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北方言:「走間」與「執火」

晉北方言:「走間」與「執火」

原標題:晉北方言:「走間」與「執火」


文 / 宋旭


懷仁人比對今昔,往往要用到「走間」和「執火」兩個俗語辭彙。如:

走間村裡演電影,鄰村上下男女老少擠插得滿滿的。執火那電影看也沒人看了。


走間十塊錢,能過個好大年。執火的十塊錢,連雙像樣些的襪子也買不了。


走間村頭野地里,到處是麻雀。執火那野地里,找個麻雀比搶個紅包還難。


走間喝酒硬瞎喝呢,執火不敢了。

懷仁話里,「走間」與「吶火」義同,都是「以前」、「從前」的意思。它們與「執火」(意為「現在」)構成一對反義詞。


方言里的每一個辭彙都具有一定的傳承性。不可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憑空而來。具體到「執火」、「吶火」,應該是「這會兒」、「那會兒」的縮讀。其構音機理是非常明顯的。這裡不做詳述。本文重點探尋「走間」這一方言辭彙的語源。



從語音流變的角度分析,「走間」,應該是上古方言里的「從前」。


「從」字,今音(普通話)讀「cong2」或「zong4」。讀「cong2」時,意為「依順」、「按照」、「跟隨」、「參與」、「由……,自……」、「次要的」、「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等等。讀「zong4」時,是古文里「縱」字的通假字。意思是「豎,直」和「放任」。

在漢語中,聲母「z、c、s」三母處於同一音位,在古代韻書里歸為「精組」,可以互相轉化。從古文中「從」與「縱」的通假關係,能夠看出,「從」字古聲為「z」。其語音流變為:上古音系讀「zlong」。《廣韻》擬音分別為「dzhiwong」(高本漢),「dziwong」(王力),「dziong」(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zyung」(古韻羅馬字)。《蒙古字韻》音譯「dzyung」。《中原音韻》讀「tsiung」。普通話「cong2」或「zong4」。


懷仁話里的「走」音,可以看做是「從」字上古音「zlong」後鼻韻尾「ng」發生了訛變。這種現象在不同方言區是經常發生的。如在蘇州話中,「從」字就讀作「zon231」,而無錫話中的「從」,又讀作「dzon13」。閩南話則大體保留了「從」字的上古音,只是複輔音「zl」之次輔音發生了介化,「l」變為「i」,讀作「ziong2」。仔細體察懷仁話里的「走間」,其「走」字發聲時舌帶會有一個輕微的顫動,這其實就是流音「l」的體現。懷仁話里「走間」的「走」,可擬音為「zlou」。當是「從」字上古音在方言里的音變。



「前」字,本是「歬」的異體字。「歬」字的造字機理是「止+舟」,表示徒步走在船的前面。其普通話讀音「qian」,是近代(清末民初)漢語尖團合流將「zi」、「ci」、「si」與「gi」、「ki」、「hi」合併為「j」、「q」、「x」所致。考其古聲,當讀「z」聲。在鄭張尚芳的「上古音系」中,「前」字構音為「zle:n」。中古《廣韻》擬音「dzhien」(高本漢),「dzien」(王力),「dzen」 (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zen」(古韻羅馬字)。《蒙古字韻》「dzen」。《中原音韻》「tshien」。當其上古讀音「zle:n」的次輔音「l」介化為「i」,就是懷仁話里的「zien」(讀若「間」)音。


在古文中,「前」常常被用作「剪」與「翦」的通假字。這也證明「前」字的讀音同「剪」、「翦」。這一點,從許慎《說文解字》中的「剪,齊斷也。從刀歬聲」亦能看出端倪。

不難看出,懷仁話里的「走間」,就是上古方言里「從前」的讀音——「zlou-zien」。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一首歌,叫做《從前慢》。其中有那麼一段,拿懷仁話唱出來,就是:


走間的天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走得慢

一生可可夠耐一個人


走間的鎖日也好看


鑰匙一帶一督串


你鎖了,我們就明八了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雁門文叢 的精彩文章:

治水、浴水、漯水與古「代國」的可能關聯
晉北方言:不爭色

TAG:雁門文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