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它們哪來的勇氣在「冬天」漲價?

它們哪來的勇氣在「冬天」漲價?

虎嗅華東報道

作者 | 范向東

今年「冬天」格外冷,估計一半是來自對宏觀環境的焦慮。

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漸放緩,我國消費增速創新低,民企債務暴雷不斷,各種縮招和裁員的信息接二連三,上周,國務院也給出政策鼓勵企業不裁員……

這股風一吹,體感溫度更會低於實際溫度。太多的不景氣帶動了大眾焦慮情緒的蔓延,消費降級與分級則成為今年的熱點話題之一。

政府已出手,通過一系列手段促進消費。例如通過調整房價減輕居民負債;調整個稅來增加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減輕企業稅收以降低商品價格,也間接提升工資收入;降低關稅擴大進口,刺激國內消費需求;控制CPI增長空間......

此時,消費品「漲價」就是比較敏感的行為了。但有公司卻要反其道而行之,涪陵榨菜、星巴克、五糧液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漲價企業,它們分別屬於低、中、高三個消費層級,特點鮮明。

寒冬來襲,它們哪來的勇氣漲價?又為何要漲?類似的漲價,對其他零售、消費品企業又有借鑒意義?消費者會因此花冤枉錢嗎?

涪陵榨菜:即便漲價,你也「無感」

除了拼多多,今年榨菜、泡麵的熱銷也帶了一波消費降級的討論,而在上個月,涪陵榨菜宣布漲價。悲觀一點的網友甚至把榨菜漲價視為「土豆效應」的表現。無需過渡渲染,榨菜需求並不小,「年薪十萬打敗90%中國人」真不是段子。

涪陵榨菜公告稱:其下屬銷售公司為統一全國流通產品價格體系,防止竄貨保護渠道各成員利益,經集團研究決定,銷售公司上調80克鮮脆菜絲(全國版、北京版)、80克原味菜片、80克鮮爽菜芯、80克鮮脆菜絲量販、80克原味菜片量販、80克鮮爽菜芯量販7個單品的產品到岸價格,提價幅度約10%,價格執行已於10月29日12:00 開始實施。

(圖:網友調侃)

經銷商模式方便企業在龐大複雜的中國市場鋪開渠道,不過難免會出現利益分配問題。據東方證券的一份研報,由於廣東市場的主力榨菜價格高於其他區域,今年涪陵榨菜出現了全國市場的主力流通產品流向廣東的現象,擾亂整體銷售。

涪陵榨菜統一售價可以降低經銷商竄貨銷售的情況,而且在過冬的大背景下提價維護了經銷商利益,更有利於鞏固渠道優勢。

長期來看,這些年涪陵榨菜幾乎每年都會提價,並且提價幅度高於CPI 幅度,而且多數情況,涪陵榨菜的提價不會造成終端銷量的下滑,整體銷量呈上升趨勢。

(圖:進門財經)

2012年~2017年,涪陵榨菜的銷量從8.78萬噸,上漲到13.05萬噸,大約增長了48%。但營收從7.13億元漲到了15.2億元,增長了113%,可謂「四兩撥千斤」。隨著價格的上漲,涪陵榨菜的盈利能力也同步上升。

(圖:虎嗅·高街高參)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涪陵榨菜的提價「勇氣」主要來源於:

榨菜單品是小包裝,價格本來就低,而且也會通過包裝和容量的調整帶來「升級」的感官。即便客單提價10%,也不過增加幾毛錢利潤,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

涪陵榨菜有原產地優勢,製作成本可控,加上其市場佔有率第一,在品牌力和渠道優勢帶來的高議價能力體現。

榨菜有比較穩定的消費人群,且涪陵榨菜也在宣傳榨菜佐餐新能力(如夾吐司,涮火鍋),拓寬榨菜在多場景中的需求和地位。

經濟好一點,壞一點,飯總是要吃的,況且還有人就愛這口榨菜。不過涪陵榨菜的漲價過於頻繁,2014年漲價就造成了銷量的下滑,而且隨著價格逐漸上漲,涪陵榨菜的庫存周轉率也有逐漸下滑的跡象。

榨菜終究是個不大的市場,比涪陵榨菜更典型的是海天醬油,調味品需求穩定,量價齊升是常態(海天提價請看往期文章《不願「打醬油」的海天,它的成功與爭議》)。涪陵榨菜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老乾媽」,成為一種品類的代表,味道的象徵。

星巴克:漲價,為「信仰充值」

對於上班族(白領階層)來說,吃榨菜的可能並不多,但星巴克漲價能刺激他們的知覺。

上個月,星巴克做了兩件事情:調整會員體系,以及對部分飲品在中國市場進行1元錢的價格上調。

星巴克會員權益調整,概括來說是「削減福利,鼓勵儲值」。首先,各等級的會員權益都縮水了,其次,星享卡(最低儲值100)消費可以加速會員積星,更快速升到金星會員,但等你真升到頂級金星之後,就會發現權益並沒有那麼誘人(星巴克會員體系請看虎嗅文章《星巴克被罵上熱搜,新會員體系把老用戶都氣哭了》)。

對於漲價,星巴克回應:上一次時隔了2年半,我們是在對租金、物流、門店設施、人力、產品研發和顧客體驗創新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認真評估和綜合考量後制定的。

然而前不久,星巴克剛跟阿里合作開通外賣服務。本質上星巴克是標準化的快餐咖啡,製作流程短,而且9塊錢的固定外賣配送費應該能保證物流不虧(瑞幸用順豐配送每單6塊)。星巴克卻在這個節點漲價,並鼓勵儲值,難免讓人猜測,星巴克對外賣業務帶來的消費增量並不樂觀,即使外賣用戶給門店成本買單仍不足夠。

(圖:

虎嗅編輯Eastland)

此前虎嗅·高街高參有文章提到,星巴克老店營收已不增長,只能靠開新店提升銷售。2018財年,亞太/整體可比門店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2%,目前星巴克亞太市場營收增速連續兩個季度環比零增長,已經來到金融危機之後的最低谷。

亞太市場是星巴克在其他市場增速放緩後的增長點。價格體現品牌定位,作為中國咖啡文化的佈道者,星巴克剛來到中國的定位是類似輕奢品,等國人消費能力提升和咖啡習慣普及,慢慢變成了大眾消費品,再變成「癮品」。

然而,到了2018年本土咖啡市場突然「虛火」,它們價格低,敢燒錢,對開店投入毫不手軟。星巴克也有2022年開6000家門店的計劃,但有價格優勢的本土攪局者要在下沉渠道、培養消費者方面更勝一籌,而星巴克不僅無法像創業公司一樣燒錢,還得用真金白銀回購和分紅回饋股東(之前把部分零售業務交易給雀巢獲得的收入也將用於加快股權回購)維持投資人信心。

漲價能改善星巴克的財務狀況。在這次中國漲價前,星巴克已經在美國漲了價。在2018第四財季,星巴克將美國市場產品的平均價格上調了5%,但銷量只下滑了1%。這有點像活躍用戶減少860萬的京東,靠提高客單保營收。

星巴克中國的大店策略帶來的高門店成本貌似成了累贅,但這也是星巴克的特色,如果捨棄品牌和「第三空間」概念帶來的高溢價,那將會和本土咖啡進入更焦灼的同質化競爭。這也印證,「咖啡產業值得用互聯網再做一遍」。

收入來源單一,卻又是消費、納稅主力的工薪階層,最容易被理想和現實夾在中間。在醫療、教育等其他家庭支出的擠壓下,很多「中產」需要的是能維持體面,卻可以減少支出的「高逼格、低價格」的商品。如果是星巴克的「真愛粉」,自然不在乎這1塊錢的漲價,不過日常快消品終究不是奢侈品,隨著星巴克規模擴大,逼格打折,理性的消費者是否還願意為信仰充值?

五糧液:借「膽」給經銷商漲價

今年拼多多上市爆紅,折射出中國消費容易被忽視的另一極,往金字塔的高處看,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正如白酒市場的兩極化,一端是低價二鍋頭熱銷以及中低端白酒的殘酷競爭,另一端天價茅台囤貨現象造成「供不應求」——預期值上漲帶來公允值上漲。

(圖:基尼係數走勢)

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貧富差距確實在擴大,去年基尼係數為0.467,較2015年上漲0.005個百分點。總體上國人的收入都在增長,但高收入人群的財富增速要遠高於低收入人群。

今年政府的很多舉措都在針對這一問題,比如稅收方面,個稅調整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嚴抓互聯網行業和文娛行業偷稅、漏稅、貪腐現象,並考慮或已經提高暴利行業的稅收。

從幾大酒企的財報看,今年高端白酒行業的增速也低於去年,按道理,高端白酒(包括其他高端消費品)應該與高收入人群收入同步,沒想到五糧液在年前漲價了。

兩周前,市場傳出五糧液數家大經銷商開始下放自2018年11月30日起五糧液全線產品上調10%的漲價函,隨後五糧液官方表示沒有出台任何關於漲價的官方文件,系經銷商的市場行為。

但五糧液官方給了經銷商漲價的膽子。11月22日,在五糧液2019年營銷策略說明會上,五糧液向公司全體經銷商下達2019年市場重點工作規劃。接下來五糧液將調整五糧液產品結構,導入控盤分利模式。現版「普五」預計將於明年第二季度停產,升級版「普五」預計於明年6月前擇機上市。

白酒行業內一般不會選擇在年前漲價,因為春節正是走量的時候,相反,春節後漲價對於品牌塑造、市場價格控制等是較好的時段,但據搜狐酒業等報道,現在市面上茅台缺貨嚴重。「老大」缺貨,相應會擴大市場對「老二」五糧液的需求。

現版「普五」停產意味著未來將成為絕版,這意味著即使年底銷售不佳,稀缺性也將使現版「普五」存貨在未來有升值的空間。升級版「普五」既然叫升級版,那價格自然不會低於老版「普五」,至少也是持平,「普五」是五糧液的核心產品,提價會帶動五糧液整體產品價格的上漲。

而據多家媒體報道,價格上漲帶來渠道利潤增加,已經促使經銷商囤貨五糧液。看來五糧液及其經銷商都看到了現在的有利因素,準備搏一搏。

控量漲價,已是高端白酒增加利潤的慣用手段。眾所周知,高端白酒已經算不得快消品,而是奢侈品。高端白酒的價值主要在於窖藏年份,通常生產周期較長,因此產品長期具有稀缺性,加上酒廠的營銷造勢和回購策略,賦予了高端白酒收藏、投資價值。

為了給產品「鍍金」,高端白酒的營銷和渠道投入都很高,但高端白酒的毛利率之高令人咋舌,茅台超過90%,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也都在80%左右。高毛利讓酒廠、經銷商、收藏者等各利益方都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他們也一起讓高端白酒的價值的不是一張虛構的大餅。

目前來看,五糧液漲價已經帶動其股價的提升,投資人對五糧液的漲價還是有信心的。值得注意的是,五糧液應該只是個例,因為其他高端白酒品牌沒有跟進五糧液漲價。從長期看,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可能會讓白酒消費群體萎縮。而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中位數為22408元,一瓶白酒上千塊,必然只是少數人的狂歡。

小結:漲價也是競爭力

以上就是三個漲價的案例。也許你也發現了,雖然定位不同,但涪陵榨菜、星巴克以及五糧液都處於行業領先位置,二八定律永遠存在,很多隱藏在它們背後的品牌可能仍艱難生存,漲價也是行業競爭力的體現。中國企業普遍採用經銷商模式,易攻難守,可以幫助企業狂奔,但如果不能給他們帶來利潤,反而死得更快。

中國太大了,產生各類消費層級並行的景象,以日本為鏡,其半個世紀的消費變遷都能在中國找到痕迹。看看京東和阿里,推出拼購和低價項目的同時,也頻繁勾搭頂層的奢侈品品牌,不忘用京造和淘寶心選「安慰」中產。

剛需才能抗周期,食品、服裝和個人、家庭日用雜貨等不是沒有周期性,但都是直接跟人口數量和消費水平掛鉤的生活必需品,即使經濟下行也不會大幅減少消費。這是確定性的機會,像「嚴選」類品牌瞄準日用雜貨,天貓在實物GMV持續下滑後提升超市的地位,都準備適應經濟形勢。

而從品牌、炫耀式消費向精神消費和品質消費的轉變已經開始,國務院放寬了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而且國人消費結構在變化,服務消費比例在提升,而最先轉變應該是工薪階層。

至於高端消費,目力所及,今年房價停漲,股市大跌,棚改貨幣化的造富現象退潮,大公司裁員等不利消息不斷,這股社會情緒應該能讓高彈性的高端消費緩一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馬克龍的「階級失明」,讓巴黎遭遇50年來最大騷亂
因為莫德里奇奪魁,金球獎就不靠譜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