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們是明朝的軍師,都收穫了好的結果,但其中一個居然是和尚

他們是明朝的軍師,都收穫了好的結果,但其中一個居然是和尚

原標題:他們是明朝的軍師,都收穫了好的結果,但其中一個居然是和尚


他們是明朝的軍師,都收穫了好的結果,但其中一個居然是和尚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模式,也有很多的開國元勛。對於這些開國功臣,基本上都只有兩種命運。一是成功隱退,二是被當時的皇帝殺了。而朱元璋就是這樣一位皇帝,那時的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所以將那些開國元首全都殺害了,只有幾位幸免於難。當初幫過他的那些江湖人士,真的是數不勝數。他能從一個乞丐做到皇帝的位置,實屬不易。而這期間除了他知人善用以外,也有很多人才能夠任他調用。其中就有一位叫做劉伯溫,當初很多人說如果擁有劉伯溫的話,那麼統一天下根本就不是難事。


事實也的確證明了,當初劉伯溫只是元朝時期的一個官員。後來劉伯溫是覺得元朝的官員,實在是太過腐敗,沒有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就決定辭官回家了。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迷路了,這是在路邊碰到了一個小牧童,本想著問問路,可是對方卻睡著了,所以劉伯溫在一旁等待。



後來小牧童醒了,雖然告訴了他該怎麼走,但是卻十分不耐煩,緊接著又換了個姿勢繼續睡。而這時劉伯溫卻發現,這個人以後是天子的命,而這個人就是朱元璋。之後,他隱居在山林當中,後來因為戰亂的問題沒有辦法,為了逃難,只能帶著家人回到故鄉。在安頓沒過多久之後,就收到了一封信,是來自朝廷的。而這封信讓他去元帥府任職,本來他接受了這個任職。等到元帥府後,發現對方是一個紈絝子弟,所以他就辭官回家了。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於這樣腐敗的事情極其不滿。


再之後,朱元璋聽說,在江湖當中有一個人叫做劉伯溫。他非常聰明,而且很有才華。所以就親自邀請她成為自己的模式,而當年的劉伯溫分析了天下形勢之後,覺得朱元璋最終應該會統一天下,所以就同意了。再後來他還提出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對朱元璋說,現如今應該集中火力對抗當時的陳友諒,以及在南方的張士誠。對付這兩個人之後,自己統一天下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他在另一方面又見於朱元璋,要儘快脫離別人的控制,自立成王,才能實現自己的江山。



在之後,他還告訴朱元璋,一定要收復民心。無論到哪裡工作,佔了哪一個城池,也一定不要燒殺搶掠。通過這樣的方法得民心,自己在以後的政權就會更加鞏固。甚至有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而當時的陳友諒不知道這件事情。他攻進了城池之後非常囂張,這使得朱元璋本想要聯合大軍對抗他,部下的這些大將也搖擺不定。而這時他決定還是問劉伯溫要怎麼辦,尤其跟他說,現如今對方特別傲慢,根本就沒有把我們的勢力放在眼裡。那麼我們就應該藉此機會對付他,這樣才能成就霸業。對方既然不在乎百姓的話,那麼我們就要非常重視百姓。


最終朱元璋聽取了劉伯溫的建議,所以實現了自己的春秋大業,還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後來劉伯溫也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什麼性情的人。如果自己堅持接受嘉獎的話,那麼最終他的結果和幾個開國元勛一樣。所以這時的他堅決歸隱山林,辭去了所有的官職,而且拒絕了他任何的封賞。就這樣,劉伯溫在晚年的時候明哲保身,得到了善終。後來他生病的時候,也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沒有讓太醫來看他。反倒是自己安度晚年,非常聰明的劉伯溫,最終取得了一個很好的結果。



除了他之外,其實還有一個軍師特別厲害。他生前是一個和尚,而他輔佐的人是朱棣。當初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所以朱棣有機會攻下朱允炆的江山。這個人叫做姚廣孝,很多人或許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是這個人對於朱棣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他是朱棣的謀士,為他提供了非常多的建議。當初機緣巧合之下,他認識了朱棣。當年就勸諫他,一定要積累自己的勢力,堅決謀反,帶兵攻打當時的皇帝。其實朱棣也曾經想過謀反,但是他卻搖擺不定,沒有一個人幫他分析局勢,也沒有一個人給他一個肯定的建議,直到姚廣孝的出現。



當年他告訴朱棣,先用輕騎兵的直接攻打南京都城,這樣會讓他們猝不及防。再加上輕騎兵的速度非常快,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自己已經取得戰爭的勝利了。而這項軍事戰略對他以後的發展,真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重用。他的戰略水平也的確很高,就這樣朱棣成功進入到了獨城,成為了下一任皇帝。後來進入京城之後,朱棣想要封賞這個人。但是他卻拒絕了,他十分低調,還跟當時的皇帝說。現如今我已經幫你實現了大業,而我沒有任何的乞求,只想回去繼續當我的和尚。


幾次勸解之後無果,所以朱棣就放他回去了。在他死後,朱棣用最高規格的葬禮規格,安葬了這個對自己來說極其重要的人。還把他放入了明祖廟,可以說,作為和尚的他,竟在軍事上參與了非常大的軍事鬥爭,死後享受了非常高的榮耀。可以說做一個和尚,也算是沒有遺憾了。曾經有傳聞說,姚廣孝曾預言過,說明朝的江山會葬在崇禎的手裡。只可惜當時的皇帝,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畢竟在姚廣孝還在的時候,崇禎還沒有出生。


這兩個人都是明朝時期的重要軍事大臣,而他們都獲得了非常好的結果得以善終。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懂得朝廷之事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就算是皇帝曾經答應過,他們什麼承諾,在這些人統治江山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翻臉不認人。所以想要給自己留條活路,只有拒絕了這些人的封賞,自己才能安度晚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涵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勝利後,老兵把勳章埋地下,35年後挖開時全家悔恨痛苦
乾隆七世孫攜400餘人祭祖,規格與清朝一樣,網友:還活在夢裡

TAG:子涵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