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甬台溫鐵路開通不到十年,三小時高鐵就能將我從上海帶回家鄉台州。10月下旬,我接到台州籍在滬知名文藝家聯誼會通知,返鄉參加台州市宣傳部、市文聯組織的為期三天的「體驗民營經濟新輝煌,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採風活動。第一站去的是9月28日總理親臨的「傑克股份」——一家致力於縫紉機智能製造,連續8年全球銷售第一,產品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隱形冠軍」;次日網上盛傳「總理去了台州,不去溫州」,似乎傳達出某種信號——要為民營實體經濟發聲助威。「傑克」緊挨濱海的路橋機場,離老家「後阮」不遠。十里方圓內,老家西南側「李家洋」出了造車狂人李書福,創辦「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名揚四海。東北側「下陳」又出了阮氏三雄,近年打造一家「傑克縫紉機」,向著世界級的製造公司一路狂奔。老家「後阮」更是中國美術史學泰斗、中國書畫大家、詩人王伯敏(1924-2013)的出生地,其生父阮仙全只因家道中落,早早搬出阮家「三台(進)九明堂」,把一子送給近旁溫嶺王家撫養成人,後入上海美專,拜徐悲鴻、黃賓鴻為師,終成大器,晚年王伯敏也曾還鄉尋祖歸宗。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傑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

年初春節假期我曾回過一趟老家,應天台縣委宣傳部之邀,約上詩人王自亮、傷水一起去聊聊浙東唐詩之路,後隨國清寺知客同游隋代古剎,寫下《隋梅》一首,以表敬意,「隋塔下,梅亭旁/聽法師拈一枝梅花,心就溢滿花香」。晉唐以來,浙東一帶有水道始於錢塘,轉西陵(今蕭山西興)經浙東運河入紹興古鏡湖,再由曹娥江上溯剡溪,山澗清流成溪,風景如畫,水盡則登天台山石樑而至華頂,在魏晉六朝即成為名流高士隱居遨遊的好去處。據稱《全唐詩》收錄2200餘位詩人中有451位到此遊歷棲居,或壯遊,或尋道,或終隱,寫下1500首詩篇,就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等都乘舟溯剡溪而上天台,飽覽「山色四時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夢遊天姥吟留別》《瓊台》《壯遊》等千古絕唱。「浙東唐詩之路」可謂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又一條古風猶存的山水驛道,堪稱「中國山水詩、山水畫發祥地、中國早期佛道文化中心地、中國書法藝術聖地和士族文化薈萃地」。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浙東唐詩之路示意圖

採訪團一行體驗完民營經濟新輝煌後,就開啟「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北上穿越台州,抵達新昌-嵊州一線。「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世說新語》贊剡中山水「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蘢其上,若雲興霞蔚」。浙東會稽、四明、天台三大名山在此盤結,山澗清流奔騰有聲,匯聚為剡溪,兩岸風光如畫。古人暢遊往往由長江水路而來,經剡溪溯源至天姥、天台。相傳漢時剡人劉晨、阮肇入天姥山採藥遇仙的美麗傳說,更給剡中山水塗抹一層神秘的色彩,吸引唐代文人翹首追懷。近年,嵊州一直以「剡溪影月、六朝溯源、盛唐大觀、麗湖仙蹤、越女天下、金庭朝聖」為主線,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我等一行在黃澤「唐溪草廬」用完餐,直奔歷代書法朝聖之地嵊州金庭——書聖王羲之(303—361)故里和王氏後裔聚居地。昨日書聖聚賢曲水流觴不可見,今朝唐詩之路金庭華堂慕遺風。我等看見堂前堂後千年松柏猶蒼翠,心懷崇敬之情入後院拜謁王羲之墓地,後入書聖后裔世居的華堂古村,聚族綿延已達1700年,嘆為觀之。我等一行繼而漫步剡溪之畔,在艇湖風景中流連忘返,青綠山水依舊,流淌千年的清澈依舊。我細細品讀剡溪「雪夜訪戴」、「乘興而歸」的成語出處,溯源六朝剡溪口釣潭,效仿古人垂釣一番,感奮生於嵊州三界的南北朝詩人謝靈運(385—433)寄情山水,吟詩作賦,把心中所有的不滿或不平,一股腦兒傾瀉在這方山水之間,成為中國山水詩的鼻祖。「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那些垂範後世的佳句,天然渾成,千秋流傳,深得後人激賞。今日剡溪岸邊半入江風半入雲,「剡溪影月」一線景觀重現「詩畫剡溪」,「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構築謝公三界至仙岩的陸上綠道和水上詩路,任沿線遊人觀賞始寧古城、嵊亭望剡、謝公宿處、嶀浦廟及釣潭和嶀山森林公園景點,飽覽唐詩之路精華段山水。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嵊州剡溪口

新昌離嵊州不遠,傍晚我等一行就趕到新昌大佛寺旁白雲山莊留宿,方便第二天去走走古驛道、登登天姥山。據新昌文化學者嚮導言,晉朝之前,天姥山人跡罕至,南朝詩人謝靈運率眾伐木開徑,越天姥山至台州臨海,以後遂成驛道,故又稱「謝公道」,引來諸多文人墨客,留下為數不少的華章,唐代起只因李白(701—762)《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而家喻戶曉。古驛道扼天姥山北道口,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盤旋而上。上午,我等一行就是乘車至天姥斑竹山露營營地,遠眺天姥群山,連綿起伏;仰望主峰撥雲尖,白雲縈繞,風光綺麗。我即便未能「腳著謝公屐」,也要拾級而上,哪怕「身登青雲梯」,也要攀上陡峭的天姥山峰。我一路拍拍停停,偶爾見山間開放的小雛菊,開得不事張揚,想必凋謝也是含蓄無聲,不露痕迹地隨秋冬的蕭瑟一起流逝。我終究落了大部隊一大截,眼看著腳下山路漸無石級可攀,整整一個小時後抵達山頂,一覽眾山小。時光荏苒,斗轉星移,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道水,天姥山峰巋然不動,依然見證古往今來。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天姥山斑竹露營地

原路下山,我等一行繼而遊覽天姥古驛道上的斑竹古村。村後,斑竹大山層巒疊嶂,蒼然直插天表。「驛道通,斑竹興」,古驛道從會稽山逶迤而來,過嵊州入新昌,橫貫斑竹古村長街,卵石鋪築的村街依山緣溪而居,綿延一公里。村街又分前街和后街,前街為古驛道,古樸而整潔。后街供村人勞作行走,雙連井、蔡家台門迄今尚存舊時兩段殘牆,依稀可見當年蒼涼風貌。那殘存的斑竹驛鋪還留存流傳千古的先人遺迹——「司馬悔橋」,即是落馬橋,相傳唐代得道高人司馬承禎(647-735)終年在天台桐柏山隱居修道,與李白、賀知章、孟浩然、王維等人同為「仙宗十友」。當年奉召出山,路經此座飛跨山澗溪流的石拱橋,感悟山水清幽而頓生悔意。可見晉唐以來的文人、士大夫嚮往隱居生活,把隱身修鍊看作是人生的一種品位和境界,但也常徘徊於出世、入世之間,失意落寞時時襲來,下意識地便是「逃向」浙東山川河流,或許山水在中國文人的眼中並不僅僅是山水,更是處世哲學在現實中的具象變幻,「浙東唐詩之路」就此應運而生。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唐詩之路天姥古驛道

下午,我等一行告別斑竹古村,直奔天台華頂而來。天台山集諸山「古、幽、清、奇」之美,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美譽。一部《全唐詩》不時閃現「國清講寺、石樑飛瀑、瓊台仙谷、赤城棲霞、華頂歸雲」等天台山最精華、最絕妙的風光。自東晉文人孫綽寫下萬古名篇《游天台山賦》以來,千百年來奔向天台的詩人們絡繹不絕。他們或問道訪仙,或禮佛禪修,為天台山留下千古美譽。我等一行站在天台山華頂主峰,只見西周群山如蓮花般綻放,「華頂」由此得名。雲海、日出、杜鵑、霧凇,更是被譽為「華頂四絕」,可惜這一趟均未見到。詩人李白在《天台曉望》一詩寫到,「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高過「百越」的華頂何嘗不是詩人們該有的遺世獨立的自我寫照。我繼而漫步在華頂講寺,輕撫經過歲月洗禮的寺柱,輕嗅山間醉人的芬芳,如佛音入耳,忘卻煩憂。我繼而徘徊在華頂書院外空曠的院落,古木參天,濃蔭蔽日;聽暮鼓晨鐘,煙雲繚繞,間或傳來幾聲鳥鳴,更顯一份寧靜。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唐詩之路華頂歸雲當晚,我等一行就留宿在天台山半山腰的石樑賓館,窗外雲霧繚繞,室內談興正酣。次日下山步入天台與新昌交界的大竹園,見福溪依山成之字型蜿蜒而來,竹筏之上立著身著漢服的紅衣女子,定格「浙東唐詩之路」最後一站的風景。眾所周知,唐代詩人大多走的是水路,詩人孟浩然(689—740)就曾作過《舟中曉望》一詩,記錄詩人自越州水道而來遊覽天台山的情景。相傳詩人李白當年也是沿著這條水路來訪天台山,舟楫沿福溪行至大竹園,無法繼續前行;於是上岸,將船覆於岸上晒乾並賦詩於船底。可惜那首詩現已闕佚,只留下「仆船」地名的由來。我站在「仆船碼頭」品嘗當地的竹酒,頗感些許惆悵,耳旁傳來88歲老人基於新昌高腔自創的一曲竹園調,似乎為此次「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做出最好的應和。一轉身,我再次步入石樑景區,「問我何處去,又到天台看石樑」。小時候,我敢從樑上行,卻從不敢俯瞰深潭,茂密竹林間,一泓飛瀑梁下落。驀然間,感念天台宗智者大師朝夕聞晨鐘暮鼓,「一念三千」,我等捕捉一念心起,詩意足矣。一條「霞客古道」,串聯起天台山幾乎全部的景點。這次我等一行無法一一走到,包括後岸村唐代「和合二仙」之一詩僧寒山子的隱居地。一千多年前,寒山子來到山中,一住就是70餘年,與拾得終被封為「和合二仙」,成為中華和合文化的象徵,後經海上絲綢之路向外傳播,影響全世界。美國當今詩人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1930-)英譯的24首寒山詩竟也成為美國文學的不朽經典,影響一些美國知識分子去接近大自然或回歸田園生活,迷倒了包括垮掉派小說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1922-1969)、詩人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1926-1997)在內的一大批北美、歐洲的嬉皮士。「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一路風光一路行,一條雲霞明滅的浙東山水走廊,既折射出唐代詩人的詩與遠方,也回蕩著我等一行內心的自由與浪漫。

山門外,古道邊,高山杜鵑尚早

競演詩人杖藜行歌山水間

踏遍青山,停不下前行的腳步

且隨花香,窮盡浙東唐詩路迢迢

——海岸《隋梅》

海 岸|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浙東唐詩之路終點——天台華頂

山中曉望(外一首)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

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

——李白《天台曉望》

山間的寒露更深了,雲霧更重

看不盡隔窗的秋葉飄零

縱然山嶴掩映半輪夕陽

縱然山南初露一絲晨光

昨夜夢江帆、聞木葉,冷風習習

今日已抵大竹園福溪的盡頭

仆船碼頭空懸一枚銘牌

覆舟於岸,不忘賦詩一首

遙想詩人當年遠航東南望

青山綠水爛漫四野

丹霞映紅了天際

古樸舊祠說不盡滄海桑田

一曲天台高腔竹園調

風敲竹板,驚起北雁東南飛

一首道情應和浙東唐詩之路和合行

雲霞明滅,回蕩內心的山水與遠方

2018年10月26日

天姥古驛道

青山間伐木開徑,又稱「謝公道」

從會稽逶迤而來,過嵊州入新昌

橫貫斑竹古街,直跨會墅嶺

一段石階路,越天姥上天台下臨海

傾瀉心中的不平,抑或樂天知命

引文人墨客桃源尋仙,留下華章

偶然間,看見山間的小雛菊

盛開的花瓣也不張揚

想必凋謝也含蓄無聲

一點點地憔悴,不露痕迹

隨同秋冬的蕭瑟流逝

山還是那山,見證古往今來

那殘存的驛鋪留存先人的遺迹

「司馬悔橋」,即是落馬橋

「仙宗十友」出世入世何等逍遙

石拱橋飛跨山澗的小溪

青綠依舊,流淌千年的清澈依舊

嘆人間已難覓雲上的仙風道骨

那隱於我身體骨骼里的山水

在內心深處涌動

山風掠過丘陵與小溪

渴望一路瀰漫,直撲始豐溪

一路風光一路詩

浙東的山水已不僅僅是山水

2018年10月2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主編推薦|《詩歌風賞》:袁嘉敏《秘 密》
主編訪談|《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