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蹉跎了大半生的中國人,辭官後徹底爆發了,晚年成就堪比莎士比亞

蹉跎了大半生的中國人,辭官後徹底爆發了,晚年成就堪比莎士比亞

田漢曾到江西臨川拜訪「湯家玉茗堂碑」作詩:「杜麗如何朱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提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旗鼓相當,杜麗娘與朱麗葉不相上下。

1591年初秋,南安府中走進一位滿面躊躇的中年人,在後花園中反覆踱步。這名中年人就是當時已被貶謫的湯顯祖,此時的湯顯祖四十二歲,正因在半年前上奏了一本《論輔臣科臣疏》,觸及朝中權貴,被貶至徐聞淪為小吏。

那麼,為何湯顯祖會在空無一人的府衙後花園中漫步?

原來,他讀過一本關於杜麗娘的小說,小說主角杜麗娘曾在後花園中與心上人幽會,後來事發,被父親軟禁失去自由,杜麗娘整日憂鬱沒過多久便離世了。臨終前,杜麗娘把自己的肖像藏在盒中,囑託父親將盒子埋在後花園的梅樹下。

後來,每逢深夜,後花園的梅樹都會作響,彷彿少女輕吟。

南安府一游後,湯顯祖趕往位於曲江畔上的南華寺,相傳,六祖慧能曾在東山寺聽禪師講經頓悟,受了衣缽,從此南下傳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六祖慧能圓寂在這南華寺中。

如今,想到《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文,湯顯祖不免「深愧浮生」,恨不得從未涉足官場,所以就有了辭官歸鄉的心思。多年後辭官,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這其中,大家所熟悉的《牡丹亭》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然而,在明朝一個讀書人除了走仕途哪還有其他出路?更何況湯顯祖早年就以八股文聞名天下。

湯顯祖的一輩子總共經歷三朝,也趕上了明朝的衰落期,整個大明喪失了國家應有的生機,表面上殘存著盛世留下的光景,暗地裡卻早已腐朽不堪。湯顯祖師承陰陽學大家羅汝芳,這位人生導師「赤子之心」的主張影響著湯顯祖的人生觀,培養了湯顯祖一輩子行文做事的格調,也造就了他一生坎坷的官途。

湯顯祖十四歲成為秀才,二十一歲中舉,在中舉後曾兩次參與會試,卻接連兩年名落孫山。此時,湯顯祖雖以八股聞名天下,但是,在文風盛行的明朝學子中並未迅速嶄露頭角。後來,湯顯祖進入南京國子監,舊時好友姜其方此時已登科就任宣城知縣,聽說湯顯祖在南京過得不如意,所以,邀請湯顯祖前往宣城散心。

在宣城遊玩期間,湯顯祖結識了許多宣城才子,也迎來他人生最大的機遇。首輔張居正的弟弟張居謙特地登門拜訪姜其方,請求知縣尋找一些宣城才子參加陪考,作為張居正兒子的陪襯。湯顯祖被好友推薦進京,在臨考的緊要關頭湯顯祖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張家的邀請,並未前去拜會張居正,結果,此次會試得罪了朝中大員的湯顯祖理所當然的落榜了。

近十年,張居正過世後,湯顯祖終於通過了會試,考取了功名,正式步入仕途。

耿直的湯顯祖拒絕了內閣大臣的拉攏,最終,錯失進入翰林院的機會,被分配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後又輾轉至禮部主事。雖說,禮部主事是名義上的六品官,但卻屬於閑職,湯顯祖有了許多富裕的時間,這一時期的湯顯祖將時間用在交友、讀書中,並完成了《紫釵記》。

1591年,代州發生異象,有流星隕落,在封建社會這種現象被解讀為上天對皇帝失去德行的警示。湯顯祖上陳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在其中表述了當朝首輔欺君獨攬大權的事實。可憐的湯顯祖,因為一本摺子被貶為末流小吏。

在赴任的過程中一路遊玩賞景,藉此抒發滿懷的郁不得志。

在湯顯祖即將抵達目的地時,竟遇見了當年拒絕為其陪考的張嗣修。原來,此時張居正被奪謚,整個張家都受到打壓,原本,為張居正馬首是瞻的文武百官此時藉機紛紛反過來集體上書攻擊死去的張居正。張居正的大兒子自殺,二兒子張嗣修則被貶流放,比湯顯祖更凄慘。

湯顯祖不知以什麼心情面對張嗣修,兩位被朝廷拋棄的人不約而同的握手寒暄。此時的湯顯祖心中一定在感嘆官場的多變與無情。告別了張嗣修後,湯顯祖對自己坎坷的前半生猛然釋懷,雖說對官場已看透看破失望透頂,但是,讀書人心懷天下的抱負仍在他骨子裡流淌。

1953年,蹉跎了大半生的湯顯祖升遷,被調到遂昌縣做知縣。

此時的湯顯祖內心波瀾不驚,官場浮沉以不能使湯顯祖產生絲毫動搖。雖說遂昌縣人口不多,經濟不繁榮,但此時湯顯祖一生中首次感到自己的理想抱負能夠得以施展,再也沒人能夠束縛他的手腳。

「讀書人的一生,無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其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在1598憤而棄官歸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參考資料: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紀念湯顯祖》、《湯顯祖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外國軍官打了新兵一耳光,袁世凱知道後做了一個決定,士兵很暖心
中國有一處偏僻之地,秦始皇到死都念念不忘,至今留有他的遺迹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