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失而復得的省,輾轉七年回歸中國,如今蘊藏近億噸「寶藏」

我國失而復得的省,輾轉七年回歸中國,如今蘊藏近億噸「寶藏」

西漢時期,張騫毛遂自薦,主動承擔起到西方國家通商友好的使命,載著滿車的貨物,身後緊跟著眾多的隨從,離開漢朝京都長安,向著遙遠的西面進發,開始了前途未卜的征程,當他歷經幾萬里,回到長安後,這條曾經灑下他汗水的道路名揚天下,被後世人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如雷貫耳,享譽國際,人們紛紛為這條道路帶來的利益而興奮,而這條道路橫亘的地方,正是我國的西北土地,這是我國最大面積的省,還是失而復得,輾轉七年回歸中國,如今蘊藏著近億噸"寶藏"。

我國失而復得的省,輾轉七年回歸中國,如今蘊藏近億噸「寶藏」

這個失而復得的省份,差點就被外國人瓜分出去,當時的國內聲音不斷,都在爭論這件事,幸虧收回的聲音佔了上風,清朝人不惜動用一切力量,將這塊土地收回,經歷七年的時光,這塊土地失而復得,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人們將這塊土地命名為"新疆"。直到今天,這個名稱依然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並且成為了我國最大面積的省份。

清末,沙俄趁著清朝疲敝,掠奪了我國的大塊土地,總數高達150萬平方公里,卻還是不滿足,想攫取更多的利益,可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弱肉強食的競爭法則中,清朝人完全佔據了下風,西北地區搖搖欲墜,沙俄虎視眈眈,在看到機會後,就放開手腳,踏進了這塊人間仙境,而浩罕汗國也洞悉了清朝的衰敗,小心機產生了,在沙俄的推搡下,侵入了新疆地區,幾乎佔領了整個新疆,而伊犁地區同樣面臨著沙俄的威脅。

我國失而復得的省,輾轉七年回歸中國,如今蘊藏近億噸「寶藏」

而清朝內部爭論不休,大家都認為東南部的防務更為重要,應該將重心放置在海事方面,這些言論放出,即刻遭到左宗棠的反對,在左宗棠的眼中,新疆是拱衛中原的重要堡壘,一旦丟失,將間接威脅到京師的安全。此言得到了清朝上層的支持,不惜下重本,訓練新兵,加強軍備,得到補充後,左宗棠率領7萬人馬挺進新疆,經過火拚後,讓沙俄見識到了真本領,沙俄被迫回到談判桌上。

我國失而復得的省,輾轉七年回歸中國,如今蘊藏近億噸「寶藏」

就在唇槍舌戰後,清朝的氣勢軟了,以白銀500萬兩換回伊犁地區的安全,自此,新疆與祖國的聯繫更加貼近,早在之前,乾隆就將此處命名新疆,意在說明"他族逼處,故土新歸"。如今,這塊聚寶盆中,蘊藏著很多自然礦產資源,據粗略統計,有138種礦產,總藏量近億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這塊回歸中國的土地,僅幾平方公里,卻隱藏著巨大的優勢
唯一沒有外國人的國家,無論是什麼人,都不能在此逗留超過半天

TAG:程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