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明清時期,中國城市商業經濟雖不似兩宋時代那麼繁榮,但也有一定發展,還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商業市鎮,四大名鎮的說法就是當時形成的。所謂「四大名鎮」,即景德鎮、佛山鎮、漢口鎮和朱仙鎮。時至今日,「四大名鎮」發展各異。景德鎮依舊是世界聞名的瓷都,但終究只是一個地級市;佛山則是與廣州同城化發展的經濟強市;朱仙鎮早已淹沒於歷史變遷之中;漢口則由鎮而市,成為大武漢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代漢口滙豐銀行

漢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於漢水與長江交匯處,在全國地理上處於中心位置,被稱為「九省通衢"。在近代開埠之前,漢口還只是漢陽縣的一部分,相較於隔江相望的武昌、漢陽,漢口卻是只是小鎮。明成化年間,由於漢水改道,將一片原無人居住的低洼之地從漢陽分離出來。新漢口水深,可通行巨舶,溝通漢水與長江的航運。故漢口成為民船停泊之處。

城市的崛起往往與交通變化緊密相關,在全國航運視角看來,漢口實為全國水運樞紐,溯江西上可達成、渝,順江東下可通寧、滬;溯漢江北上,可到漢中和河南南陽;南邊經湘江、沅江又可到湖南。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江漢關

正因為在全國水運交通網中獨特地位,漢口成為「水道之便無他埠可擬」的良港。交通的繁盛,自然帶來城市的興旺,漢口漸漸成為商業繁盛的市鎮。據章學誠在《湖北通志檢存稿·食貨考》中記載,乾隆年間,漢口市場上的大小商品有230餘種,其中紡織品60種,日常所需食品約52種,文具紙張、礦產品、竹木、毛皮、煤炭等49種,山珍海味、乾鮮果品、香料等56種,貴金屬及珍奇玩好20種。

除了水運之外,清代時期的漢口也成為陸上驛道交通的樞紐,驛道網路四通八達。伴隨城市經濟的發展,漢口鎮人口劇增。從明代中晚期至於清代中晚期的二百餘年的時間裡,漢口鎮的人口總數增長了17倍。故而,康熙年間的學者劉獻廷稱:


漢口不特為楚省咽喉,而雲貴、四川、湖南、廣西、陝西、河南、江西之貨物,皆於此焉轉輸。雖欲不雄於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然東海之濱,蘇州而外,更有蕪湖、揚州、江寧、杭州以分其勢,西則唯漢口耳。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漢口碼頭

近代以後,傳統四大名鎮,除了漢口之外,其餘三個都在某種程度陷入衰敗。漢口非但沒有衰敗,反而進入了轉型升級發展的機遇期,由傳統市鎮發展為現代大都市,其原因就在於開埠。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籤訂的中英和中法《天津條約》,有增開10處通商口岸的條款,漢口就在其中。1861年3月11日,英國公使巴夏禮與湖北布政使唐訓方訂立《漢口租界條款》,漢口英租界設立,設置領事,正式開埠通商。隨後1895年德租界設立,1896年6月俄國、法國租界設立,9月日本租界設立。

租界相對於傳統中國而言,是一種嵌入式的體制,對於外商而言,漢口租界是他們經營華中地區業務的基地。隨著領事館的建立,洋行、外資銀行等現代經濟組織進駐漢口,改變了這裡古老的經濟生態,漢口的商業性質發生了變化,逐漸從傳統城鎮向現代城市轉型。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漢口中山大道

在眾多外國洋行中,有必要提及的是1862年進駐漢口的具有英國資本背景的怡和洋行,它初期主要經營輪運業,後來其業務逐漸擴展到進出口貿易,怡和後來發展成為漢口著名的大洋行。除了英國資本,法國、俄國企業也緊隨其後。到1864年,在漢口從事經濟活動的外商已經有300多人。

1891年時,漢口有洋行27家,外商有370多人。1892年到1901年,外商數量繼續上升,到1901年外國在漢口的洋行數量增加到66家,外商人數增加到497人,英國仍居第一,其次是德、美、法等國。雖然國內局勢動蕩,但此時漢口相對較為安定,至清末,外國在漢口洋行數繼續上升,達到100多家。

一戰後,日本竭力開拓漢口市場,在漢口新增加的洋行當中,日商最多,而且日系洋行是將總部設在漢口最多的。到1920年,漢口洋行增加到140家左右,1924年在漢口的外國洋行有168家,西方93家,日方75家,日本對中國的貿易滲透加強,與此同時,來漢的外國商人逐漸的增多。

明清四大名鎮,兩個現在是地級市,一個沒落了,另一個世界知名

20世紀20年代漢口新市場

漢口開埠,江漢關成立之後,也從傳統的國內貿易樞紐發展為重要的外貿港口。19世紀60年代,漢口對外貿易額年約3000萬兩左右;20世紀初,上升到1.7億兩左右,增長了近6倍。在20世紀的最初十年里,漢口對外貿易額始終佔到全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0%以上。

在1865 -1931年的67年中,在全國5大商埠的對外貿易額排序中,漢口有42年居於第2位,僅次於上海,18年居於第3位,只有4年居於第4位,從而成為國際性大商埠。可以說,在國內各大口岸城市中,漢口與上海並駕齊驅,正如時人所謂:「上海者,為中國貿易之總匯;漢口者,為內地貿易之中樞,揚子江流域其它各港,皆不過此兩地之附庸而已。」

漢口也正因為開埠,迎來了城市飛躍發展的機遇期,城市空間迅速擴張,人口規模不斷增大。截至1911年,漢口城市人口已經達到59萬人,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近代大城市。大武漢的繁榮,首先就是基於漢口的崛起,而這一切離不開對外開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曾經繁榮開放的貿易樞紐,長江第二大港口,如今寥落普通三線城市
歐洲某國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如不答應就要開戰,清政府回應絕了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