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徽宗迷信祥瑞,有個小官送來一隻青蟲,趙佶怒道:丟河裡去

宋徽宗迷信祥瑞,有個小官送來一隻青蟲,趙佶怒道:丟河裡去

原標題:宋徽宗迷信祥瑞,有個小官送來一隻青蟲,趙佶怒道:丟河裡去


在封建帝制時期,「祥瑞」是各朝各代君主一直希望出現的好兆頭,它不僅可以穩固政權,更可以收攏民心,對統治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為何「痴迷祥瑞」的宋徽宗收到官員送來的「青蟲」後,卻讓官員,將其丟進河裡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在很多人眼中,宋徽宗是一位無能的皇帝,剛繼位時,宋徽宗想做一位明君,他啟用新法,整頓朝廷風氣,可是,他這位皇帝卻當得「不接地氣」,從不知了解民間實情,再加上受奸臣蠱惑,朝政可以用烏煙瘴氣來形容。


在日常生活中,宋徽宗有很多愛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除了正常的愛好外,宋徽宗非常喜歡「祥瑞之兆」,比如:伊陽太和山崩裂後,出現了幾萬斤水晶;村民在益陽山的小溪中,撈出金子數百斤;太監在皇宮大樹下發現人形茯苓。



宋徽宗得知消息後,他都認為是祥瑞之兆,表示自己將國家治理得很好。朝廷大臣看到宋徽宗沾沾自喜後,便開始弄假祥瑞,來忽悠宋徽宗,皇帝很高興,那麼自己的官途便會一片光明。


淮南運轉副使陳舉,看著身邊的同事因為「祥瑞」升職後,他也打起了「祥瑞」的主意,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常見的祥瑞大家都搞得差不多了,他該用什麼辦法抓住宋徽宗的眼球呢?


陳舉在家中冥思苦想後,終於有了主意,他對外宣稱捕獲一條八寸的小青龍,已送到寺廟中寄養。不久後,消息傳到宋徽宗的耳朵里,要知道,在我國古代,「龍」的地位非常高,並且是「祥瑞」的高級代表。



宋徽宗宣陳舉帶著小青龍覲見後,卻傳來一個壞消息,小青龍變成小青蟲了,更詭異的是,飼養青龍的盒子中,那條龍還吐出了一枚「開通元寶銅錢」。 陳舉接到聖旨後,並沒有慌張,而是拿著盒子去見宋徽宗。


陳舉見到宋徽宗後,不慌不忙地解釋:青龍變青蟲後,吐出一枚開元通寶銅錢,這是寓意著大宋的漕運(陳舉管淮南的漕運)將更加發達,並且會有源源不斷的錢財湧進,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奏呀!


宋徽宗是昏君,但他並不傻,他覺得,陳舉的青蟲是事先準備好的,開通元寶也是放進去的。傻子都能看出的把戲,他怎能被騙呢?於是,宋徽宗將計就計,看破卻不說破。


宋徽宗拿起裝青蟲的盒子,心中雖然怒氣十足,但他還是面色平穩地,下了一道聖旨:陳舉尋來青龍有功,現命他拿出二十斤銅錢,放入盒中,與青龍和開通元寶密封,沉入東水門外的河中,讓青龍永保大宋繁榮富強。

陳舉看到這條聖旨後,竟偷偷地笑了。他欺騙宋徽宗,卻沒有「唬」住這位迷信的皇帝,但只拿出區區的二十斤銅錢,這對他還算懲罰嗎,根本就不算,他準備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再搞另外一種祥瑞,爭取唬住宋徽宗,讓自己的官職提升,否則他絕對不罷休。



宋徽宗喜歡祥瑞之兆,面對獻「假」祥瑞的官員,他為了自己的顏面,只是象徵性地懲罰了一下,欺君之罪,在哪朝哪代都是大罪,可是在宋徽宗這裡,竟然形同虛設,宋朝有這樣的「奇葩」皇帝,又怎能不滅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坊 的精彩文章:

這座博物館收來「普通」石硯,多年後,才發現是一件不得了的寶貝
他是王莽製造出的傻皇帝,死後有三個葬地,誰也找不到他的陵墓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