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禹治水的真相讓人吃驚,怪不得大歷史家顧頡剛說:大禹是一條蟲

大禹治水的真相讓人吃驚,怪不得大歷史家顧頡剛說:大禹是一條蟲

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很小便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感謝這個人的付出,才能讓我們的祖先紮根在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並最終演變成為了如今的大國。但是,人們卻並不知道大禹治水背後的真相,而這真相令人瞠目結舌,難怪歷史學者顧頡剛發出了一句感慨:「禹是一條蟲!」

大禹治水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之中,中國古代很多神話小說都是這本書所著,比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等。《山海經》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是一本富有神話色彩的古老地理書。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場發生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大洪水。這場洪水席捲了整個中國,當時國家的領導者是堯舜,但是他們對於治水卻並不精通,因此大禹便走上了歷史的舞台。

他帶領著華夏先民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成功在這場浩劫中生存了下來。正是因為大禹的功勞,人們對他十分信服,這才為夏朝的建立提供了基礎。

不過,《山海經》中很多故事都具有神話色彩,因此與歷史可能有很大的偏差,人們只能夠確定當時確實出現過一場洪水,但是人們究竟做了什麼,就不得而知了。後來,司馬遷寫的《史記·夏本紀》肯定了夏朝的存在,也肯定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因此這個故事才流傳了下來。

民國時期的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在1923年之時發表了《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一文。在這篇文章之中,顧頡剛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概念,他認為中國的上古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後世一點點偽造出來的,因此越往後,傳說中的上古史越久遠,上古史中的人物形象越豐富。

顧頡剛表示,自己的這種想法來源於看戲,戲劇的內容就是通過不斷填充而變得飽滿的。顧頡剛為了驗證自己的說法,他舉了一些例子。在《商頌·長發》有這樣的記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也就是說,此時的人們認為大禹並非人,而是一個神仙,到了魯僖公的時候,人們才將他當作是一個人,《魯頌·閟宮》:「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那麼人們不禁好奇,大禹是什麼樣的神呢?在《說文》中有這樣的記載:「禹,蟲也,從厹,象形。」作者對「厹」的解釋為「獸足蹂地也。」因此,顧頡剛便得出了結論,大禹「以蟲而有足蹂地」,其外形應為蜥蜴一類的動物。

這樣的說法自然是震驚了大部分的中國人的,因此很多人對他的說法都是不信的,連魯迅都嘲笑過他。

參考資料:《史記·夏本紀》、《商頌·長發》、《說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明末第一名將,被崇禎逼著「自殺式」進攻,他一死,明朝馬上亡了
清朝最幸福的妃子:丫鬟出身,卻逆襲成為貴妃,還活到了92歲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