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國家公祭日:願逝者安息,望生者幸福

國家公祭日:願逝者安息,望生者幸福

你所關注的 -不只是一 個公眾號

2018.12.13 陸不六

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也終於從多日的雨雪連綿里,露出了冬日的和煦陽光。

像是我們多災多難的民族,終於從陰霾里蹣跚地站了起來。

或許,大部分人對昨日的雙十二記得更加清楚明白。

但是在那繁榮到咂舌的成交額後,是多少代先輩的砥礪前行,才換回來的民族之光。

人的死亡有三次。

第一次是你的大腦停止了,你在物理上死去了。

第二次是你被火化埋葬,你在社會上死去了。

第三次是你被所有人遺忘,你在這個世界上再無蹤跡。

每個人的死去或許都是飄散如煙,輕而易舉。但是三十萬無辜生命的死去,卻像是一記重鎚敲響了民族的警鐘,我們怎能忘記?

如果忘記,我們的民族就死去了。

1937年的今天,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槍殺、活埋、刀劈,30餘萬同胞慘遭殺害,日軍卻鼓掌狂笑。如果以秒來計算,平均每隔12秒鐘就有一條人命消失!

從2014年起,公祭日從國家層面上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

國家公祭日的存在並非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明白,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

我們不畏懼挑釁,但是依舊希望鑄劍為犁。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裡,很少有人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所以也會有很多的人被煽動了好戰情緒。

世界各國的民族主義氣氛也不斷高漲,但偏偏是這樣的情況中,我們才更應該克製冷靜。

因為,我們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

很多人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國家公祭日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2016年12月13日,新華社公號介紹了一個叫作張純如的華裔美國人。

她撰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被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的浩劫,但是因為文化認同的關係,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吉普賽人、德國人,但是南京大屠殺的悲劇一直未曾走入國際視野,很多愛好和平的國際友人甚至對此毫不知情。

所以部分日本右翼分子才敢於高聲宣稱:南京大屠殺是虛假的。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一書中,有直接揭露日軍暴行的描述:

「在他的前面兩排俘虜中,有一位孕婦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抗爭,她拚命的抓打那個試圖將她拖出去強姦的士兵,拚命反抗。沒有人過去幫她,最後,那個士兵將她殺死並用刺刀剖開了她的肚子,不僅扯出了她的腸子,甚至將蠕動的胎兒也挑了出來。」

也有日軍懺悔錄:(日本士兵永富角戶的原話)

「幾乎沒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嬰兒,活活把他們扔進開水鍋里,」永富說,「他們結幫姦淫12歲到80歲的婦女,一旦她們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性要求,就把她們殺死。我砍過人頭,餓死過人,也燒死過人,還活埋過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這真可怕,我簡直成了動物並幹了那些無人性的事。實在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暴行。我真是個魔鬼。」

張純如在寫《南京大屠殺》時,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很難想像,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撐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每天與南京大屠殺那段殘忍血腥的歷史為伴。

她要把那些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等等,一字一句寫出來。

而年輕的她也因為這本書,被日本右翼分子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後來她患上憂鬱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年僅36歲。

南京大屠殺與她有何關係??

南京大屠殺本與她沒有半分關係。

但是她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了這段歷史,她讓更多人看到了日軍曾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種種罪行。甚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南京大屠殺和你我有什麼關係?

關係就是,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現在站的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一場大屠殺,迄今為止,只過去了短短的81年。

如今,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一排左起:艾義英 | 89歲、魏桂如 | 91歲、馬秀英 | 95歲

二排左起:祝四孜 | 97歲、李高山 | 92歲、鄭錦陽 | 89歲

三排左起:陳桂香 | 92歲、王長發 | 94歲、夏淑琴 | 88歲

四排左起:陶承義 | 81歲、張秀紅 | 91歲、李長富 | 90歲

五排左起:王津 | 86歲、王義隆 | 92歲、仇秀英 | 87歲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進攻南京。李秀英因懷有7個月的身孕,無法逃往外地,與其父一起躲進了五台山小學(美國教會學校)的地下室。

1937年12月19日,3個日本兵闖進五台山小學的地下室里,圖謀強姦李秀英,李秀英與日本兵殊死搏鬥,身中37刀。

日本兵走後,其父設法將她送進南京鼓樓醫院(美國教會醫院),李秀英得以存活,但肚子里的孩子卻因此流產。

1994年,她成為戰後第一個赴日控訴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倖存者,向普通日本民眾展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

然而1998年,日本右翼文人松村俊夫卻在其《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一書中,污衊她是「假」證人,稱現在的李秀英不是當年的李秀英。

為此李秀英六赴日本,這場「訴戰」持續八年半,終獲勝訴。

看著老太太顫顫巍巍,還要在法庭上為正義發聲的樣子。

我們又怎能將南京大屠殺輕描淡寫地遺忘。

魯迅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憤鬱結,力量充盈。於是,一個四分五裂、各逞意氣的國度,以南京為臨界點,從此完成了最初也最決絕的抗戰動員。

而今天,國家公祭日,成為了我們記住歷史,傳承精神的紐帶,痛苦會給我們帶來新生的力量,讓我們在新的時代里,大展拳腳。

我們是唯一一個將歷史文化傳承到今天的古國。

我們是幸運的,你得知道,有那麼多的文明死去了,就像雪落在了雪地。我們經過了那麼多的磨難,卻熠熠生輝,這就是我們民族的韌性,和強大的根基,今後也必然會越來越強。

那年戰亂如麻,願來世的你擁有錦繡年華。

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恪守公平與正義,內蘊文化歷史,那麼那些冤魂自然也會安息。

好好活下去,這才是我們應當給出的最好答案。

願逝者安息。

願生者幸福。

THE END

精選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見 的精彩文章:

當孩子可以定製後,畫風是這樣的……
手機依賴症的9個特徵,你中了幾條?

TAG: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