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道阻且長:「歐洲軍」能走多遠?

道阻且長:「歐洲軍」能走多遠?

在紀念一戰結束百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呼籲歐洲國家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實現自衛。在特朗普對此冷嘲熱諷之後,這一提議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力挺,她支持將歐洲大陸的防務和安全政策統一起來。「德法軸心」在歐盟防務安全議題上抱團發聲,給外界釋放出更多關於歐洲防務聯盟的想像空間。

歐盟加速推進防務一體化

近年來,面對烏克蘭危機、恐怖襲擊和難民潮的持續發酵,保衛歐盟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美國準備退出《中導條約》,使歐盟安全環境更加嚴峻,也使大西洋兩岸產生分歧。在此情況下,歐盟決心在防務安全上「自力更生」

2016年6月,歐盟發布《全球戰略》報告,這距2003年歐盟首份安全戰略報告已過去13年。《全球戰略》認為,歐盟目前嚴重依賴美國、北約的安全戰略亟須調整。歐盟委員會在2017年《歐洲未來白皮書》中也強調,歐盟需要在日益緊張的世界中保護自己。這表明歐盟開始重塑戰略文化,為安全戰略調整做準備。

2017年12月,歐洲理事會批准建立由25個成員國組成的防務領域的「永久結構性合作」機制,該機制獲得剛設立的歐洲防務基金的支持,將使有意願和有能力的成員國共同發展防衛能力,投資共享項目,並提高其武裝部隊的作戰準備和貢獻。2018年3月,歐洲理事會通過了實施永久性合作的路線圖。永久結構性合作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標誌著歐盟開始從宏觀層面和制度層面全力推進歐洲防務聯合併取得突破。

2018年6月,法國、德國、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和葡萄牙9個國家簽署了「歐洲干預倡議」意向書,建立聯合軍事干預部隊,「在面對可能威脅歐洲安全的情況時」聯合行動,除軍事行動外,還包括對自然災害、危機干預和撤離僑民等的干預。9國軍事干預部隊在機制上脫離於歐盟和北約,理論上可以獨立於歐盟和北約採取軍事行動。2018年11月7日,9國在巴黎召開該倡議框架下的首次部長級工作會議,芬蘭加入。「歐洲干預倡議」希望讓歐盟在未來有獨立行動的能力,在需要的時候能夠保證自身安全。

此外,歐盟還相繼成立了軍事計劃與執行能力指揮總部、網路信息戰中心、歐洲戰術空運中心和網路防禦訓練中心,軍事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

跨大西洋合作依然是歐洲安全基石

儘管歐美在安全問題上不和諧之聲此起彼伏,但跨大西洋安全合作機制未有根本動搖,安全關係依然牢固。

特朗普多次提到「北約是過時的組織」,擺出一副要「退群」的架勢,但美國的目的只是想讓歐洲盟友「公平」分擔責任。事實上,要求歐洲在北約內承擔更多責任,從奧巴馬時期就已經開始。2014年北約威爾士峰會要求成員國到2024年將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2%,以確保北約的行動能力,這主要就是針對歐洲國家,因為歐洲只有英國、愛沙尼亞等幾個國家符合要求。

美國在歐盟發展共同防務的起步階段,就給與北約的關係定下了基調。1998年英法發表歷史性的關於發展可靠的歐盟軍事力量的《聖馬洛宣言》後,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發表講話,強調歐盟內部發展防務合作要不脫離、不重疊、對非歐盟成員國的北約盟國不歧視。實際上,這是給歐洲防務一體化設置了紅線,即只能在北約框架內增加歐洲的分量和貢獻。在馬克龍發表歐洲軍的言論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再次強調,雖然法國建議歐盟建軍提升防禦能力,但應當建立在北約的體制內,強化歐盟在北約內的勢力,他提醒道:「我們從兩次世界大戰與冷戰中了解跨大西洋聯盟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必須確保歐洲與北美站在同一陣線。」

歐盟目前對跨大西洋安全合作的看法與美國並無二致,對美國搭便車的指責實際上也是承認的。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1.8%,德國是1.3%,都低於北約2%的要求,也與2.4%的世界平均水平相距甚遠,更遠低於美國3.5%的比例。《全球戰略》指出,只有大力提升歐洲集體安全能力,建設更加可靠的歐洲防務,使歐盟成為更有價值的安全夥伴,才能從根本上確保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穩定。在這份報告發布不久,2016年7月,歐盟就與北約發表了加強合作的聯合聲明。

而對於歐洲軍計劃,默克爾強調「不會針對北約」,相反,它將成為對北約的「良好補充」。德國國防部部長馮德萊恩在2018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表示:「永久結構性合作並不會成為北約競爭者,北約將永遠是最重要的集體防務戰略聯盟。」11月20日,在歐盟防長會議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針對近期歐美安全爭執明確指出,「不會建立『歐洲軍』,歐盟不是,也不會成為軍事聯盟。到目前為止,歐盟在安全和防禦方面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對北約的補充」。

此外,英國雖然脫歐,但不意味著英國將遠離歐洲的防務安全事務。歐洲國家始終視英國為歐洲防務安全合作不可或缺的夥伴,英國的軍事實力也是歐洲安全合作所需要的,這是歐盟國家不希望英國離開和英國參加「歐洲干預倡議」的重要原因。而英國一貫反對歐洲大陸發展與跨大西洋聯盟有對立色彩的軍事聯合,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認為歐洲軍的概念破壞了北約的安全努力,是一個瘋狂的想法,英國永遠不會成為歐洲軍的一部分。

歐盟將在北約框架內加快發展集體軍事「硬實力」

歐洲人認識到,應在與美國保持密切聯繫的基礎上獲得戰略自主性,以在北約框架內踐行「歐洲優先」,確保歐洲認為的優先事項得到優先處理。為此,歐盟將通過自身更緊密的合作和協調,在跨大西洋安全關係中承擔更多責任。

《全球戰略》提出了有原則的務實主義取代有效多邊主義,曾經自視為規範性力量和民事力量的歐盟,開始承認並主張「硬權力」的作用。數十年來,長期處於和平與繁榮之中的歐盟國家對軍事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歐盟的軍事能力。2003年,美國軍方領導人稱歐洲盟友軍隊效率低下,難以有效地與美軍並肩作戰。十多年過去了,軍事實力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歐盟多措並舉提高軍力。各成員國承諾將提高軍費支出,努力達到2024年軍費佔比2%的目標。2017年,歐盟設立歐洲防務基金,促進各成員國的國防科技研發和國防裝備合作,德法宣布共同研製開發第四代戰機,並推動歐盟國家軍工聯合,以保持高性能武器自主和歐洲軍事工業獨立。歐盟防長會議還決定增加17個新合作項目,以發展歐盟成員國在安全領域新的能力。

同時,歐盟將進一步加強共同防務機制建設。根據歐盟對外行動署的信息,歐盟將加強民事危機管理,通過一項民事契約,以更有效預防和管理世界各地的危機。德法呼籲組建歐洲軍事總部和由少部分成員國組成的歐盟安全理事會,從而能及時應對危機。而永久結構性合作在開始一年後,「國防協調和年度審查」作為一項常設工作,協調國防規劃並確定成員國之間合作和聯合投資的機會。另外,歐盟防長會議決定到2020年加強軍事規劃和行為能力,做好準備同時執行約2500名士兵的小規模行動和訓練任務,還提議設立歐洲和平基金,為共同軍事行動和軍事發展提供金融工具。

回顧歷史,成立歐洲軍是很多歐洲人長久以來的夢想。二戰結束後,歐洲有遠見的政治家們就提出歐洲軍的設想。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提出「普列文計劃」,這一軍事一體化方案旨在建立一支跨國的歐洲軍。該計劃得到了聯邦德國的批准,但最後被計劃的提出者法國人自己否決。60多年後,歷史似乎走了一個輪迴,法國再次提議建立歐洲軍,並得到了德國的積極回應。那麼這一次歐洲人會重演歷史,最終不了了之嗎?抑或為歐洲一體化開啟新的未來?這將取決於歐洲人對歐洲一體化未來的想像。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黃土高原發現最早宮城雛形
上海大學古代文學學科高峰論壇在滬舉辦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