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球營養報告》發布,全球近15%的死亡與營養失調有關!

《全球營養報告》發布,全球近15%的死亡與營養失調有關!


《全球營養報告》發布,全球近15%的死亡與營養失調有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8 版《全球營養報告》發布

全球近15的死亡與營養失調有關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如今,我國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慢性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些疾病的發生都與一個重要因素有關——飲食。多年來,人們普遍缺乏營養認知,很多家庭的一日三餐,根本談不上營養的均衡性。

近日,2018版《全球營養報告》發布,報告顯示,營養缺乏、體重超標、攝入過量等不良飲食習慣,成為了全球近1/5死亡的誘因。

報告者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傑茜卡·范佐說,健康飲食認知不足、沒有足夠食物,包括母乳餵養不夠,以及健康食物供應不足促成了當前的營養問題。

營養

不足


母乳餵養率低,可增加嬰兒感染疾病風險


長期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在生命早期1000天內,純母乳餵養和持續母乳餵養,可為嬰兒和兒童提供足夠的營養,並有效預防各類營養不良和母嬰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母乳餵養可以防止30%的兒童超重、35%的兒童罹患糖尿病。母乳餵養還可以降低嬰兒感染疾病風險,同時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風險。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只有23個國家6個月純母乳餵養率達到60%以上,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只有3個國家母乳餵養率超過50%,而中國不在這3個國家之列。

越來越多的因素在干擾母乳餵養的成功進行,醫務人員、大眾傳播、母乳代用品銷售商的營銷行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母親對餵養方式的選擇。享受母乳,這樣簡單自然的舉動,已成為很多中國嬰兒的奢求。

偏食挑食使營養不足,平均每天應攝入12種以上食物


挑食不但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對成年人的健康也是有很大的危害的,成人挑食是一種對食物的選擇性進食,這樣勢必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缺乏。

如果某些營養元素長期缺乏,會導致很多疾病,如骨質疏鬆、貧血等、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甚至挑食可能會變成厭食,導致體重急劇下降,嚴重危害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7)》建議,我國居民平衡膳食應做到食物多樣,除了烹調油和調味品,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食物。

若量化一日三餐的食物多樣性,其建議指標為:穀類、薯類、豆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3種以上,每周5種以上;蔬菜和水果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有4種以上,每周10種以上,魚、蛋、禽肉、畜肉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3種以上,每周5種以上;奶、大豆、堅果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有2種,每周5種以上。

食量太小,營養滿足不了身體需要


與那些胃口大好的人相比,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存在食物攝入量過少的現象,食物量的減少勢必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缺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中國成年居民營養素攝入狀況的評價》顯示,我國成年居民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攝入不足的比例均超過了80%。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也顯示,部分國人目前仍然缺乏維生素A與維生素D。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維生素攝取量不足使機體免疫力下降。


《全球營養報告》發布,全球近15%的死亡與營養失調有關!


這其中,存在維生素攝取方式不當的現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翟鳳英表示,多數人在補充維生素的時候,本末倒置,寧願選擇維生素片,而放棄日常膳食的營養攝取。

同時,並未遵循「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而是跟風惡補,導致維生素過量,增加中毒風險。她強調,一般而言,我們能夠通過平衡膳食,滿足各種營養素的需求,並不需要額外的維生素補充片。

營養

過剩


國人偏好高熱量食物,而蔬菜水果攝入不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不僅雞鴨魚肉常常能吃到,海參、鮑魚等也成為家常菜。各種果汁、酒類、奶類等飲品以及飯後甜點,更是將餐桌點綴的琳琅滿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沈祖堯表示,癌症在亞洲日益猖獗,肝癌成為亞太地區第二大殺手,肥胖成為導致人們罹患癌症的主要原因,而高熱量食物,則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80%的人蔬菜水果攝入不足。調查顯示,我國居民食用油人均每天攝入量達44克,遠高於25~30克的攝入量,比科學食用量高出47%。這些都提示,我們的飲食偏好於高熱量食物。改變這一現狀,同樣需要做到飲食均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表示,按照《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肉類98克,蔬菜 380 克的要求,葷素比例應保持在約為1∶4,家長應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健康膳食習慣,保證頓頓有蔬菜,天天有水果,做到每天三四份蔬果,兩份水果,各種不同的蔬菜輪著吃,並多吃菠菜、胡蘿蔔等。

喜食鹹魚滷肉,人體高鹽狀態易誘發慢病


我國居民飲食鹽分的攝入量過高,這也是誘發各種慢性病的原因。

如中國很多地區喜歡吃鹹魚、鹹肉、鹹菜等研製食品,這不僅增加了鹽的攝入量,且由於腌制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還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中國人還喜歡吃各種滷肉,製作滷肉時加入的肉桂、八角、茴香等香料含有一定量的黃樟素,有一定誘變性和毒性,容易致癌。而每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 6 克,才是健康的。

暴飲暴食也可致營養過剩,是胃癌風險因素


《全球營養報告》發布,全球近15%的死亡與營養失調有關!


飲食不規律是指進食的時間不固定,或身體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或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也容易導致營養過剩,誘發肥胖。

海口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彭勃表示,消化道腫瘤是常見的疾病,目前胃腸道等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且年輕化的趨勢。其原因首先是作息不規律。許多年輕人事業心強,常在過度緊張的競爭壓力下超負荷工作,睡眠不足,這些都是導致胃癌發病的原因。

其次是飲食不規律。許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原因常常不按時吃飯,喜歡吃燒烤、麻辣燙,喜歡喝冷飲等,並且常常暴飲暴食,這都是胃癌的高風險因素。

第三就是嗜煙酗酒。因為酒精可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增加對煙霧中致癌物質的吸收。酒會刺激胃黏膜,損傷胃黏膜組織,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煙霧中含有苯並芘、多環芳香烴、二苯並卡唑等多種致癌或促癌物質。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董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減脂儀、光療儀屬醫療器械,個人購買使用或可造成身體損傷
紅燒肉這麼做,能把肥肉變成「橄欖油」!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