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專業馬拉松選手最強大的部位原來是這裡!跑者都忽視了對它的訓練

專業馬拉松選手最強大的部位原來是這裡!跑者都忽視了對它的訓練

專業馬拉松選手具有強大的心肺耐力,合理的跑步技術,良好的跑步專項力量,這是他們遠勝於大眾跑者的主要原因。

從力量角度而言,馬拉松運動員真正強大的部位是哪裡呢?——其實是小腿足踝。

但就是這個部位,大眾跑者要麼忽視訓練,要麼就是不知道如何訓練。

大眾跑者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核心力量、臀部力量以及腿部力量,但是對於小腿訓練往往卻不太重視。

事實上,頂級的馬拉松運動員,恰恰小腿力量非常強大,這既為他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蹬地動力,也為落地時有效緩衝和穩定支撐提供了可靠保證。

對於大眾跑者而言,沒有好的小腿力量,難以突破配速瓶

頸,也容易受到小腿足踝傷痛困擾。

今天跟大家說說小腿訓練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如何系統全面的開展小腿訓練。

一、專業運動員採用更有效率的前腳掌著地,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小腿足踝力量

研究顯示,大部分大眾跑者採用腳跟著地,而馬拉松運動員多數採用前腳掌著地。

這僅僅是因為馬拉松運動員比普通跑者跑得快嗎?這樣的解釋並不全面,也並未觸及問題的本質。

準確來說,跑得越快,著地部位更加靠前,但馬拉松運動員採用前腳掌著地絕不僅僅是因為跑得快,根本原因是前腳掌著地是一種更有效率、更為先進的跑法。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一做出解釋

圖1 腳跟著地時受力分析

圖1的曲線:描繪出了腳後跟著地跑者,從腳後跟著地至腳掌離開面過程中地面反作用力的變化,很明顯看到在著地初期,出現一個陡增的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該力不僅很大,產生速度也很快。

也就是說,如果採用腳跟直接著地,這樣就無法利用腳踝的運動來進行有效的緩衝,在著地一瞬間,意味著腳跟上方的膝關節會受到一個很大且快速產生的作用力。

這僅僅是一次著地帶來的效應,跑步時成千上萬次的著地作用力不斷累積,勢必使得膝關節承受很大壓力,這是為什麼膝傷成為大眾跑者頭號傷痛的重要誘因之一。

圖2 前腳掌著地受力分析

圖2曲線顯示:當採用前腳掌著地時,第一個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消失了,原因是我們轉變著地方式,通過足弓、跟腱和小腿肌肉代替腳跟吸收了衝擊力。

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斜線上升變得緩和了,這也表明地面反作用力被有效緩衝。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腳跟著地容易因為缺乏緩衝,使得人體尤其是膝關節受到較大地面反作用力,長此以往,作用力不斷累積疊加,勢必增加膝蓋發生損傷的概率。

而前腳掌著地有利於增加緩衝,從而大大降低膝傷發生。

但緩衝靠的是什麼?靠的是肌肉控制,什麼肌肉?這裡當然就是小腿肌肉了。

前腳掌著地對於小腿肌肉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不經過一定的訓練或者小腿缺乏力量是很難達到的,盲目地模仿前腳掌著地技術反而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小腿脛骨應力綜合征、跟腱炎等損傷。改變著地技術,膝傷是少了,但其他部位受傷增加了,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換句話說,更有效率的著地方式需要匹配更強的肌肉能力。

二、足踝穩定依賴良好的小腿肌肉

小腿通過踝關節連接著足,事實上,足踝部位除了足底存在一些小肌肉外,絕大部分控制足踝運動的肌肉都起自小腿;

比如腳踝這個部位本身是沒有多少肌肉的,腳踝的屈伸、內外翻動作基本都是通過小腿肌肉來實現的,那麼可以想像,腳踝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都有賴於小腿肌肉。

當小腿肌肉無力或者疲勞時,落地時,腳踝要實現穩穩地落地,以及對於凹凸不平的地面適做出靈活的反應就變得非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跑者容易崴腳或者存在腳踝不穩的關鍵所在——小腿肌肉太弱。

三、有力的蹬伸依賴於強大的小腿肌肉

不管你的核心力量有多好,臀部和腿部力量有多強,最終這些力量都要通過蹬地,才能轉變為前進的動力。

從動力鏈角度來說,來自於軀幹、臀部和腿部的力量經過傳導達到小腿,小腿畢其功於一役,完成扒地蹬伸動作,產生推動人體往前的強大動力。

因此,小腿肌肉既是這條動力鏈上極為重要的一環,小腿本身也是你跑步的推進器。

另外,小腿長而粗壯的跟腱具有很好的彈性,利用跟腱拉長所具有的回彈力,本身就產生一定的動力。

因此,綜上所述,小腿肌肉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小腿訓練的重要作用

四、小腿訓練會讓小腿變粗嗎?

女性對於跑步的最大擔心之一就是腿,尤其是小腿會不會變粗,今天的主題是小腿訓練,妹紙們自然就更加擔憂,練小腿會不會導致小粗圍度暴漲?

妹紙們大可放心,不僅跑步基本上不會粗腿,小腿訓練也不大可能讓小腿變粗,你見過哪個馬拉松運動員小腿特粗的!

跑步不僅不會使腿變粗,跑步恰恰是可以瘦腿的!

通過運動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和促進脂肪分解,脂肪少了,腿當然就細細的了,這也是大多數中長跑運動員都是細長腿的原因,因為他們脂肪含量較低,所以腿看上去特細,其實他們的小腿肌肉相當發達,只不過他們的小腿肌肉發達是與專項適應的,也即不會呈現很大肌肉塊,而是肌肉修長而富有線條感。

五、小腿訓練究竟該怎麼練

大多數跑友不僅忽視小腿訓練,即使提及小腿訓練,腦海里大多會出現一個動作,那就是「提踵」。

然而,光練「提踵」是遠遠不夠的,今天將給大家帶來的是最全面,最實用的小腿訓練方法,讓你擁有馬拉松運動員般修長有力的小腿。

小腿訓練應當由力量練習,穩定性練習、緩衝訓練和爆發力練習四部分組成。力量是基礎,穩定則強調控制,緩衝和爆發力訓練則是結合跑步專項的訓練。

小腿訓練四部曲

六、小腿基礎力量練習

1、勾腳尖

勾腳尖是絕大多數跑友忽視的練習,勾腳尖練習主要訓練小腿前側肌肉力量,勾腳尖與提踵動作互相拮抗,有助於保持小腿前後肌肉力量均衡,力量均衡才是預防崴腳的王道。

該動作50個為1組,做2-3組

2、提踵

提踵一般採用單腳練習,初期可以扶助固定物進行練習,不扶固定物大大增加了動作難度,不僅需要力量,也需要腳踝穩定性,該動作是訓練小腿肌肉的經典動作。

16-20個為1組,做2-3組

七、穩定性練習

穩定性訓練又稱為平衡訓練,想要提高腳踝穩定性關鍵是訓練好小腿肌肉。

通過平衡訓練,它可以增強腳踝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恰恰是跑步時,腳踝適應凹凸不平地面,不至於崴腳所需要的。

1、睜眼單腳站立 目標45秒

2、閉眼單腳站立 目標30秒

3、睜眼提踵單腳站立 目標20秒

在提踵位置維持靜態平衡,大大增加了動作難度,需要小腿肌肉良好的協調性。

4、閉眼提踵單腳站立 目標10秒

八、緩衝訓練

前文已經充分解釋了前腳掌落地是一種更有效率、更為先進的跑步方式。

前腳掌落地增加了緩衝、減少了觸地時間,對於提高跑步效率大有裨益,但同時也對小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需要通過積極正確的訓練才能讓小腿學會參與緩衝。

1、雙腳交替墊步

在腳跟基本只是輕輕接觸地面的情況下,雙腳交替墊步。

24次1組,做2-3組

2、單腳跳起穩落地

單腳起跳後,穩穩地前腳掌落地,觸地聲音越輕越好。

12個1組,做2-3組

3、單腳跳下穩落地

從一凳子上跳下,同樣前腳掌落地,觸地聲音越輕越好。

8個1組,做2-3組

4、單腳跳下接再次跳起穩落地

從凳子跳下後再次跳起,穩穩地落地。

8個1組,做2-3組

九、爆發力訓練

在跑步過程中,腳觸地時間一般只有1、3秒,因此,觸地時小腿肌肉被快速拉長然後又迅速縮短完成扒地動作,這種快速的動作模式如何在力量訓練中體現,那就是要做爆發力訓練。

爆發力訓練才是最接近跑步專項的小腿訓練,同時這種訓練也可以充分挖掘小腿和跟腱彈性,從而真正提高小腿能力。

1、雙腳原地跳

要求落地後迅速反彈跳起,儘可能縮短觸地時間。

20-24個1組,做2-3組

2、單腳原地跳

該動作是雙腳原地快速跳的進階動作。

16-20個1組,做2-3組

3、雙腳前後跳

該動作既訓練了小腿爆發力,也訓練了腳踝穩定性和協調性。

16-18個為1組,做2-3組

4、單腳前後跳

是雙腳前後跳的進階動作。

16-18個為1組,做2-3組

5、分腿跳

雙腳做分腿並腿跳。

16-24個為1組,做2-3組

6、單腿跳上台階腳跟懸空

這是難度較大的小腿爆發力訓練,要求跳上一個台階後,小腿肌肉用力,腳跟懸空還能保持身體平衡。

完成12個為1組,做2-3組

7、單腳高抬腿跳

該動作是結合跑步專項的小腿爆發力訓練。

12-16個1組,做2-3組。

此外,跳繩也是一種很好地訓練小腿爆發力的訓練方法

十、總結

當你認真完成上述練習以後,你會發現不僅增強的是你的小腿力量,你會發現你的跑步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高,特別是在小腿力量增強後,你可以嘗試採用更有效率的前腳掌著地。

記住,前腳掌著地的效率優於腳跟著地,但需要你匹配更強的小腿足踝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跑 的精彩文章:

就在今晚7:30線上講座:跑馬到底該怎麼「吃」?如何「補」?
收官!御兔始於堅持 上馬申愛到底

TAG:慧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