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渣打報告:中國經濟蘊藏的機遇遠遠不止「新經濟」

渣打報告:中國經濟蘊藏的機遇遠遠不止「新經濟」

中國哪些行業將從經濟轉向消費拉動型和效率驅動型增長模式中受益最大?為回答這一問題,多數人主要關注所謂的「新經濟」,即包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和技術等新興行業。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 年新經濟規模約佔中國 GDP 總量的 15.7%。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蘊藏的機遇遠大於新經濟,且鑒於中美貿易糾紛給部分新經濟行業的前景籠上一層陰影,我們認為強調這一點十分關鍵。本報告中,我們甄別出從持續性消費增長和產業升級中受益最大的行業。通過對比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中 56 個行業的消費者行為和工業生產率數據,我們列出了前 20 個我們認為將從消費升級中受益最大的行業(圖表 1)和前 20 個從產業升級中受益最大的行業(圖表 2)。我們估算這類行業總產值佔中國 GDP 的比例約達 40%且為新經濟規模的 2.5 倍。若中國能夠將此類行業生產效率提升至發達國家水平,其他條件不變,則中國 GDP 規模較目前水平將擴大30%。

中國行業發展的潛在驅動因素

在我們探究中國正在推進的經濟升級進程將產生哪些受益者前,我們將相關行業按潛在增長驅動因素進行分類。換句話說,我們分別計算國內消費、投資和外部需求中的一項因素對一行業的驅動程度。我們的分析結果反映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由投資和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轉向消費和效率驅動型增長模式,哪些行業將會受益,哪些行業將遭受損失。我們的計算基於里昂惕夫模型,數據來源為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WIOD)。

圖表 3 展示了生產活動主要受國內消費驅動的前 20 個行業,與之對照的由投資和外部需求驅動的其他產業。消費驅動型行業年均總產量的約 60%受消費驅動。圖表 4 顯示了故事的另一面:受消費驅動最少的 20 個產業。這類行業年均產量中僅 18%受消費驅動,而 82%的產出最終用於投資和出口。

按行業劃分,農業和服務業對國內消費的依賴程度普遍超過工業。我們的計算顯示70%的農業總產值和 58%的服務業總產值由國內消費驅動,而僅 24%的工業和建築業(第二產業)總產值由消費驅動。總體來看,44%的中國 GDP 總量由國內消費驅動。

圖表 5 顯示了主要受投資需求驅動的前 20 個中國行業。林木業、木材加工、非金屬產品製造(如水泥)、建築業和計算機編程是受投資驅動的前 5 大行業,60-97%的年均產值受投資驅動。相比之下,多數農業和服務業對投資依賴程度較低(圖表 6).從增加值的角度看,約 16%的農業增加值和 27%的服務業增加值由投資需求驅動,而 51%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由投資需求驅動。總體來看,中國 GDP 總量中 37%由投資驅動。

圖表 7 顯示了主要受外部需求驅動的前 20 大中國行業。傢具製造行業和計算機、電子及光學產品是前兩大行業,其年均產值的約 62%由外部需求驅動。其次是服裝製造業、航空運輸及水路運輸、電氣設備、橡膠和塑料製品,其年均產值中約 40-50%由出口驅動。

從增加值的角度看,14%的農業總產值、24%的第二產業總產值和 15%的服務業總產值由外部需求驅動。總體來看,中國 GDP 總量中 19%由外部需求驅動。相比之下,如圖表 8 所示,國防、社保、教育和醫療行業受外部需求驅動最小。

哪些行業將從消費升級中受益最大

我們在上文部分顯示了中國經濟的靜態概況,並假定消費和投資的構成比例保持不變。在此假設下,未來隨著消費對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圖表 3 中前 20大行業或將有突出表現(參見中國 – 消費者能否不負眾望?,2018 年 10 月 31 日)。換句話說,我們在圖表 5 和 7 中顯示了由於投資和出口增長放緩,哪些行業可能表現不佳。

然而,居民消費行為如支出構成或隨著經濟發展導致收入增長而發生改變。圖表 9 中我們展示了 2000-14 年中國居民消費行為的變化歷史。例如,2000 年消費者總體支出中食物支出佔比約達 14%,但 2014 年這一支出降至 5%,相比之下,這一期間醫療支出比例由 6%升至 11%。醫療、教育和其他服務的支出比例上升,而食物、服飾和其他必需品的支出比例下降,即意味著「消費升級」(收入增長的結果)。

我們預計中國居民消費行為與更發達經濟體的消費行為將會趨同。依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中國已經是一個中高收入國家。收入增長預計將與經濟增長保持一致。我們預計2018-20 年間中國 GDP 年均增長在 6.4%,2021-30 年間年均增長在 5.4%。我們認為城市化水平上升、中產階層擴大、生產效率提高以及沿海和內地發展更加均衡將是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圖表 10 顯示了中國 31 個省市的人均 GDP,按升序排列。若三四線城市(佔中國總人口的 68%)人均 GDP 升至目前二線城市的水平,則未來 5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年均 6.6%的增長速度(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據我們估測,若二三四線城市(佔中國總人口的 90%)人均 GDP 升至目前一線城市的水平,則未來 11 年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年均 6.2%的增長速度。

因此,哪些行業將從中國消費升級中受益最大?為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將中國的消費行為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和韓國進行對比(圖表 1),依據我們的分析,零售貿易(汽車和摩托車除外)、房地產活動和醫療行業是受益最大的前三大行業。目前消費者支出中零售貿易服務的支出比例約為 3.6%,遠低於發達的國家的平均值7.6%。隨著居民收入上升,我們預計零售貿易行業將受益於消費的上升。此外,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整合、效率提升和電子商務的推廣將推動零售貿易服務的消費。

我們預計住宅租賃及估值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將推動房地產行業增長。過去二十年中國房地產行業一直受益於住宅銷售快速增長。居民消費支出中房地產服務支出佔比約10.1%,仍低於發達國家的 13.4%。2017 年 10月中國提出未來要繼續深化租房市場。中國在基於住宅估值的房產稅出台方面同樣正取得積極進展,據財政部官方通告顯示,房產稅相關的立法程序有望在 2019 年內走完。

醫療行業將受益於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和人口快速老齡化。1949-2010 年間中國老年撫養比率一直較低且保持穩定,僅由 7.4%升至 11.9%。但這一比率自 2011 年起開始上升。截至 2017 年底老年撫養比率升至 15.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13.3%。若中國維持「兩孩政策」不變,我們預計 2019-50 年間年均老年人口將增加 620 萬人。由此,到2065 年老年撫養比率或將達到 55%,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 25 個百分點。

哪些行業將從產業升級中受益最大

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已成為中國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同時還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歐創新合作對話機制、「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技術和創新合作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國企業通過加大努力提高創新能力和追求產業價值鏈升級等方式對政府號召作出回應。近幾年中國研發支出穩步增長,2012-17 年間年均增幅達12.5%。依據 2018/19 歐盟商會的意見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正變的更具創新能力或已獲取更多創新技術。

因此,回答哪些行業從持續性產業升級中受益最大這一問題可通過評估行業整合先進技術提升產品價值鏈的空間大小進行分辨,這一點可參考發達經濟體的經驗。我們比較了發達經濟體與中國在產業生產率方面的差距,圖表 2 中以條柱高低表示。條柱越高代表行業從產業升級中獲利空間越大。

從產業升級中受益最大的前三大行業分別是醫療、計算機、電子及光學產品製造、計算機編程、信息及通訊技術(IT)正如前文所述,醫療行業正受益於中產階層擴大和人口老齡化加深。據歐盟商會營商調研顯示,上述行業的監管環境亦不斷改善。例如,中國對監督醫療行業的主要政府機構已進行重組。2017 年經歷 8 年期待後醫保目錄進行了更新。自此背景下,目前中國患者針對額外 36 種創新藥物可申請醫保報銷。

2017 年底,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NHFPC)發布公告,要求地方衛生局要優先考慮患者需求並在控制預算時更富靈活性。

中國 IT 行業亦迅速發展。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由 10 年前的 2.53 億人增加到 8.02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由 10 年前的 19.1%升至 58%。與此同時,2017 年網購營業額由 2007 年的僅 540 億元增加到 7.175 萬億元。IT 行業的進展對中國成功實現經濟轉型十分關鍵。政府支持作用下,IT 行業有望在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繼續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改革是釋放中國全面增長潛力的關鍵

我們一直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不僅限於新經濟行業。強調這一點尤為重要,特別是考慮到近期中美貿易糾紛對新經濟領域部分行業的發展前景籠上一層陰雲。

基於我們的分析,中國具備從持續性消費和產業升級中獲利的巨大潛力的行業規模約佔 GDP 的 40%且為新經濟行業規模的 2.5 倍。若中國能提高此類行業生產率至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中國經濟較目前規模將擴大 30%。

當然,許多中國長期增長前景將取決於政府是否有能力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

我們認為下列市場化改革對中國提高經濟效率和維持未來的增長將尤為關鍵:

1.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允許通過競爭推動經濟增長,正如 2000 年代中國進入WTO 推動了製造業的發展。

2.改革教育: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本和生產率增長。

3.精簡政府管理:進一步放降低經商成本:隨著行政權力縮減,腐敗下現象自然下降。

4.改革國有企業:為更富效率的民營企業成長騰出空間。

5.改革稅制:推動公共資源流向民生支出和貧困地區,同時通過公私合營(PPP)模式為商業項目提供多樣化融資。

6.土地改革:對城市而言,這意味著採納一種新的節能型規劃框架。對農村而言,政策需確保農民土地被徵用時能得到公平的補償。(土地問題是許多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的根本原因,包括高房價、城市和農村人口隔離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本文系渣打全球研究報告,作者為渣打中國高級經濟師李煒、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中國區經濟師申嵐、大中華區經濟師陳冠霖,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投稿、內容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陸家嘴讀者計劃火熱招募中!
2018陸家嘴新金融年會

TAG:陸家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