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貴在行走 路過大理古城

貴在行走 路過大理古城

路過大理古城

一瓢飲

汽車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眼前豁然開朗起來:寬闊的山坳平坦如壩,人煙隱現。我們知道,這就是大理了。

大理是雲南古代文化的重要策源地。西漢武帝曾在大理設置郡縣,歷史上著名的南詔(公元738—902年)、大理國(公元937—1253年)就在這裡建都,是當時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保留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在南詔、大理國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舊址上修建的。城高二丈余,周長七里許,磚表石裹,設有四門:東門曰通海,南門曰承恩,西門曰蒼山,北門曰安遠。我們從西門進城,這時已近傍晚時分了。

街巷兩邊的店鋪張燈結綵,朱門洞開。走進屋去,只見扎染布藍底白花,古樸大方;草編物形狀各異,生趣盎然;大理石雲山霧海,雍榮華貴,木雕品龍飛鳳舞,栩栩如生……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恰在這時,門外又傳來一種古樂的聲音,悠悠如胡、如琴、如絲,如古城黃昏里的風從巷口輕輕走過。

驚異與感嘆是瞬間發生的,前提是你需要面對的是一種奇妙和美。當我漫步在這條彈石與引馬石鑲砌的路面,徜徉於青瓦坡頂的屋舍間,一種人在江湖意與古會的感覺油然而生。

郭沫若在他的名劇《孔雀膽》中引用了一首詩,是在元朝破滅之際,由一位嫁了大理段氏諸侯的蒙古女子寫下的,想來幽怨異常:

吾家住在雁門深,

一片閑雲到滇海。

欲尋明月去蒼山,

誤我一生踏里彩。

吐嚕吐嚕段阿奴,

施宗施秀同奴歹。

何謂「踏里彩」?何謂「同奴歹」?我輩學淺,無法破譯。但在張承志的筆下我知道經過雲南風土養育的另外一個例證,即十九世紀的雲南農民起義英雄杜文秀,在大理落城之前,曾服孔雀膽自殺的故事:

1873年1月15日,杜文秀在精神極度痛苦下失去所有的精力,他安然等待讓他脫離最後苦腦的時刻的來臨,此時,他的妻子和兒女因不願活在他死後,遂在他的面前服毒自殺。舉目蒼山,悲欣交集。杜文秀吞下一撮大煙和一顆孔雀膽,然後走出居室,迎接痛哭的百姓。當他到達南城門時,終因毒藥發作,於晚6時辭世。

張承志說:雲南其地,好像有著某種外省不及的特殊之處。好像,美在那裡易於存活,所以孔雀只在那裡成群。那裡的人不事張揚,但是他們常常演出教育中原的活劇。不僅是有名的杜文秀和蔡鍔,無名的英烈更多,孔雀膽使我們懂得,人的死,要與美結合。

坐在古城牆下,我默思不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閱讀我們的時代 改革開放40年40部深有影響力作品(上)
男子酒駕追尾大貨車後棄車逃逸 叫來20公里外的朋友「頂包」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