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公祭日,不止是為了銘記歷史

公祭日,不止是為了銘記歷史

幾名日本兵押解著數百名中國老百姓沿街走過來。日本兵命令到俘虜圍著大墓坑排隊站好,旁邊有9個日本兵整裝待命。接著,日本兵之間展開的一場看誰殺人速度更快的殺人競賽開始了。

一個日本兵端著機關槍站崗警戒,準備隨時向任何企圖逃跑的人開槍射擊。其餘8個日本兵分為4組。每組兩人,每組當中一個傢伙持刀砍下俘虜的頭,另一個傢伙將人頭撿起來,扔在旁邊堆成一堆。俘虜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胞一個接一個倒下去,日本兵發出狂笑聲,其中一個竟然拍起照來,一點沒有愧疚的樣子。

這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當時僅有25歲的鞋匠唐順山回憶81年前南京大屠殺時的可怖一幕。

2018年12月13日 南京晴朗而又寧靜

81年 同一片土地 一個地獄 一個人間

上午10:01—10:02,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整個城市的上空,提醒著每一個老南京或者新南京人:

他們的腳下,這片土地里,

滲透著多少先輩同胞的鮮血。

這一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侵華日軍趾高氣揚地開進南京的中華門,就如同一群從阿鼻地獄跑出來的惡鬼,為禍人間。

儘管他們曾經竭盡全力的掩飾和否認,但是終歸留下了無數證據,將他們那些讓人髮指的暴行,永遠釘在歷史的記憶中。

然而網上一直有一種雜音,所謂「事情都過去幾十年了,還年年提,有意義嗎?」貌似還帶有些許理性,即所謂「中日專註向前看」……

暫且不去討論這種雜音的動機,這句話本身就是對依舊健在的大屠殺倖存者極度不尊重。

有一位歷史學家估算,如果南京城死難者手拉手連在一起,其長度可以從南京延伸到杭州城,橫跨的距離為兩百公里。

他們流出的鮮血重量達到1200噸,

他們的屍體可以裝滿2500節鐵路車廂,

把他們的屍體一個個堆砌在一起,

可以和74層大樓相比高。

看了上面這串數字,如果人性尚存,還會問「事情為何還要年年提」?

如果這樣震驚中外,絕對可以列為類文明史上最恥辱性的事件都不該被銘記,人類還有什麼資格談論文明和人性?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我們還需要明白的,不僅是那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還應當包括對於當今已經「平成化」的日本,我們有沒有必要向前看的思考。

要不要和日本一起向前看,首先要清楚日本這個民族。說來也很奇怪,對日本民族性剖析比較經典的,竟然是美國人魯思·本尼迪克特寫的《菊與刀》,他將日本的文化特點歸結為「恥感文化」,但有另外一本鮮為人知的書,內田樹所著的《日本邊境論》中,指出了日本文明的另一個特徵,「邊境文明」。

這是我們中國人,作為文明中心的民族,所不能理解的思維。書中說,「日本屬於遠離文明中心的民族,他缺乏一個屬於自己的文明中心,為了尋找這個中心,日本人往往習慣將自己置身於邊境,從外面的世界(比如強勢文明)尋找自己的特點」。

這種思維方式帶來的一個特點就是,日本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是反思能力很弱:他會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將其做到極致;同時也會忽視掉自己的缺點,即便是以後儘可能避免這樣的缺點,但他從來不會認為這是缺點。

而言之:

會認錯,

或改錯,

但從不知錯。

再回過頭來看日本的態度,很多知曉這件事的日本人會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類似於上文提到的那種網路上的雜音:「明明已經認過錯了,以後也不會再犯了,為什麼中國還要揪著不放?」

這種想法在日本很「流行」,但是中國人就是無法理解,你這樣的態度,「像是認過錯的嗎?連認錯都做不到,能保證以後不會再犯?」

事實是,中國人的直覺是對的,日本認錯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自己認識到這麼做是錯的,而是別人,尤其是更強勢的民族或者國家認為這麼做是錯的。

如果哪一天,美國告訴日本,當年你做的是對的,日本會毫不猶豫的回到舊體制下,哪怕現在是「平成廢物」滿大街,日本都有辦法將其「昭和化」。

這樣的場景總讓人不寒而慄

我們還要不要和日本一起向前看?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水中行船不可能只在一側划槳,一味地往後看只會拖住我們自己的腳步,但一味地往前看只會走錯了方向。

所以,在12月13日這天,中國一遍又一遍地揭開自己的傷疤,去審視自己曾經遭受過的苦難,不止是為了記住這過去的仇恨,更是提醒自己審視將來。

在我們身邊的這個鄰居,儘管他現在表現出來的是讓人瞧不起的「犬性」(雖然只是針對美國的),但也別忘記,在他的骨子裡還有一個兇狠的「狼性」。

旭日東升旗,軍國主義的標籤,日本其實從未拋棄

即便當我們成為東方雄獅,可以迫使日本重新以中華文明為中心的時候,每當12月13日這天,也應該繼續公祭先輩、銘記苦難,無論什麼時候,這都是中華民族最深刻的一堂課!

正如西班牙哲學家喬治·桑塔亞的那句警世格言: 「忘記過去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

自198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後,唐順山每年清明節都帶著花圈來祭奠南京大屠殺的死難同胞,如今老人已不在人世,不過,每年的12月13日這一天,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裡卻從來不缺少祭奠者敬贈的花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鶻鷹」艦載型細節曝光 採用彈射起飛摺疊幅度遠超外界想像
大國航母夜訓照片曝光!全艦燈火通明 猶如鋼鐵「聖誕樹」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