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官員給門子送銀子 門子二話不說就把銀子扔出去

清朝官員給門子送銀子 門子二話不說就把銀子扔出去

所謂門子,並不是看門的人。袁枚《隨園隨筆》「門子」條說:「今稱府縣侍茶者曰門子。」趙翼在《郂余叢考》中「門子」條說:「今世所謂門子,乃牙(衙)署中侍茶捧衣之賤役也。」這就是說,門子是衙門裡負責端茶遞水的低等衙役。

如果把清朝官場看作一個生態鏈,那麼門子就在這個生態鏈的最低端。

顯而易見,門子地位不高,他們既不是官員,也不是吏員。但是,他們有時候比官吏還威風。

因為他們處於一個很關鍵的位置上。

清朝時候的官員,不管工作還是生活,都在衙門裡進行。你如果進入衙門,第一個見的人就是門子。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員,只要門子不開口,你就進不去。自然,你放心,門子會想出幾百個辦法來忽悠你。

同時,門子還是官員進行公務往來、人情交易的知情者和見證者。你跟官員談妥了什麼事情,送了官員什麼禮物,門子知道得清清楚楚。正因為此,官員往往將親信、心腹安排在門子的位置上,這樣才不會有泄密的危險。

鑒於門子的重要性,辦事的人一定會給門子封一個紅包,是為「門敬」。所見官員越是位高權重,「門敬」也必須封得越多。否則的話,你就等著門子給你臉色看吧。

1858年,有一個叫張集馨的官員,出任福建布政使。布政使負責全省各地賦稅,財政收支,僅次於總督和巡撫,也算是地方上的大員了。有一次,張集馨前去面見閩浙總督慶瑞。慶瑞的門子叫張七。張集馨按照慣例,給張七封了一個「門敬」。由於所送銀子成色不足,張七沒有看上,兜頭就給扔了出來。

張集馨在官場混了近30年,在山西、陝西、四川、甘肅多地擔任官員,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他被門子張七氣得夠嗆,當場就要發作。轉而想到初來福建,人生地不熟,沒必要和一個門子鬥氣。回去後,張集馨將這枚銀子補足,再送給張七,這才得以進入總督衙門,見到閩浙總督慶瑞。

以後,張集馨每次去總督府見慶瑞,都提前將銀子補足成色,這才免於受到門子張七的刁難。由此,張集馨感嘆:「晚年薄官,乃受奴輩荼毒,殊可概也。」痛恨「吏治之壞,至閩極矣。」

不過,這也不是張七故意為難張集馨。他是慶瑞的親信,平時就是這個臭脾氣。他收「門敬」有兩個原則。一是成色不足的銀子不收,二是洋元不收。凡是不收的「門敬」,一定是當場擲還,絲毫不留情面。

那麼,慶瑞知不知道這個情況呢?當然知道。事實上,慶瑞本人也覺得,有人送的「門敬」越多,才越看得起他這個主人,他面子上才越有光彩。正是有了慶瑞在背後撐腰,張七才能如此肆無忌憚、胡作非為。

清朝末期,慶親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聲也不好,官運卻好得出奇,一路升至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掌握內政外交大權,相當拉風。

由於位高權重,每天前去見慶親王的人絡繹不絕,門子收「門敬」收得手軟,賺得盆滿缽滿,每年都有幾十萬兩銀子的收入。有意思的是,慶親王竟然要跟門子「分紅」,連門子的「門敬」都不放過。時人因而笑話慶親王「細大不捐」,大小無論,統統都貪。

【參考資料:《道咸宦海見聞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在馬關談判時 因挨了一槍為中國節省一億銀子嗎
雍正寵信的三大朝廷重臣 為何都遭到乾隆無情打擊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