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吳三桂家族每代選一位「秘傳人」

吳三桂家族每代選一位「秘傳人」

貴州岑鞏縣馬家寨全景,吳三桂後人定居於此。

在明清之際的大舞台上,吳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軍入關而名噪一時,30年後又舉兵叛清,一度割據西南。陳圓圓本系蘇州一歌妓,因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聲名鵲起。陳圓圓究竟是怎麼死的?他們二人死後又葬於何地?這個謎,一直隱藏了300餘年,直到近年才告破解。

吳三桂家族每代選一位「秘傳人」

吳三桂的一生

吳三桂,中後所(遼寧綏中)人,祖籍高郵(今屬江蘇),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他16歲中武舉,在與清軍交鋒中屢立戰功,28歲時已升至總兵(從二品)。崇禎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為巴結吳三桂,將其掠買的陳圓圓相贈。吳三桂將圓圓留在北京,自己回到關外前線。

兩年後,北京被李自成統率的大順軍佔領。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權衡利害後,接受招降條件,率部進京「朝見新主」。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不由勃然大怒,當即返回山海關。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萬精兵前來攻打。吳三桂自知不敵,向清軍求援。順治元年(1644)四月,吳三桂與多爾袞所率八旗精銳聯合作戰,擊潰大順軍。這為清朝定鼎北京開闢了勝利之路,吳三桂由此也背上了「漢奸」「叛徒」的罵名。其後,吳三桂奉命追剿李自成。順治二年,李自成兵敗後,被地方地主武裝擊殺。接著,吳三桂率部駐守陝西漢中,由此進軍四川,再南下貴州、廣西、雲南,滅掉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永曆小朝廷。康熙元年(1662),因功晉爵為平西親王。

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藩,吳三桂遂起兵反清。由於不得人心,節節敗退,遂於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陽)宣布即皇帝位,國號大周。之後不到半年,即於八月十八日病死。胡國柱等心腹將吳三桂遺體秘密運至貴陽,受遺命即位的其孫吳世璠到貴州迎接,後即攜祖父遺體匆匆趕回昆明,秘密安葬。據說,只有其岳父郭壯圖等極少數人知道葬地。

康熙二十年十月,昆明終被攻破。清軍入城後,全力尋找吳三桂墓,結果均系偽墓。後來得一消息:吳三桂已被火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園石橋水底下。果然在橋下找到骨匣,即刻送往北京。康熙帝不辨真偽,即命將「逆賊吳三桂骸骨分發各省」示眾。

吳三桂家族每代選一位「秘傳人」

解密陳圓圓碑文

清軍入城後,陳圓圓蹤影皆無,陳圓圓之死成了清史之謎。2010年6月,從貴州省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傳來一個驚人消息:在該州岑鞏縣馬家寨發現陳圓圓之墓,而吳三桂的後裔就定居在這個寨子里。我與徐凱、滕紹箴等幾位專家應邀前往實地考察。

此墓已於上世紀80年代被發現。當時馬家寨有一人自稱是吳三桂家族的「秘傳人」,將這段隱秘300多年的歷史披露了出來,但未引起學術界注意。此次考察,首先考釋陳圓圓墓前的碑文。此碑正面刻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標明立碑時間。首句「故先妣」,據「妣」可知墓主人系一女性,輩分當為「先祖」。以下字句,卻不能按字面解釋。吳氏「秘傳人」吳有鵬,按照家族代代所傳秘史給出解釋。「吳門」系蘇州代稱,指墓主人為蘇州人;「聶氏」,非指姓聶,「聶」字由「雙」與「耳」(即「阝」)構成,當解為「邢」與「陳」,暗指陳圓圓。其6歲前隨父姓邢,6歲後父母雙亡,由姨夫陳某養大,遂改姓陳。「聶」字是今之繁體「聶」的簡化字,但當時並未簡化,《康熙字典》里也無此字,顯係為隱蔽起見,故造此「聶」字。其意:「雙」為繁體字「雙」之簡寫,其上半部為兩個「隹」,代表「好」,引申為「花好月圓」,即「圓圓」,上下文字合起來就是陳圓圓。「位席」,以陳圓圓生前被封為皇妃,用此兩字,以明其身份與平民不同。

經專家現場考察,以上解釋與陳圓圓的歷史吻合,其真實性可以肯定。為掩人耳目,當年刻碑者真是煞費苦心。

吳三桂家族每代選一位「秘傳人」

吳氏「秘傳人」

前文提到的吳氏家族「秘傳人」又是怎麼回事?

據「秘傳人」陳述:當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毅然決定偕吳三桂之子吳應麒等秘密離開雲南,並將吳三桂遺體帶走,潛入岑鞏縣的密林山洞,待數年後風聲漸息才下山,搬至今馬家寨定居。圓圓病死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終年67歲。他們感激陳圓圓保全吳氏血脈,尊稱她為「老太婆」。清朝視吳三桂為十惡不赦之罪人,故其子孫為生命計,約定不向外透露一字,不許說,更不得寫,連家譜也不準修。但又擔心家史失傳,便想出一個辦法: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選一優秀者,由上一輩傳人將祖上歷史口授三遍,讓其默記心中。擔負其事的傳人,即被稱為「秘傳人」。由此一代代傳下去,傳到吳有鵬時已歷10代。傳人講述吳三桂與陳圓圓事如數家珍,就連清史研究者也自愧不如。可以確認:馬家寨200餘戶、1300餘口為吳三桂後裔是沒有疑問的。

上述幾位專家還走訪多處吳氏家居,再獲重要證據:各家堂屋中央供奉各神主之位,稱「延陵堂上歷代宗祖昭穆考妣姻親神位。」其中,「延陵」兩字是關鍵:春秋時,延陵為吳國屬地,今為江蘇之地。吳三桂的祖先,即源出於此。吳三桂發跡後,人們常用「延陵」稱之。明清之際,諸多史家亦用「延陵將軍」代稱吳三桂。吳氏家家皆設「延陵堂」,這就與吳三桂密切地聯繫在一起。

吳三桂家族每代選一位「秘傳人」


三百年謎案大白天下

此次考察半年後,從岑鞏縣又傳來消息:他們發現了吳三桂的「張皇后」墓,遂有了第二次考察。還是在馬家寨吳家墓地,距陳圓圓墓約三四米處,石碑比陳圓圓碑稍大,中間豎刻一行字「受皇恩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號墓」。其中三個空白,因年久模糊不清無法識別。僅從其他字判斷,此墓主人系男性,絕非張皇后。現場反覆辨識,上述三字還是難辨,幸好他們已做了兩份拓片,紙上的字較易辨認。經過研究,終於識別第一個字是「頤」,而後兩個字才是碑文解讀的關鍵:這兩個字是墓主人的號。經反覆比對,終於認定這兩個字就是:碩甫!這正是吳三桂生前用過的號。他最常用的號,有「月先」,還有「長白」等字型大小,而「碩甫」則很少用,只在部分典籍中有,少為人知。

再看碑文,除「吳公號碩甫」已破解,全文連讀如同天書。專家憑藉對吳三桂的深入研究,終於獲得合理解釋:「受皇恩頤養」,其意思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顧與頤養。所謂「一次」則很費解,但不能簡單解為只「頤養」一次。如與吳三桂曾即位當皇帝,死後其孫又尊其為「太祖高皇帝」相聯繫,那麼「一次」可解釋為「第一次」「首次」,再引申為「開創」「首創」,則與三桂死後的廟號「太祖」相吻合。故「一次」暗指三桂為「大周太祖高皇帝」。

所謂「八十五歲」,又作何解釋?從來墓志銘的碑文正中書寫:死者職位爵名某某之墓,或稱「神道碑」,卻未如該碑正中書寫墓主之年齡八十五歲。這裡,當另有深意。在深入調查中,吳氏「秘傳人」稱:吳三桂死於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即中秋節。據此為斷,八十五歲應解讀為八月十五日,暗指吳三桂死於康熙十七年中秋。而史載吳三桂死於八月十八日,終年67歲。據此還有一種解釋:67加18,也合85之數,仍與吳三桂之卒年月日吻合。總之,「八十五歲」隱含著吳三桂卒年日期。總結以上釋文,石碑中央全文應解釋為:受皇天之恩眷顧頤養,大周太祖高皇帝吳公號碩甫之墓。卒於康熙十七年(戊午)中秋。

石碑右側,刻有「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豎寫文字。意思是說,立碑時間為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吉利之日。立碑之時,恰恰是康熙帝剛去世半年。由於清朝皇帝已經更換,不易再追究前事,吳三桂後人才迫不及待地立碑,而且苦心設計,刻下這段不合常規、讓人難懂的碑文。

陳圓圓與吳三桂的墓,以及吳三桂後裔都落在馬家寨,證據確鑿。這件塵封三百餘年的謎案,終於大白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