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下:無極齋分享

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下:無極齋分享

原標題: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下:無極齋分享



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愛好收藏,對古代武備、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獵。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游》,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



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下篇

無極齋分享


近日,「金色記憶——中國十四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揭幕。本次展覽展出了國內40家考古文博機構的精品金器850餘件,其中珍貴文物比例超過70%。



中國黃金製品產生於夏商時期,歷經各民族、各地方文化的融合、創新與發展,呈現出一脈相承又多元共融的格局風貌。


本次展覽展出了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遼寧、西藏、陝西、河北等地通過考古發掘出土的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以時代為序,根據不同階段金器發展的總體特徵劃分出了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等5個單元。展廳中心設置了一個特殊的單元——「黃金面具」,展出來自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出土的8件黃金面具,是首次對國內目前發現的主要黃金面具進行的集中展示。



本次展覽展示的每一件黃金面具都堪稱鎮館之寶,其大小、造型、功能各有不同,更蘊含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交流融合的歷史記憶。


黃金由於具有絕佳的延展性,適合製成精巧的飾品。本次展覽中,不論是步搖冠上綴滿的金片,還是耳飾上比指尖還小卻栩栩如生的蓮花,都展示出了高超的黃金製作工藝。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1月20日。



耀世——魏晉隋唐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方輸入的金器數量大增,其與中國傳統風格完全不同的器形、紋飾、技法為中國金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隋唐時期金器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唐代,金器的發展發生了重大變革,在外來器物的影響下,唐代金器在造型、技術上不斷突破傳統,將多種文化完美融合,同時又不乏自由創新,並逐漸於唐中期以後完成了金器的中國化過程,唐代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古代金器發展史上的巔峰時期。




異彩——宋元時期


宋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商業繁榮,金器手工業隨之興盛。其金器製作不僅繼承了唐代的昌盛,而且更為普及,民間作坊逐漸成為當時金器製造業的主流,民眾化、商品化成為金器的重要特點。宋代金器的種類與造型與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觀念意識密切相關,從而使這一時期的金器更多地帶有中國傳統的裝飾韻味,形成了獨特的時代風格。西夏、遼、元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金器則在借鑒吸收周邊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富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風格。




西晉 鹿首金步搖冠


內蒙古包頭市烏蘭察布盟達茂旗西河子村窖藏

內蒙古博物院藏


西晉 鹿首步搖冠 內蒙古博物院藏,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茂旗西河子窖藏出土。








鑲松石金耳環


北魏

直徑2.9厘米,重6.6克;直徑3.4厘米,重8.6克


1987年寧夏固原縣寨科鄉李岔村北魏墓出土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藏



鳳鳥紋金方奇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長20厘米、寬16.5厘米、厚1厘米,乳丁高1厘米、徑0.15厘米,重1166.8克,2006年鹽池縣青山鄉古峰庄出土。



唐代 智慧輪盝頂純金寶函


唐 狩獵紋金蹀躞帶


內蒙古博物院藏,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出土



123 狩獵紋金碟躞帶組件


唐代長167厘米,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摩羯紋金花銀提梁壺


通高42.5厘米、口徑5.4厘米、底徑10-15.8厘米


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哈達溝窖藏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金獅子


唐代 湖北鄖縣李泰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鎏金摩羯魚三足架銀鹽台


法門寺博物館






瓜形金盞



口徑6.8-10厘米、高3.6厘米,重101克;口徑6.8-9.9厘米、高3.5厘米,重100克


四川彭州金銀器窖藏


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藏








宋 鎏金銀函


南京市博物總館藏


南京市中華門外長干里寶塔頂宋長干寺地宮出土











南宋 螭首金杯、金盤


貴州省博物館藏,貴州省遵義市楊價夫婦墓出土







六角形金盞、金盤


南宋


安徽博物院藏


金盞通高5.3厘米,口徑9厘米,足徑3.9厘米


金盤口徑17.5厘米,底徑12.8厘米,高1.5厘米


1952年休寧縣朱晞顏夫婦合葬墓出土






五瓣花口金杯/八曲人物紋金杯·遼










(附銀牌一枚)



鏤花金荷包



包身長13.4厘米、寬7.8厘米、金鏈長9.2厘米、金環直徑1.4厘米


通遼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專題展示:黃金面具


面具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時代都曾出現過,通常都與禮儀、祭祀、喪葬等活動密切相關。其中,以黃金製成的面具十分罕見,在世界範圍內發現較少,反映出使用者地位的尊崇與神聖。考古發現表明,中國出土的黃金面具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其大小、造型、功能各有不同,更蘊藏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交流融合的歷史記憶。




金面具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 金面具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商周 金面具


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晚商至西周


外徑12.53厘米、內徑5.29厘米、厚0.02厘米


成都金沙遺址出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黃金面具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文物局



公元5世紀-6世紀 金面具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藏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伊犁州昭蘇波馬墓葬出土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屠燕治:「太平天下王道·有王·馬道程宮」錢的文字讀法與背景解析
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展非金銅造像部分:燈心King分享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