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精巧之極:魏晉南北朝的墓室都有哪幾種主要的類型?

精巧之極:魏晉南北朝的墓室都有哪幾種主要的類型?

永世,不僅是對逝者而言,對逝者的後代而言,墓地代表的意義更是永世。墓地的好壞,代表著家族地位、家族的傳統和家族是否繁榮昌盛。

門閥大族分外重視宗族觀念,這種觀念帶來家族墓地的亮相,從而在喪葬制度中訴說著各自家族的觀念。

墓地與埋葬其中的枯骨,代表著門閥大族的名位、利益。生前,冢中枯骨給予他們名位、利益和舒適環境。死後,他們還渴望著祖塋給予永世護佑。

自然而然,佔據著社會種種優勢待遇的門閥大族們,便更加重視建造大族墓地。放眼望去,只見高冢累累、佔地廣闊。

從後世的研究來看,當時門閥大族的墓地烙印著深深的家族痕迹:父子兄弟一行順排;繼承昭穆葬法,按長幼輩分,前後左右排列;墳院式的塋域。

不只是門閥大族,渴望子孫繁榮昌盛的心態遍及社會,相墓術便因此而興起。這時,人們爭口相傳著神人郭璞的本事。

郭璞

神人郭璞是人們眼中神通廣大的風水祖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為尋找墓地的人指點迷津,難得的還擁有一身才華,能詩善文博學多才。以至於不管《葬書》是否真是郭璞所著,人們都妥妥地相信著,《葬書》是神人郭璞所作,他是相墓術的鼻祖。

探根尋源,相墓術出現於遠古時期。人們在自然崇拜中,逐漸地衍生出對地形的迷信,當年輪行走至《葬書》出現的晉代,晉人對地形的迷信有了更充足的理由。他們還賦予相墓術各種稱呼,有相冢術、占墓術、經墓術,有陰宅風水術、青鳥術等。

《葬書》

《葬書》認為:「父母與子女本同一氣,即使分隔陰陽,也能互相感應,故應使父母靈骨葬于山川靈秀之地,使其吸納造化之精華,從而福佑其子孫。」如此,《葬書》便以「死者與生者,人間幸福與自然靈氣相對應」這樣的思想,將相墓術與人們的所思所盼不謀而合。人們回以熱情的宣傳推廣,使得相墓術在中國民間久盛不衰,成為喪葬中的重要習俗。

即使思想重視,仍需環境與條件的支持。相較於祖先們營建的奢華墓室,處於動蕩戰亂中的魏晉南北朝人,只能選擇形制簡化的方式了。

兵荒馬亂,自顧不暇,重視墓地的魏晉南北朝人,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營造墓室。這便是魏晉南北朝人將墓室形制簡化的原因。也許對更多的人來說,財力缺乏也是影響墓室形制簡化的原因。

崖墓、磚室墓、土坑墓和石室墓都是這一時期建造墓室的流行款式。其中,磚室墓是當時的人們廣為喜歡的款式,這是由魏晉南北朝人創新建造。磚室墓源於秦漢時期的木槨。與木槨不同的是,磚室墓用磚建造,具有堅固、經濟、實用、利於保存的優點。順勢而為的魏晉南北朝人,在環境的影響下發明出磚室墓,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中國墓葬發展史的重大改革,這種建造方式甚至沿用至今。

儘管魏晉南北朝人將墓室形制簡化,卻不影響墓室的豐富變化,單單磚室墓,就有三種分類方式。

按墓室數量分,有單室墓、雙室墓、多室墓三種。

按墓室結構和形狀分,有凸字形券頂墓、長方形券頂墓、穹隆頂墓、凸字形主室附長方形側室墓等多種。

按墓室規模分,有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三種。

墓室的結構和形狀,更是分外奪目。有刀子形券頂墓、長方形券頂墓,有穹隆頂墓、凸字形主室附長方形側室墓,有多室磚墓、多室土洞墓、彩畫磚墓,有圓形、半圓形單室墓,有土坑墓、石室墓,看得人眼花繚亂。

各種墓室縱橫交錯,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獨特的墓室文化。

單是凸字形券頂墓,就別有洞天。這種墓室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較為流行的墓室形制。

建造墓室的人可能是墓室主人,在自己未亡故之前早早準備好自己最後的歸屬地。也可能是墓室主人的親人,獻上至誠心意,為墓室主人最後的「家」考慮周到。

無論是誰,關心墓室的構造是必然。

也許是春風拂面一天,關心墓室建造的人們,懷揣激動來到墓室建造現場。只見,墓室的平面呈凸字形。當然,在魏晉南北朝的不同時期的人,映入眼帘的墓室建造現場也略有變化。

東晉時期的人們,精心設計墓室左右兩壁與後壁,築有凸形小龕。有財力、有時間的人家,建造的大墓里,還有供墓室主人休息的棺床,充分考慮墓室主人的舒適,真是頗費心思。極少的墓里,甚至還建造了安放隨葬品的祭台。進出口,也考慮到安全與方便,如用磚封堵上甬道口,再配上木門,家的感覺便來了。儘管它只是墓室主人去世後的「家」,可即便是那不顯眼的地磚,也被人細心地鋪成席狀。看到這方便舒適的「家」,墓室主人與親人們,想必也是滿意的。

墓室壁畫

時間滾動至南朝,凸字形券頂墓又發生著變化。假窗、券頂多用楔形磚,南朝早期這種改動,使得墓室兩壁的厚度得以加強,進一步增強了墓室的安全性。

到了南朝後期,變化就更趨於合理了。看看大中型墓,它的左右壁與後壁,已變化為略成弧形狀。或許是考慮到實用性,壁龕的蹤影幾乎難尋,替而代之的石棺床、石門、祭台,開始陳設於墓室內。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類墓室里,還周到地設計了排水系統,而且方形陰井、陶或銅製的漏水板也亮相於墓室。不得不說,此時墓室的排水系統的設計很是巧妙。墓底磚下留有水槽,默默無聞的水槽卻起著大作用,它辛苦工作著將積水排出墓外,墓前建造排水溝再跟著接力,一層傳一層,就這樣將墓室內的積水流出,儘力保證墓室乾燥。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天下為我矚目:珠海航展單機飛行表演組圖賞析
日軍在佔領區作秀組圖! 全國首發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