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匠心獨具!典雅實用的扒村窯瓷器(下)

匠心獨具!典雅實用的扒村窯瓷器(下)

宋金元時期我國的制瓷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隨著經濟的復甦和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瓷器有了新的需求。特別是近鄰汝窯和鈞窯兩大名窯的扒村窯在宋金元時期民窯中不僅產品種類多,更以富有鄉土氣息與民間色彩而見稱,在宋金元瓷器中別具一格。

金 白釉花口瓶

白釉花口瓶,金代,口徑15、足徑15.5、高40厘米。瓶為蓮花口,細長頸,天球鼓腹,腹下為亞腰形喇叭圈足。除足下部外,通體施白釉,無紋。花口瓶是流行於宋金時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頗似開放的花朵而得名。始見於唐,宋金時期景德鎮、磁州、耀州等窯均有燒制。各窯製品的不同點在於腹與足部的變化,景德鎮製品特點為長圓腹,圈足;磁州窯和耀州窯製品特點則為圓腹,喇叭形足。扒村窯花口瓶雖然也為喇叭形足,但與磁州窯和耀州窯的花口瓶相比,花口長頸,豐肩收腹,圈足高起,線條有收有放,更顯得挺拔玉立。

金 白地黃褐彩「風華雪月」四系瓶

白地褐彩「風花雪月」四系瓶,金代,口徑4.8、底徑8.1、高28.5厘米。原許昌市文化館移交。瓶唇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肩腹接處有二圈褐線紋。腹部以上施白釉。有草書黃褐色的「風花雪月」四字。腹下部施青黃釉,底無釉。風、花、雪、月是人們常見的自然物象,早期可能與四時時令有關。但四字既能單獨成義,亦可通過不同組合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如風花、雪月、風月、風雪、雪花、花月等等均是古代詩詞吟詠的對象。「風花雪月」四字較集中地出現在金元時期的酒類瓷器上,可能與酒令中詩詞系至為密切,體現的也是一種「俗中雅」的文化情節。

金 白地黑花龍鳳紋罐

白地黑花罐,宋代,高11.5、口徑9.5、腹圍52.7厘米。許昌地區展覽館移交。罐直口,豐肩,鼓腹,圈足。肩部有三圈黑線紋。腹部繪三組寫意黑花紋及一圈黑線紋。口沿及器內施黑釉,外部施白釉,底部不掛釉。

元 白地褐黑花四系罐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元代,高18.7、口徑15.1、底徑10.4厘米。原許昌地區展覽館舊藏。此罐平沿外侈、豐肩、鼓腹、圈足。肩、腹間附二系,繫上均有數道豎紋。除口沿及底外皆施白釉。肩與腹部各繪四組富有變化的黑花線條紋。肩、腹間有三圈黑褐線紋,腹下部有一圈黑線紋。

宋 白地黑花紋罐

白地黑花龍鳳紋罐,元代。腹徑33.5、高31.5厘米。圓唇,直口,矮領,圓肩,鼓腹,下腹斜收,隱圈足。通體施白釉至底。用黑色彩在肩部繪一周花卉紋,腹部在弧形開光內繪龍鳳紋,龍張嘴突目昂首卷尾,鳳頭前伸,羽翅展伸,龍鳳周圍間飾雲氣紋。白地黑花裝飾工藝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層潔白的化妝土遮蓋住含雜質較多的坯體,然後用毛筆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妝土上描繪紋飾,最後施透明釉,入窯經高溫一次燒成。

元 白地黑花高足罐

白地黑花高足罐,元代。高19、口徑10、腹圍57.8厘米。該器唇口、短頸、豐肩、鼓腹,下收為高柄,喇叭形圈足。體施白釉,口沿及底部無釉。口沿下有一圈黑紋帶,肩部飾水線紋及黑帶紋,腹部滿繪黑花紋,豆柄處繪水波狀紋,底座施一周黑彩。

宋 白地黑花瓷燈盞

白地黑花瓷燈盞,宋代。高3.5、口徑7.9、足距11.6厘米,許昌市文物工作隊移交。燈盞為圓唇,直口,寬折沿下卷,下附五個三角形足。除五個三角形足和燈盞足內底部外,通體施白釉,在盞口與折沿邊沿有兩個黑粗線圈帶裝飾,圈帶裝飾中間由數組黑色散草紋裝飾。雖為隨手揮灑,並無嚴格的布局設計,但線條粗獷,富有韻律,給人以剛健雄勁的美感。

在宋金元時期經濟文化日趨世俗化背景下,廣大民眾對陶瓷製品實用功能要求與觀賞性的追求發生了變化,扒村窯工匠適時適應北方民眾需要,在力求強化各種製品實用性與外觀美的統一上做出了努力探索。

原文作者:張迪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6月刊《宋金元時期扒村窯瓷器賞析》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每日館藏】白瓷穿帶壺
韓熙載夜宴圖:這幅千古名畫與鄭振鐸有怎樣曲折的故事?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