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爸媽帶我移民紐西蘭,但我還是沒能逃離「中式教育」的命運」

「爸媽帶我移民紐西蘭,但我還是沒能逃離「中式教育」的命運」

華人,是不可能不補習(補課)的!

只有家有學童的父母,才能真正體會到「養娃貴」三個字背後的真正含義。

除卻生活方面的開銷,教育絕對佔了養娃支出中的大頭。

最近,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內地家長在課外輔導班上的平均支出為1.2萬,一些望子成龍的父母甚至一年在上面投入了30萬人民幣。

前不久,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暨「重構教育評價體系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會議發布了《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如今62%的中國小學生都在上語文、數學、英語等重點課程的校外補習班。而北京和上海七成以上學生參加輔導班。

總體而言,學生年級越高,參加課外補習班的比例就越高。

這意味著高年級的孩子課業負擔壓力也越重。

瑞銀集團報告顯示,2021年課外輔導行業的規模有望在2016年4.97億元的基礎上翻番,略超10億元, 到2020年將有約1.91億中國學生上課外輔導班。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13年,學而思全年在學人次還只有83萬人次,但到了2018年前三個財季,在學人次就高達484萬人次,也是第三財季,利潤增長105%。

這些年中國「減負」聲浪一直不斷,學而思也成了補習班中的「過街老鼠」,媒體報端經常拿其當作批判典型,但在一片喊打聲中,學而思的財報業績不卻不斷飆升。

正是千千萬萬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們,親手自願把錢送給了「學而思們」。

你減你們的負,我只想我孩子當精英——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中產父母的心聲。在當今中國升學壓力巨大和私校逐年蔓延的教育環境中,家長們片刻不敢鬆懈,說不焦慮的只是局外者而已。

01

為什麼離不開補習

上海,擁有全中國最焦慮瘋狂的家長。

上一所好的民辦小學,是這個城市中產階級家長們心裡的第一志願。即使那些有學區房資源在手的家長,很多人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會讓孩子報考民辦學校。

優秀的公辦學校,在這些雞血家長眼裡,成了考不上民辦學校之後的退路。只有公辦民辦兩手抓,最後才能不落空。

考民辦,就意味著從此走上了「雞娃」之路。家長每年要將大把大把的錢投入到補習學校中。奧數、英語是常規,但有了這兩項之後還必須要有特長,於是編程、國學、畫畫、鋼琴、小提琴等等,全部要跟上。

要不,你以為嚇死全網的牛娃簡歷哪裡來的?真的像他們父母所說的,以培養興趣愛好,拓展眼界為主要目的?

在中產階級家長眼裡,教育就意味著必須走上精英之路。在這條路上,沒有將就。要是現在就「減負」,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等於自己主動從這條精英船上撤退,孩子的人生將從此駛入一片平庸的海洋。

中國家長們都懂得一句話:先苦後甜。在教育上,亞洲家長都有一樣的本能,他們信奉的永遠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別以為上補習班是中國內地孩子的專利。如果你去過台灣、香港、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地區及國家,你就會看到哪裡都有補習班林立的景象。

如果你因為內地過於焦慮的教育氛圍而選擇移民,那麼孩子在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時,可能還有機會和白人的孩子一樣,整天流連在沙灘和playground上傻玩。但真的到了高年級,你會發現,該逃的還是逃不掉。

華人,是一種走到哪裡都會將自己的習慣思維和生活方式發揚光大的群體,就好像有華人的地方就要有中餐,有華人孩子的地方就會有補習班。

亞洲人的血液里,流淌著叫做一種「不焦慮不成活」的血。為了更美好的未來,為了在白人社會立足,為了有自己的話語權,父母通常選擇拼了命也要讓孩子上好的學校,而好的學校就需要好的成績,這時候孩子依然被送進了輔導班。

02

補習班在美國

《紐約時報》曾經報道過《亞裔家庭望子成龍,補習班文化傳至美國》。

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是紐約的一所名牌公校,它的名氣紐約甚至全國都如雷貫耳,遠在無數私校之上。

江湖上都說「只要踏進史岱文森,就相當於一只腳踏入了常青藤學校。」所以每年,有近3萬8年級學生參與該中學的150分鐘入學考試,最後能進去的只有約800人,淘汰率為97%。

而三年後,會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最後進入常春藤盟校,其中進哈佛大學就有20多人。

這樣一所美國的精英學校,亞裔學生的比例竟然高達70%。

為了進入像史岱文森高中這樣的精英學校(被稱為特殊高中,紐約有9所),就必須通過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pecialized High School Admissions Test)。而為了通過這個考試,亞裔們的選擇就是上補習班。

在一家名叫領航的補習機構中,華人也是他們的主要客戶這家補習班為參加特殊高中考試的孩子們開設的考前輔導班通常每個工作日都上課,每天三小時,費用在1400美元左右。

這個輔導機構的負責人說:只要有一個孩子進了史岱文森高中,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來問他是在哪裡補習的。

在口碑的作用下,他們輔導班的生意非常好。通常參加輔導班的同學升入特殊高中後也就在一個小圈子裡,大家都是亞裔,都認識。過幾年他們又來參加這裡的SAT(美國高考)的輔導班了。

和上得起私校的那些有錢人家不同,上特殊高中的很多孩子家庭非常普通,家長經濟狀況也拮据。但為了改變孩子的命運,他們寧願在其他方面節衣縮食,輔導班的費用是一分不會省。

03

紐西蘭學生很輕鬆?

在紐西蘭,華人家長看起來沒有那麼雞血。因為紐西蘭沒有美國那樣完全以成績為門檻的特殊高中(澳洲叫精英學校)。紐西蘭就是公校和私校,或者教會學校。表面上學生的競爭沒有那麼白熱化。

你要上像Auckland Grammar School、Maclean College這樣的名牌公立學校,只要買學區房就可以了,買不起租住也是可以的。

要想上King"s College、St Cuthbert『s、St Kentigen、ACG Parnell等有名的私校,首先是考慮學費,然後還要參加考試和面試。

即使私校的考試和國內那種牛娃沖民辦的聲勢還是不能比的,一般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家長上心,早做準備和規劃,孩子成績還可以的話,在這裡上個私校不是特別難。

所以在紐西蘭的華人家長就可以安心了嗎?

這只是表面現象。

靠學區房進入公校之後,你以為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分班傷不起啊!

以奧克蘭的名校Auckland Grammar School為例,在Year 9 (相當於國內初二)的第一學期後就要分班,前20名編入A班。之後一年又要根據成績重新洗牌。誰想自己的孩子進入名校後被分到P班啊!

Auckland Grammar School 奧克蘭文法中學

在Maclean College這樣的名牌學校旁邊,你可以輕易看到輔導班的信息,這些補習班的主要客戶依然是華人群體。在這所名校,分班依然讓家長很在意,最優秀的25名同學編為A班,另外50名同學編到兩個B班當中,其他的400多名學生就是普通班了。

在以學術見長的私校ACG Parnell,亞裔學生的比例早已過半。相比其他私校,他們對成績的追求吸引了很多華人家長,而他們的老師也成為了其他輔導班的金字招牌。

在名校Maclean College外,你可以看到補習班直接掛著某老師曾經在ACG Parnell任教的廣告牌。

ACG Parnell

華人家長們都相信,要進入第一梯隊必須從娃娃抓起。

可是紐西蘭的小學教育又是如此輕鬆。

紐西蘭的教育講的是因材施教,沒有中國用成績來定義差生和優等生的概念。如果讀普通的公校,老師一般都會按個體給予評定,提出應該提高的方面,不會直接下結論這個孩子如何。他們更注重孩子在獨立性、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上的發展。

在學業方面,這裡的公校非常輕鬆,主要測試的就是英文閱讀、寫作和數學。

而私校,由於一個班人數是公校人數的一半,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會更多,對個人發展的要求更全面。他們會按照學生本身的不同鼓勵發展他們的個人特長,在興趣愛好方面的投入成本會更高。至於學業要求,並沒有那麼雞血。

華人家長都知道前方路漫漫,小學階段散漫了,中學時候即使靠學區房進入名校,等待孩子的依然是墊腳石的命運。所以無論是讀公校和私校,只要到了學齡,華人家長們就都開始蠢蠢欲動了。

小學階段,紐西蘭孩子下午三點就放學了,家長一般都會給他們塞滿各種課外輔導班。在沒有學而思的紐西蘭,Kumon是很多家長會選擇的補習班。這種日本人發明的公文式學習法,在這裡很流行。

由於這裡的學校普遍沒什麼太多中國人意義上的那種家庭作業,所以華人家長大多都希望通過寫寫寫的方式來彌補鞏固知識點,而Kumon的核心就是「刷題」。

它有一套極度細化的分級題庫,從數學起家,分為A-L共計12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200頁的不同梯度練習題,從最簡單的運筆連線一直延展到微積分知識。現在拓展到其他學科。

來自北京的Fiona,她的孩子今年讀小學 Year4(四年級),這個學期老師給出的學期報告結論是:英語閱讀和數學都高於國家標準,英語寫作相當於國家標準。

這位華人媽媽對「相當於」這樣的評價顯然很不滿意,她立即去找了補習班給兒子提高寫作能力。學業上和白人孩子一個檔次,絕對不是她想要的結果,只有比他們高一檔次,她才心安——即便她已經買了雙校網的房子。

補習班,原來才是華人家長們心安的理由。

///

還記得當初移民時說好的散養嗎?

佛系養娃,在華人心中

終歸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周杰倫玩原創「顏爆保溫杯」!超強保溫,超強保冷!
這些頂級超模竟然也微整形?!這個紐西蘭品牌要火了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