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標題,出於好奇或者鄙夷的點擊進來,第一反應是想要和小編爭論一番~的確,我承認自從2012年特斯拉開了先例之後,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學會這種在中控台上直接放一塊大屏的「偷懶」辦法。而它也的確很受汽車消費者的歡迎。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視覺上來講,相比密密麻麻的按鍵和旋鈕,單純的一塊屏幕確實看起來更簡潔、也更有「科技感」(或者說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特斯拉)。而從實際的用途上來說,大屏幕也能承載更多的功能、並為將來的車聯網時代做好準備。

好了,以上,小編已經把「中控大屏」的好處講完了,接下來的部分,就是我個人的吐槽時間。

首先,正如標題所示的那樣,筆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接觸各種各樣的手機——從數百元的入門級產品到萬元級的旗艦,無論是哪一種,它們的屏幕在精細度上都要比可能是最高端的「車機大屏」還要更好。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是的,我知道這有些吹毛求疵,但仔細想想,當你已經習慣了手機上的2K解析度、HDR發色、帶有各種各樣防油污、防反射技術的高素質屏幕的時候,突然有那麼一塊滿屏「大果粒(指像素點)」、色彩慘白、反光嚴重而且還非常容易收集指紋的屏幕出現在了愛車裡——你真的有慾望去用它么?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其次,如果大家有在近兩年間關注過手機新聞、或者有自己買過、用過一些旗艦手機,可能就已經知道或者感受過一種叫做「線性馬達」的新技術。在手機上,它的作用是使得震動反饋更為真實、有時也能給手機遊戲帶來更多一點的樂趣。

但是,仔細想想,其實車載觸控大屏才應該是線性馬達發揮作用的地方:畢竟,我們總是看著手機屏幕操作,但在開車時很多時候卻需要進行一些「盲操」——比如把空調溫度調高一點。在這種時候,相比於傳統的、位置清楚、反饋明顯的實體按鍵,「中控大屏」的缺點就暴露無遺。你不僅很難準確地點到自己想要的按鈕,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點上去了沒有——畢竟,相比於手機,幾乎沒有汽車中控具備高級的振動反饋技術。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是的,我提到了觸控,如果說,在十幾吋的大屏上配置線性馬達成本實在有點高的話,那麼各位對於當前車機普遍存在的觸控延遲、界面卡頓現象又作何感想呢?

在特斯拉、奧迪等高端車型上,中控大屏觸控反應速度尚能接受,這是因為廠商捨得用上當前最先進、也最貴的NVIDIA Tegra車載電腦,它的性能比大多數旗艦手機還要更強。但是,除了這極少數車型之外,在大部分的車載大屏背後,驅動它們的至多只是高通驍龍820A、亦或是聯發科的一些性能孱弱的CPU——如此,卡頓就變得難以避免。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你可能會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很少有人會用車機玩遊戲(我說的是很少、而不是沒有)。但是別忘了,智能手機在日常使用中卡頓一下尚可接受,但在高速行駛的汽車裡、在當前越來越數字化、越來越依賴於車載處理器的各種所謂「智能電動車」里,數字儀錶盤、導航系統卡頓一下的後果,就可能是不堪設想的。

最後,無論是iOS還是安卓,如今的手機廠商們都已經十分重視對於系統安全性的強化、對於補丁的修補。但是車機呢?由於缺乏統一的行業監督,特別是對於一些標榜智能、但定位(價格)卻並不高端的車型來說,誰又來保證它們的車機、它們的中控大屏不會成為黑客新的樂園?


作為一名資深手機用戶,我為什麼拒絕車載大屏


正如純機械的內燃機車輛至今依然在可靠性上大大勝過電動車一樣,至少在顯示效果、反應速度、盲操體驗和安全性這些問題解決之前,小編個人還是更願意選擇安全、可靠的按鍵與旋鈕。

至於「智能性」?我還是先用手機頂著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成就天啟四騎士,你需要一套好裝備
雙十二未到優惠偷跑?高額現金免費領取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