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

1

有一天,袁了凡居士在慈雲寺遇到一位老先生,相貌不凡,仙風道骨,身材魁梧,鬍鬚潔白修長,一看就不是凡俗之人。袁了凡居士看到他之後,很恭敬地向老先生行禮。由此可知,袁了凡居士從小家教很好,雖然只有 15 歲,但待人接物卻很懂規矩,所以很令人歡喜,討人喜愛。老先生告訴袁了凡居士說:「你是官場中人,明年就能考中秀才,為什麼不讀書,在外面到處遊盪呢?」

袁了凡居士就把自己不讀書的原因告訴了老先生,並且請問老先生姓什麼,是哪裡人。老先生說:「我姓孔,是雲南人,我曾得過宋朝邵雍老先生《皇極數正傳》的真傳,按照我們倆的緣分,從定數上來講,我這門絕學應該傳授給你。」

於是,袁了凡居士就邀請孔老先生到家中,並且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袁了凡居士的母親就說:「孔老先生是個很有學問 的 人, 我 們 一 定 要 好 好 地 招 待 、 照顧老先生,不能有絲毫的怠慢。」

母親知書達禮,有良好的家教,孩子會受母親很大的影響。所以,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開示說:有賢母才有賢子女。所以,女子教育非常重要。

02

以功勸化人民,崇尚仁政;「五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時以力統領人民,崇尚爭戰。邵雍先生是預測學大師,他以《易傳》為基礎,以象數為中心,以易圖為張本,創立先天易學,並在此基礎上,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而《皇極數正傳》則以個人命運作為預測對象,對於人生命理的推算非常靈驗。

邵雍先生在世時便以「遇事能前知」而聲名在外,「二雀爭梅」與「鄰人借斧」的故事,就是他即興占卜而應驗的佳話。另據宋朝朱弁《曲洧舊聞》記載,歐陽棐年輕的時候曾經前往拜訪邵雍先生,到了門口還沒有敲門,便見邵雍先生倒拖著鞋匆忙出來迎接,邀請他到屋裡就座。二人在一起敘談了整整一天,邵雍先生主動將自己一生的經歷、所見過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學問詳細地告訴了歐陽棐。臨別的時候,邵雍先生還鄭重叮囑:「我講的這些你都記住了嗎?」歐陽棐當時感到非常奇怪。後來,邵雍先生去世以後,朝廷賜他謚號「康節」,正好由擔任太常博士的歐陽棐負責撰寫謚文,至此方恍然大悟。邵雍先生的思想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視為宋明理學的先驅。但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到他遇事先知的表象,將他尊為占卜預測學的鼻祖,而忽略了他作為一位思想家所取得的成就。

因為不知道孔老先生是否真正精通數術,袁了凡居士就想請孔老先生為他推算命數,試試看是否算得準確。結果,連過去遭遇的很小的事情都算準了。由此可知,孔老先生是真正精通數術。

因為孔老先生推算得非常精準,袁了凡居士就對孔老先生生起了巨大的信心,非常相信恭敬孔老先生,於是就有了讀書的想法。

袁了凡居士就和他的表兄沈稱先生商量,沈稱表兄就建議說:「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開設私塾授學,我送你去讀書吧!借住讀書都非常方便,你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表兄來操持。」

於是,袁了凡居士就拜郁海谷先生為師,重新開始了求學生涯,隨郁海谷先生努力地學習。袁了凡居士在慈雲寺遇到孔老先生時年僅十五,表面看似乎是偶然和巧合,其實都有其必然性。袁了凡居士人品高尚,對母親非常孝順,這是做人的基礎,對孔老先生的恭敬更體現了他謙虛的美德。他能對陌生人禮敬有加,說明他謙遜知禮,誠心待人,具有很好的根器和氣稟。

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會遇到—些令人生發生轉折和改變的貴人。正是因為袁了凡居士有這些德行,才使他在慈雲寺碰見了這樣—位老先生。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和法師們常有交往,詩歌唱和、書畫過從。慈雲寺隱喻著佛教的慈悲,《大智度論》卷二七稱:「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給予歡樂叫「慈」;憐憫眾生,拔除苦難叫「悲」。這是菩薩行的重要特徵之一。

03

孔老先生長得相貌魁偉,仙風道骨,更有—捧長長的鬍鬚。大凡異人必有異相,《史記》上說,孔夫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其相貌也很奇特,「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所謂的圩頂,據《索引》的解釋,就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孔夫子的頭頂是中間低而四邊高,不可謂不奇。古人還以長髯為美,鬍鬚可以說是男子儀錶不俗的象徵。《三國志》也說關羽「美須髯」,諸葛亮曾直接以「髯」代稱之。袁了凡居士見到孔老先生超凡脫俗的相貌,不敢怠慢,連忙行禮以示恭敬。

雖然袁了凡居士對命理之學並沒有專門的研究,但他並沒有因先入之見而排斥未知的事物,相反,卻非常恭敬地請教孔老先生。這正體現了「謙受益」的道理。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真正有道德的人,聽到了做人的道理後會努力地去踐行,而無知者聽到了聞所未聞的道理時,則會表現為不屑一顧,甚至會覺得不嘲笑不足以顯示自己的高明。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虔敬轉動大悲輪 轉輪佛光遍六道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