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時期的女性地位差點超過男性,連名字都取得比現今的人「洋氣」

此時期的女性地位差點超過男性,連名字都取得比現今的人「洋氣」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開放程度都與女子密切相關,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一個朝代到底有多麼得開放,是有一個很關鍵的衡量標準的,那就是——女性地位的高低。唐朝國風開放,沒有其他封建朝代的男權思想限制嚴重,尤其在女皇武則天崛起後。

這一時期的唐朝女性,其地位瞬間暴漲,甚至,一度有打壓男權的態勢。唐朝女人的穿著有點像是現代女性,十分前衛大膽,雖說,不至於出現滿大街酥胸半露的景象,但是,許多唐朝女子都會選擇穿著較為性感的衣服上街,放在其後的朝代這種情況簡直傷風敗俗。

且考古出土的圖像,似乎也有這樣的印象:懿德太子石槨上的女仕「胸前瑞雪燈斜照」,博物館展櫃里的唐三彩女俑風姿各異,傳世名畫中也是如此,比如: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薄羅衫子透肌膚」。這些材料里的女人,以多彩而袒露的服裝,拼湊出大唐氣象的開放輝煌。

不但如此,我們從唐朝人給孩子起名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來。

唐人給子女取名的時候十分任性,完全憑心情隨便發揮,在唐朝女性中,有不少四個字或是五個字的名字。這種名字在現代人看來都十分前衛,可是,放在唐朝卻不足為奇。比如:唐順宗有個女兒叫「李代宗兒」,非常出名的金仙公主本名叫「李上無道」,除此之外,還有諸如仇「千光照」、「范如蓮」花等十分「隨心所欲」的前衛名字。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女子的名字在父母取名的過程中都加入了佛教或道教元素。倘若,這些女子的父親恰巧姓一個較為生僻的姓,如:西門、慕容等,她們的名字就會變成類似玄幻小說中的人物,就像慕容心自在等,十分有趣。

唐朝人給孩子取名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喜歡用疊字取名。不同於現在的麗麗、美美等疊字名,唐朝女性的疊字名中用到的字範圍寬泛。在九十餘篇研究敦煌的資料中曾出現了六百多個疊字名,其中,女性的疊字名占絕大多數,如:鄭王王、安粉粉等,現代人聽來十分怪異的雙名在唐朝竟十分流行。

不得不說,唐朝是一個「隨姓而為」的時代,因為,除了姓氏外簡直沒有什麼能約束得了唐人的名字。但過了唐朝,女性的名字就成了隱私,歷史資料中唐朝之後的女性很少會以全名出現在史籍中,大部分都被冠以夫姓稱為「某氏」。

那麼,為何發生這種情況呢?我們不妨來剖析一下唐朝到宋朝的觀念過度。

唐朝的婚姻制度非常開放自由,在結婚離婚兩方面也沒有太多限制,女性根本不用顧慮所謂貞操觀的影響。結婚時夫妻之間的地位相對平等,雙方離異後兩人也有資格各自重新尋找幸福,這種自由的婚姻不僅出現在平民百姓間,在其他階層也是如此。

宋朝時期,由於發生了皇帝被金人劫擄的事件,所以,名節、貞節之說被大力傳揚,愈演愈烈甚至到了病態的程度,最終,導致女性地位急劇降低。宋朝的書香名門通常會給女孩取一個十分官方的名字,用字十分考究,甚至,到了嚴肅的地步。

而且,名門女子的名字非常中性,甚至,讓人無法單從名字中辨認性別,例如:蘇軾的兩個老婆的官名叫王弗和王閏之,僅從名字來看還以為是兩個男性的名字。此外,宋朝的女名中很大頻率出現了「奴」字,這些帶「奴」字的名字大多出現在妓女、侍女、奴婢中,例如:宋徽宗的後宮中就有十幾名嬪妃的名字中帶有「奴」字。

「奴」這個字自然不會被父母用在孩子的名字里,「奴」有些像是後來的「妾」,是女人在男人面前的卑稱。之後,隨著女性守貞成了趨勢,宋朝女子的姓名中「淑」、「德」、「婉」三個字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宋朝父母在女兒出生時就對其給予了永守貞節的願望。

即便宋朝女性的官名受到了諸多限制,但也不是每個宋朝女子都有機會擁有官名的,大部分貧苦階級的女子只會有一個「閨名」,也就是小名的意思。

宋朝女子的閨名通常也會使用疊字,比如:著名的李師師、蘇小小這些名字都只是閨名而並非官名。雖說,與唐朝一樣使用疊字,但是,宋朝女子閨名只是貧苦階級女性所用罷了,根本不具備唐朝女子姓名自由隨意的特質,反而,受到階級地位的約束。

宋朝女子嫁人後,不論官名閨名全都無法繼續使用,而是,繼承夫君的姓變成「某氏」,這個「某氏」並非名字,而只是一個代稱。並且,這個帶有強烈男權主義的代號會伴隨已婚女子一輩子,直到去世埋入墳墓之後,墓碑上都只能刻著「某氏」。

宋朝趙姓皇族女子的閨名非常有趣,彷彿皇帝們都對財富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所以,宋朝宮中的名字中大多都帶有「珠」、「金」、「富」三個字,比如:宋徽宗的女兒趙富金、趙珠珠等,可以說,僅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看到一股土豪氣息撲面而來。

參考資料:

『《大唐的開放程度有多高?》、《古人如何為女子取名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契丹人很厲害,二人之下,萬人之上,卻因為一個女人客死他鄉
大明朝唯一不識字卻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其手段讓人咋舌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