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心若寧靜,便是最美時光

心若寧靜,便是最美時光

—回復『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點擊播放,詩詞君與你一起晨讀

作者丨姚敏兒 朗讀丨賞新晴

我們總在尋找,尋找一處能讓我們的心安然下來的寧靜之地,遠離都市繁華,遠離紛擾的塵世,遠離人間的煙火。

總以為住在山上就能享受山的清凈,住在雲里,就能享受雲的自由,住在樹上就能享受樹的清涼,殊不知真正的安寧跟你所處之地無關,而是內心保持的寧靜,是採菊東籬下的那份悠然,是夢裡遇見花開的欣喜。

真正的寧靜不是來自於周圍,也不是周遭的環境能撫平的。真正的寧靜來自於內心,心若寧靜,便是最美好的時光。

所以,靜到深處,便是美到深處。

人來到這個世上,並非是來尋找熱鬧和歡騰的,人是孤獨地來,必然也會孤獨地走。

我想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條寧靜的通往永恆的道路,只不過有些人找到了,而有些人湮沒在了滾滾紅塵中。

找到寧靜,是否意味著遠離紅塵,不是的,若你的心放不下,即使遠離紅塵,也難逃紅塵往事的糾葛。

所以,尋找寧靜之道,首先得學會放下。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下山。在下山之前,老和尚叮囑小和尚忌近女色。小和尚答應了。中午的時候,老和尚和小和尚已經走到了山腳,在山腳的不遠處,有一條河,河邊有個焦慮躊躇的姑娘,因為河水深,過不去。

出於善心,小和尚就把姑娘背過河,然後繼續和師傅趕路。走了十多里路後,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在下山之前,我就叮囑過你不能近女色,怎麼一下山就忘了。」小和尚卻說:「師傅,在背姑娘過河之後我就放下了,但走了十多里路,你還是沒有放下。」

這則故事就說明了不要把過去的事情帶到現在的生活中。只有放下,才能更好的前進,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美好。

通往寧靜之道不僅要學會放下,還需要包容。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能容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楊絳先生曾翻譯了英國詩人蘭德的一首詩《生與死》: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就是包容萬物,做好自己的至高境界。

蕭伯納說過,生活中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慾望得不到滿足,一種是慾望得到了滿足。既然得到和得不到都是悲劇,那麼是否證明了沒有慾望好呢?

人是被慾望驅使的動物,有慾望就會有去實現的衝動和激情,但是一旦被慾望牽制,就會失去自我。

我們的心要始終在各種慾望當中尋求一個平衡點,那就是學會滿足,學會感恩,以感恩的心看待上天所賜予你的一切,無論幸福還是痛苦,歡樂還是眼淚。

既然我們在生命里,在時光里行走,就要學會感恩每一天的生活,用心擁抱每一個日出,每一個日落。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我們要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死時如同璀璨的秋日落葉,不盛不亂,姿態盎然。一路走來一路盛開,一邊燦爛一邊平淡。

因為絢爛至極就歸於平淡。

寧靜,不是身處在一個寧靜之地,而是心靈的安寧和寂靜,生命歷練的結果是以一顆風平浪靜的心面對波瀾壯闊的事。

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一直尋求的心靈歸宿其實就是內心的安寧,安寧才是我們心靈最終的歸宿。

*作者:姚敏兒,女,浙江湖州人,1990年出生,熱愛文學,喜歡哲思,偏愛散文。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著有散文集《最開始的路》和長篇小說《耳邊的月亮河》。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這一年,想說聲,認識你真好!
與人相處,最難得的是將心比心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