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敢抱怨,就是一種敢任性啊!

敢抱怨,就是一種敢任性啊!

1

每個人都會抱怨,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委屈。抱怨是人的一種日常狀態,但,總有人看不得另外一個人抱怨。

通常他們看不得的時候會直接付諸行動,會抱怨對方的抱怨,會講道理反駁阻止對方抱怨,會默默離開隔離對方的抱怨,會忍著難受聽完對方的抱怨。

卻很少思考,自己為什麼看不得別人抱怨。

抱怨分為兩種。

一種是抱怨你做得不夠好,讓他受委屈了。

一種是抱怨跟你無關的事,別人讓他受委屈了。

第一種抱怨你看不下去可以理解,畢竟這代表了你被指責了。可是第二種抱怨,跟你沒關係,你為什麼看不下去呢?

類似的事情,其實很多。

有的人看不得伴侶哭,看不得孩子哭。當伴侶哭的時候,他們就變得生氣、煩躁,想阻止。當孩子哭的時候,他們更誇張,直接通過呵斥、要求、命令,阻止孩子哭。

「不許哭!」,很常見吧。挨打了,挨罵了,都不許哭。

看不得哭和看不得抱怨的潛意識模式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以抱怨為例,做一點點展開。

2

別人抱怨,你可能感覺到了被強迫。

別人在抱怨的意思,就是他現在不開心。每個患有「見不得別人不開心綜合症」的人,都會為此感覺到心裡有壓力。

別人在抱怨,他會感覺到自己有義務去安慰對方。別人不開心,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去拯救。可是去安慰這種不開心的人,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啊,難度不是一般的高啊。

人如果感覺到了一個自己駕馭不了的任務,就會變得煩躁易怒,就想要阻止這個壓力源繼續給自己施加壓力。

表現出來,就是:你別再抱怨了。

意思就是,你抱怨,我還得安慰你。但是我沒有能力安慰你。你抱怨,如果我還不安慰你,那我就是個壞人了。

我又不想做壞人,我也不想安慰你,那怎麼辦呢,那只有你不要再抱怨了。這樣,我就既不用做壞人,也不用安慰你了。

所以,不喜歡別人抱怨,是你內在善良的一部分:你很想幫助他。

怎麼破就很簡單了:

一致性表達。告訴他:你抱怨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安慰你,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看你不開心,我覺得很難受,我不知道該怎麼讓你心情好起來。我很想讓你開心一點,你能告訴我,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嗎?

當你這麼說完以後,你就知道。是你想多了,人家根本不是需要,人家只是想抱怨下,並不需要被安慰。

是你早年的某個經歷被激活了:家裡有人不開心,你就必須要做點什麼,才是安全的。

你要是不想安慰人家,那人家說人家的就是了。你就當一場脫口秀了。

3

別人在抱怨,你可能感覺到被否定了。

別人抱怨的人和事情,雖然不是指向你的。但他抱怨的對象可能跟你有某種關聯,所以你就會順帶著把他的否定撿過來,折磨了下自己。

我一個朋友曾跟我抱怨精神分析不好。

他的諮詢師是精神分析流派的,非常凶,非常節制。讓他覺得精神分析就是一種不近人情的存在。

聽到他這麼抱怨的時候,我本能性的反駁:不是的,精神分析設置「節制」是有道理的。精神分析師也不會凶,人家那個可能是嚴肅,嚴肅是有利於分析的……

過了一會兒我想,關我啥事。我又不認識那個諮詢師,我替他辯解個啥。

我覺察了下,我突然發現這個朋友只是想吐槽下他的諮詢師,他沒有辦法直接說諮詢師的壞話,這會讓他體驗到「說別人壞話的內疚」,所以他就置換了下,改成了攻擊精神分析流派。

而我是學精神分析的,我就感覺到自己被攻擊了。

在我們工作坊里,有個特別厲害的女強人,就是從西部農村奮鬥到一線高管的那種,嫁給了上海本地人。

有次,婆婆在抱怨外地人素質多麼不好,其實婆婆是在抱怨小區里那幾個外地租房的房客亂丟垃圾。

但這個女強人也是外地人啊,她就感覺到自己被攻擊了,她就開始解釋,外地人怎麼了,外地人也有素質很高的……

抱怨這種活,需要語言體系很發達、自我覺察能力很強大才能做到精準抱怨的。

我們一般業餘抱怨者,抱怨的時候,就是會有很多表達不到位的地方。

可能想抱怨個蘋果,就會抱怨成水果。結果旁邊的香蕉、梨、火龍果就跟著受傷了,甚至西紅柿和黃瓜如果敏感點的話,也會跟著受傷。

人家在抱怨某個東西,你把自己跟這個東西做了關聯,你就感知到了被否定了。這時候你就要替那個東西辯解了。因為你強大的自尊心告訴他,他不能指責你。

雖然人家壓根沒往你身上想。

一個人太害怕被否定,不僅承受不了別人的直接否定,還會把無關的事物硬行跟自己做關聯,對自己進行否定。

其實這種人是小時候被否定太多了,對否定就會變得敏感,多疑。

4

別人在抱怨,你可能體驗到了被忽視。

抱怨的意思,是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可能正在憤怒,正在委屈,正在難過,正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發表他的高談闊論,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然而,就是沒有談論你。

他那一刻在跟他抱怨的事物,正在進行高密度的連接。你變成了第三者。你只是他和抱怨事物的觀眾,沒你什麼事。你參與不進去,也沒被邀請。

你就被忽視了。

別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對我們是一種忽視。無論別人的情緒是開心、愉悅、興奮的正面情緒,還是悲傷、難過、憤怒的負面情緒。

一個人很開心,在那瘋狂談論他考了第一多麼高興,得了獎金多麼高興,男神回他消息了多麼高興。意識層面上你可能也為他感覺到高興,但你的內心深處,卻會體驗到小小的失落。

這種失落不是很大,你可能不去刻意覺察,留意不到。但是當那個人高興的時間持續過長,你這種失落就開始發酵,到你能意識到的程度了。

很多媽媽在孩子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中快樂時,潛意識裡就會在他最快樂的時候打斷他,告訴他別玩了。在孩子沉浸在自己考的分數很高的驕傲中的時候,會告訴他不要驕傲。

實際上,這時候媽媽的潛意識語言就是:別一個人在那陶醉了,快來關注下我吧。

這種人小時候就經常被忽視,他們長大了就對被忽視沒有承受力。

他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家務里,菜園子里,忽視了他們。

可能是沉浸在抱怨里,指責里,總是跟孩子談論他們的不開心、談論成績,孩子的真實自我就會被嚴重忽視了。

他們長大後,就對忽視,變得敏感而憤怒。當他們體驗到被忽視,就會對忽視他的人表達憤怒:

你為什麼要(沉浸在)抱怨里!

他們還說不出「沉浸在」這三個字。更說不出後面隱藏的話:

你就不能從情緒里走出來一點,陪我聊聊天嗎?

5

別人在抱怨,你可能體驗到了嫉妒。

抱怨,是個很爽的事情。抱怨雖然沒什麼現實卵用,但是心理上會很爽很爽哦。人間最得意的事情,除了做愛,就是吐槽了。這兩個事,都很有發泄的快感。

抱怨的人,雖然看起來充滿不開心,愁眉苦臉。但是如果你細細品味,你會發現抱怨的人,其實是眉飛色舞的。

他們的能量是流動的,語言是順暢的,邏輯是自成體系的,論據是充分的。心情是,愉悅的!

你總以為抱怨的人不開心,其實抱怨的人不僅是開心的,而且是愉悅的。而且這種愉悅,不是外面那種膚淺的開心,是內心深處從里往外流出來的一種快感。

自己壓抑的人,最看不得別人發泄。

自己喝湯的人,最看不得別人吃肉。

一個人內心深處想做但又做不出來、做不到的事情,也看不得別人做。

所以看不得別人抱怨的人,其實是自己過得太壓抑了。他們經常會要求自己:不要情緒化,不要抱怨,不要任性。

他們會活在一種強大的理性和自我控制里,他們的情緒不允許超越理性的範疇。

他們也許喝酒,但很少喝醉,因為要保持理性。

他們遇到事情,很少解釋,他們只想出結果。

他們是成功的人,但是缺了一點性情。

而他們的小時候,也同樣很少體驗到任性。任性,就會被說,被打,甚至被罵。幾乎沒有感受過什麼叫做被允許,被包容,被接納。

所以,不允許自己抱怨的人,是不敢任性。不敢任性的人,也看不得別人抱怨。這其實是一種嫉妒,自己不好,也不允許別人好。

敢抱怨,就是一種敢任性啊!

有能力抱怨的人,恰好就是你的學習對象。與其嫉妒、打擊、阻止他們任性,不如跟他們學習如何任性。

6

看不得別人抱怨的時候,你可以:

用你慣性的或合適的方式阻止他。這樣你當下感覺好點,有點發泄的快感。但別人會感覺被你堵住了不舒服。

用你強大的理性壓抑住不舒服,允許他繼續抱怨,這樣你看起來就是個善於傾聽、假裝理解的好人。

不著急阻止,也不著急壓抑,不是去付諸行動,而是去思考:他抱怨,我為什麼不舒服?!我為什麼看不下去?!

這個思考,就是對你人生模式的思考。你可以貫串起你生活中的很多事,一通百通。那就是一次大的成長。離通透的人生、高級的智慧,更近了一點。

今天推薦一個公眾號正反讀書,裡面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引人思考,比如: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他深入非洲47次,將大自然的瞬間變為永恆
這8大隱患,正在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