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道見機行事,銳眼尋「伯樂」

馮道見機行事,銳眼尋「伯樂」

原標題:馮道見機行事,銳眼尋「伯樂」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足夠的機遇,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準備,能不能把握。準備,就是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把握,就是敏銳的眼光和擁有迎接機遇的有效方法。這裡所謂「有效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迎合「伯樂」的眼光。這在求職時尤其需要注意。


馮道原在幽州做小吏,後因得罪上司投靠了晉王李存勖。李存勖後來即位建立後唐,馮道繼續在新朝做官,官至宰相。後唐明宗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李從厚即位。李從厚即位不到四個月,同宗李從珂即興兵來伐,要奪取帝位,李從厚得到消息後,連臣下也來不及告訴,就慌忙跑到姑夫石敬瑭的軍中。第二天早上,馮道及諸大臣來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從珂兵變,並率兵往京城趕來。馮道這時一反常態,極出人意料。他本是明宗一手提拔,從寒微之族被任命為宰相的,按理說,此時正是他報答明宗大恩的時候。但馮道所想的是李從珂擁有大軍,且性格剛愎,而李從厚不過是個孩子,即位以來尚未掌握實權,為人又過於寬和優柔,權衡了利弊之後,他決定率領百官迎接李從珂。就這樣馮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播身一變,又成了新皇帝的元勛。只是李從珂對他實在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把他放到外地任官,後來又覺得過意不去,把他調回京中,給了他一個沒有多大實權的司空之職。



不久,石敬瑭同李從珂發生衝突,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石敬瑭打敗了李從珂,做了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兒皇帝」。他以恢復明宗為號召,把原來明宗的官吏大多復了職,馮道也復職了。石敬瑭對他既往不咎,馮道也樂得當宰相。


石敬瑭當皇帝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實現對耶律德光許下的諾言,交出燕雲十六州,自己稱「兒皇帝」,尊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否則,王朝就有傾覆的危險。思來想去,還是派馮道去了。



馮道極其圓滿地完成了這次外交任務。他在契丹被阻留了兩個多月,經過多次考驗,耶律德光覺得這個馮老頭確實忠實可靠,就決定放他回去。誰知馮道還不願回去,他多次上表表示對耶律德光的忠誠,想留在契丹。經過多次反覆,耶律德光一定要他回去,馮道這才顯出一副依依不捨的樣子,準備啟程。這趟出差回來,馮道可真的風光了,甚至連石敬瑭都得巴結他。石敬瑭讓馮道手掌兵權,「事無巨細,悉以納之」。不久又加封為「魯國公」。



石敬瑭的後晉政權只維持了十年多一點兒就完蛋了。後晉開運三年(946年),耶律德光率三十萬軍隊南下,馮道大概覺得契丹人可以穩坐中原江山了吧,就主動來投靠耶律德光。但耶律德光開始並未重用他。


不久,耶律德光見中原百姓生靈塗炭,便問馮道說:「怎樣才能救天下百姓呢?」馮道見機會來了,就裝出一副真誠的樣子說:「這時候就是如來轉世,也救不了此地的災難,只有陛下才能救得!」耶律德光聽了很高興,慢慢喜歡上了馮道,讓馮道當了遼王朝的「太傅」。後來有人檢舉馮道曾參與過抵抗契丹的活動,耶律德光反為馮道辯護道:「這人我信得過,他不愛多事,不會有逆謀行為,不要妄加攀引。」



後來在中原百姓的反抗之下,契丹人還是被迫撤回。馮道隨契丹撤到恆州,趁契丹敗退之際,逃了回來。這時石敬瑭的大將劉知遠趁機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後漢。劉知遠一方面想安定人心,籠絡勢力,另一方面馮道也因保護別人而得讚譽,劉知遠就拜馮道為太師。


然而,五代時期的政權更迭,真如走馬燈一般,令人眼花繚亂。劉知遠的後漢政權剛剛建立四年他便死去,郭威就扯旗造反,帶兵攻入京城。這時候的馮道,又故伎重施,率百官迎接郭威。他做了後唐明宗的七年宰相,尚且不念舊恩,何況後漢太師只做了不到四年,更是不足掛齒。馮道率百官迎郭威進汴京,當上了郭威所建的後周政權的宰相,並主動請纓,去收服劉知遠的宗族劉崇、劉贊等手握重兵的將領。劉贊相信了馮道,認為這位三十年的故舊世交,總不會欺騙他,沒想到一到宗州,劉贊就被郭威的軍隊解除了武裝。馮道又為後漢的穩固立了大功。



沒過幾年,郭威病死,郭威的義子柴榮繼位為周世宗。割據一方的後漢宗族劉崇勾結契丹,企圖一舉推翻後周政權。馮道根據半個世紀的經驗。認為此次後周是保不住了,肯定又得改朝換代自己雖已近苟延殘喘之年,還是想要保住官位爵祿。


柴榮當時只有三十四歲。年紀不大。卻很有膽識氣魄。劉崇、契丹聯軍襲來時,一般大臣都認為皇帝新喪,人心易搖。不可輕動,但柴榮卻一定要親征,別人見柴榮意志堅定,便願隨出征,不再多說,只有馮道在一邊冷嘲熱諷。惹得柴榮大怒,他私下裡對人說:「馮道太看不起我了!」



其實。馮道倒不是看不起柴榮,而是馮道深諳處世之道,想為自己在下一個什麼朝代做官留下條後路,弄一點兒投靠新主子的資本。不久後馮道就死了,他最終還是沒等到再次改朝換代的時候。



人們常用「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來形容一個人反覆無常,一會兒投靠這個,一會兒投靠那個。但如馮道一般,風還沒有吹過來,自己就趕忙倒向一邊,而且還每每得益。這就不僅僅是見風使舵那般簡單了,更蘊含了一種瞻前顧後的眼光和智慧。畢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為最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卿天佑 的精彩文章:

孫策的以誠待人之巧用太史慈(為人處世篇)
能屈能伸——石勒用計剷除攔路虎

TAG:王卿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