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如果你的身體已經無法康復,安樂死是最好的解脫

心理學家:如果你的身體已經無法康復,安樂死是最好的解脫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生死。有的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癌症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反而增高了?其實,這些疾病的發病率並沒有增加,而是樣本增加了,即人均壽命延長了,很多人都能活到80多歲。

我們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機能開始快速下滑,也就更容易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了。因此,現代社會的高發病率根本原因在於社會老齡化,而人變老是不可避免的過程,那麼,當發現自己身體已經無法康復的時候,安樂死是最好的解脫嗎?

美國作家海沃金在其著作《生命的自主權:墮胎、安樂死與個人自由的論辯》中,關於安樂死的描述令筆者記憶深刻,從心理層面看,這件事遠比你想像的複雜。

疾病讓人備受心理折磨

對於那些處於某種疾病晚期的人而言,重新恢復正常生活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對於死亡,只是早晚的問題。而死亡會給人帶來強烈的恐懼感,他們無法預知自己死亡的具體時間,這個等待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是極其煎熬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感到極度焦慮、痛苦、絕望,受著各種複雜情緒的折磨,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特別是對於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人來說,這種等待死亡的過程就像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的手裡,彷彿什麼時候不幸抽中了自己,自己就會突然死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最深沉的恐懼往往都是來自於不確定感。

對於這些病人來說,死亡的到來是一件極其不確定的事情,這種不確定感會一直折磨著他們,也折磨著他們的親人。病人一直躺在床上,神志不清,家人在這段時間也會感到絕望、難過,無法面對生活。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寧願選擇安樂死,也不願意受這種心理上的折磨。

安樂死是對病人最後尊嚴的維護

對於有的病人來說,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們的意識已經不清醒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舉個例子,有個朋友講述了他爺爺的故事,他爺爺生前患了老年痴呆,意識不清。由於家人沒時間照顧,便交給了護工。但是爺爺經常會大喊大叫,到處亂走,護工為了省事把他綁了起來。

當他最後一次去探望爺爺時,爺爺已經完全不認識他們一家人,只會大喊大叫,場面十分驚心,他也因此留下了心理陰影。可見,對於這些意識已經不清楚的病人,受到的待遇是極差了,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麼,生活毫無質量可言。對於他們來說,安樂死反而能維護他們最後的尊嚴。

不過,目前安樂死在我國是受到法律明確禁止的,醫生與家屬都不能擅自決定給病人採用這種手段。畢竟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倫理、道德的問題,特別對於那些身體已經極度虛弱的病人而言,我們很難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意願。

雖然對於那些即將死亡的人來說,安樂死是一種很好的解脫方法,但是具體如何操作、施行,仍需要社會與法律的進一步考量。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生命的自主權:墮胎、安樂死與個人自由的論辯》

心理學家:婚姻中,這三個階段,男人蠢蠢欲動,女人根本攔不住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內向、優柔寡斷的性格,一定要堅持做這三件事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