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邊緣雲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發布 邊緣與雲如何實現互補

《邊緣雲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發布 邊緣與雲如何實現互補

雷鋒網12月12日消息,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中國開源雲聯盟、全國信標委雲計算標準工作組協辦、至頂網承辦的第八屆中國雲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在京召開,大會聚焦企業上雲和開源兩個重要議題,會議期間《邊緣雲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正式發布。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會上提到,當前我國雲計算產業呈現四個特點:

  • 一是產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2018年我國雲計算產業延續強勁的發展態勢,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軟體百強企業、雲服務相關的運營服務收入增長超過了90%,數據處理、服務收入增長1倍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SaaS、PaaS佔比穩步增長。

  • 二是技術實力不斷提升。骨幹雲服務商在微服務、伺服器架構等新興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開發運維一體化、智能化,運維水平逐步提升,雲服務商紛紛發布人工智慧開放平台,推出各類新型雲服務,有效滿足深度學習等高性能的計算需求。

  • 三是行業應用拓展深化。雲計算應用、政府互聯網,向製造、金融等更多領域滲透。各地積極推進雲計算在製造業的應用,作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提升業務效率的重要手段。

  • 四是企業上雲全面開展。目前20多個省市出台推動企業上雲的政策文件,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的重點,加大支持力度 ,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加快推進企業上雲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新增上雲企業18.8萬家,江蘇省已上雲企業數量也超過19萬家,山東省新增上雲企業也超過了6萬家,有力促進了企業數字化轉型。

標準是雲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雖然技術的發展大多先於標準制定,但標準客觀上規定了產業的發展方向,邊緣計算即是一個蘊藏巨大價值的市場,邊緣計算誕生於傳統雲計算技術無法滿足終端側「大連接,低時延,大帶寬」需求的背景之下,《邊緣雲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主要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阿里雲等單位編寫,在本次大會期間正式發布。

雷鋒網了解到,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0.32億美元,預計2020年達到81.28億美元。2018年有40%的數據需要在網路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與存儲。Gartner預測,2021年將有40%的大型企業將邊緣計算作為戰略計劃的一部分。

《邊緣雲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指出,未來邊緣計算和雲計算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邊緣計算的定位是拓展雲的 邊界,能夠把計算力拓展到離「萬物」一公里以內的位置。將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相結合,目前業界有很多嘗試,也是技術研究的一大熱點。

邊緣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於:分散式IDC,運營商通信網路邊緣基礎設施,邊緣側客戶節點(如邊緣網關,家庭網關等)等邊緣設備及其對應的網路環境。

《邊緣雲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發布 邊緣與雲如何實現互補

雷鋒網從白皮書了解到,邊緣雲可以最大程度上與中心雲採用統一架構、統一介面、統一管理,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戶開發和運維成本,真正實現將雲計算的範疇拓展至距離數據源產生更近的地方,彌補傳統架構的雲計算在某些應用場景中的不足之處。

根據所選擇的邊緣雲計算基礎設施的不同以及網路環境的差異,邊緣雲計算技術適用於以下一些場景:

  1. 將雲的計算能力延展到離「萬物」10公里的位置,例如將服務覆蓋到「鄉鎮,街道級十公里範圍圈」的計算場景;

  2. 「物聯網雲計算平台」能夠將雲的計算能力延展到「萬物」的身邊,可稱為「一公里範圍圈」,工廠、樓宇等都是這類覆蓋的計算場景;

  3. 除了網路能夠覆蓋到的「十公里計算場景」和「一公里計算場景」,邊緣雲計算還可以在網路無法覆蓋的地域,通常被稱之為「網路黑洞」的 區域提供「邊緣雲計算服務」,例如「山海洞天」(深山、遠海航船、 礦井、飛機)等需要計算的場景,在需要的時候將能夠處理的數據進行實時處理,聯網之後再與中心雲協同處理。

同時,白皮書認為,邊緣雲計算服務應具備以下特點:

  1. 全覆蓋:提供各種覆蓋場景的一站式邊緣計算服務和敏捷交付能力;

  2. 彈性伸縮:按需購買,按量付費,實現業務的彈性伸縮需求,節省了自建所需的供應鏈管理、建設及資金投入成本;

  3. 開放靈活:提供「標準開放」的邊緣雲計算平台,可方便與中心雲系統對接,按業務需求靈活部署各類應用;

  4. 安全穩定:利用雲計算核心技術積累構建安全穩定的邊緣雲計算核心系統。

白皮書總結,邊緣雲計算技術是將傳統的雲計算技術應用在邊緣基礎設施之上的創新,其本質上是邊緣基礎設施的雲計算系統,通過邊緣雲計算技術,能夠實現邊緣位置的計算、網路、存儲、安全等能力全面的彈性平台基礎設施能力。

通過將網路轉發、存儲、計算等工作在邊緣處理,幫助用戶將計算、轉發、智能數據分析等業務下沉至邊緣,降低響應時延、減輕雲端壓力、降低帶寬成本,提升應用運算效率,並完成全網調度和算力分發等雲計算的能力, 適用於分散式架構下的各類業務。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新的應用出現,邊緣雲計算技術將得到更大的發展,覆蓋的潛在客戶和場景將不斷出現,同時隨著邊緣雲計算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用戶需求的變化將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深度學習的NLP工具
平安科技AI生態步入爆發期,合作入口全面開啟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