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的青春何處安放?」:華人留學生的惑與愁

「我的青春何處安放?」:華人留學生的惑與愁

撰稿:楊芮 (加拿大)

(圖片來自學聚網)

十餘年前,提到「海歸」標籤往往代表著歸國精英、超高年薪。近日,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加拿大華人本科留學生返回中國後,其平均月薪僅1000元加幣起跳(約5000元人民幣)。此外,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的聯合調查表明,相較於留學生的實際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收入,認為高於期望的海歸僅為1%,3成海歸認為基本符合期望工資,而近7成海歸畢業生則紛紛抱怨,其實際收入遠低於期望工資。

當眾多家長把留學當做「教育投資」時,他們必然會計算投入產出比之間的數值。留學加拿大的中國學生中,超過6成的本科生年度總花費都在近7萬加幣左右(約35萬人民幣),而四年的總花銷則更是超過百萬元人民幣。這樣的一筆巨額支出,對於華人留學生家庭來說,當然需要考慮孩子畢業後的出路與前途。

那麼,面對「海歸畢業生」薪酬大幅縮水,擺在華人學生面前的兩難在於:到底該返回中國尋求「自我實現」,還是該留在原地,繼續看著「外國的月亮」,惦記著「自家的月光」?華人留學生又該如何破局,讓自己在成年曆練中,少些彎路,多些坦途?捕輿者為此採訪多位專業人士,一同撕開傷口,細看留學生的哀愁與不舍。

北京大學上海校友會的理事楊先生(照片由本人提供)

捕輿者首先採訪了北京大學上海校友會的理事楊先生。在他看來,華人留學生完全不必因為某機構的所謂「調查數據」而蒙蔽了對自己「優勢」的探索。楊理事表示:「2018年,中國國內的高校畢業生超過800萬人。而每年超40萬的『海歸』中,真正有過職業規劃以及心態調整的少之又少。」關於「職業規劃」,楊理事認為,學生家長從擇校、擇專業時就應該有「以終為始」的理性規劃,而不是隨大流跟風。

隨後,楊理事拿出了一組數據:在過去的五年里,所有高校學科中,單選擇了商科類專業的學生就已高達47.3%,其次是應用科學16.2%。而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大約在10%左右,自然科學7.4%。這樣「一邊倒」選專業的方式往往是過分強調了「社會訴求」,而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或她自身的優勢與潛能。

而談到華人留學生的就業難題,多倫多某知名高校學生服務中心的Ann老師也向捕輿者表示:「華人學生大多勤奮好學,而且謙虛審慎。不過,正是這種『謹慎』的態度讓他們很容易『隨著眾人的選擇而選擇』,沒有過多地思考『我到底愛什麼』。有份調查數據顯示,華人學生返回中國就業後,其工作崗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銷售、技術、市場/公關/廣告、運營、行政/後勤,佔比依次為13.5%、12.3%、10.3%、9.4%、8.4%。其次是財務、人力資源,研發,設計和產品等崗位。通過這段數據,大家可以比較清晰地發現,這些專業或職業大多是社會熱門,高薪導向的崗位。」

當Ann老師在進行高校學生「職場規劃」專題講座時,她總是會著重強調「才」與「財」之間的辯證關係。「其實,在世界各地,年輕人並不是先有了『財』,才會有『才』。而是,每個獨立的個體都需要先思考:我擁有什麼?我能用這份『天賦』實現什麼?我未來一年的理想狀態與生活方向是什麼樣的?」當這些自答題有了比較明晰的框架時,大學生朋友們才不會荒廢了自己四年本科或兩年研究生所沉澱的『自我聲音』。」

最後,Ann老師給中國留學生送出了一份誠意的畢業忠告,它們分別是:「切勿『好高騖遠』,但求『著眼當下』;畢業三年『謀成長』,歸『中』留『加』皆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炫富摔,腦洞小了你都不好意思出來!
羅馬僑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羅馬會議,共同建言「一帶一路」!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