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35戰機產量破百,中國24架全部交付,後續還將有大用

蘇35戰機產量破百,中國24架全部交付,後續還將有大用

原標題:蘇35戰機產量破百,中國24架全部交付,後續還將有大用


據環球網軍事12月12日報道,當地時間11日俄羅斯共青城飛機製造廠舉辦了轉交第100架蘇-35戰鬥機的慶祝典禮,接收的用戶為俄羅斯空天軍,並且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儀式當天共有4架蘇-35戰鬥機交付,而截止到目前為止,共青城飛機製造廠正式交付了102架蘇-35戰鬥機,其中有78架交付俄羅斯空天軍,而其餘的24架則交付給了中國空軍,這也標誌著這一中俄聯合軍工項目的「圓滿成功」,這成功的背後不僅僅是共青城製造廠的功勞,更有中國的一份力。


其實蘇-35戰機的官方說法叫做「中俄合作蘇-35項目」,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對蘇-27到蘇-35的改進研發離不開中國,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對蘇-35到殲-11E的改進研發離不開俄羅斯。而為啥說蘇-35是中俄合作項目呢?因為整個俄軍的蘇-27自用型號的升級和中國的關係都很大。20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蘇-27的時候,正值蘇聯解體,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俄羅斯的經濟都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這直接對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什麼倒賣軍火是一回事,另一方面,軍隊的訓練也幾乎是完全停滯了。


從1993到2003年間,中國空軍裝備的蘇-27SK以及蘇-30MKK戰鬥機,年平均飛行時間是俄軍裝備的蘇-27S的五倍以上。一款武器從研發到製造到裝備之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改進。這個改進是根據部隊使用情況反饋進行總結,制定改進計劃,而當時中國裝備的蘇-27飛行時間遠超俄國同行,所以當時很多針對蘇-27SK的改進反饋信息都是來源於中國,這些信息遞交給俄羅斯共青城之後,再由他們制定後續的改進計劃。



針對蘇-27SK在機體結構,航電設備方面的一系列的問題,最終促成了終極側衛蘇-35,這中間離不開早年中國裝備蘇-27SK的尖子部隊,這也就是俄羅斯對蘇-27到蘇-35的改進研發離不開中國。而中國對蘇-35到殲-11E的改進研發離不開俄羅斯則是指,中國要改進蘇-35,必須由俄羅斯方面提供一些幫助,因為蘇-35的航電架構完全不同於蘇-27以及蘇-30,並且機體結構也有很大的區別。


特別是航電,蘇-35是綜合式機載航電系統,與蘇-27以及蘇-30上的分離式機載航電系統有很大的區別,任何改進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以前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進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中國對蘇-35的改進幾乎不可能繞開俄羅斯,少不了共青城那邊的幫助。實際上對蘇-35航電系統的改進早就開始做了,比如蘇-35現在已經能接受國產預警機的指揮引導,並在此基礎上遂行作戰任務,並不是說蘇-35買來就只是放那而已,畢竟國產殲-11機隊的升級還仰仗裝備蘇-35部隊的一些使用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談天下 的精彩文章:

俄軍又沒有反應,美軍再次猛轟敘利亞,14枚導彈全部命中

TAG:軍武談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