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白之冤:王羲之生活中的趣聞軼事

不白之冤:王羲之生活中的趣聞軼事

不白之冤:王羲之生活中的趣聞軼事

不白之冤:王羲之生活中的趣聞軼事

竹扇題字: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見到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書成換鵝: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相送,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不白之冤:一天,王羲之正在書房裡把玩一顆明珠,恰有個老和尚來找他聊天,王羲之把和尚請進書房裡,一隻大白鵝搖搖擺擺地迎著老和尚叫,和尚也很高興,不禁用手撫摸一番,稱讚不已。

這時,王羲之的家人都不在跟前,他就把手中的明珠放在了茶几上,起身給老和尚倒茶,然後和老和尚喝茶聊天,過了一會兒,和尚走了。和尚走後,王羲之才想起了那顆隨手放在茶几上的明珠,轉身看去,茶几上什麼也沒有。他在茶几上下,屋裡屋外找了個遍,哪裡還有明珠的蹤影。

王羲之丟明珠的事傳開了,連老和尚也知道了。和尚心中納悶:「奇怪,我那天明明看見右軍(王羲之官職)把明珠放在茶几上,怎麼會丟失呢?那時書房裡什麼人也沒有啊?難不成他們懷疑是我?」老和尚越想越難過,心中懊惱至極,終於受不住懸樑自盡了。

沒過幾天,王羲之家的大白鵝死了,家人把死鵝拎到廚房,拔毛剖肚,發現鵝肚裡有顆明珠。原來那天大白鵝把明珠啄了一下,誰想竟吞到肚子里去了。

家人把明珠交給王羲之,見到明珠,王羲之明白老和尚死得十分冤枉,心中有說不出的悔恨。於是,他讓人把前廳和書房拆掉,在這一大片地基上蓋了一座叫「戒珠講寺」,用來悼念那位老和尚。從此以後,王羲之再也沒玩過珠了。

巧補春聯: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於門。因為他的字型大小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對聯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讚嘆不已,拍手叫絕。

不避之字:斐松之、劉牢之、寇謙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王羲之的兒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孫子楨之、靜之。上述人為什麼不避家諱?這裡藏著個大秘密,是與西漢張良有關的秘密。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十二個,子侄輩有「之」二十二個,孫輩十二個,曾孫十三個,玄孫九個,五世孫四個。陳寅恪說,這些人所以不避諱,是因為都是天師道的成員,這個「之」是暗號、徽章。而天師道老大張天師,是張良的八世孫。

道教情緣: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 「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籍、道合一有很大的關係。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生道教符。在抄寫經書時,必須由精於書藝的經生抄寫,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歷史上諸多道家學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具大的藝術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嚮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於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唐太宗評價王羲之:「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剪桐封弟:為紀念叔虞的功德修祠以紀,即唐叔虞祠亦稱晉祠
為啥唐德宗李適要下「罪己詔」?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