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聽過「三線」?這項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如今隨處可見

沒聽過「三線」?這項中國史上空前的神秘戰略工程,如今隨處可見

陝西漢中,三線建設舊址

「三線」,一個當下年輕人聽起來十分陌生的詞。

什麼意思? 「三線」城市?還是什麼股票名詞?

都不是。

「三線」也稱為「三線建設」,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我國中西部地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中心,以國防科技和工業交通為主的大規模基礎建設。

再說點你熟悉的。

你不知道三線建設,但是你也許知道成昆鐵路、攀枝花鋼鐵集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城、葛洲壩水電站……這些中國響噹噹的名字,它們,都是三線建設的直接或間接的產物。

你不知道三線建設,但是你也許用過或者聽過「長虹」電視機、「風帆」蓄電池、「東風」汽車、「嘉陵」摩托車,這些都是軍民轉型中最為人熟知的民用產品,也都是三線建設的產物。

你不知道三線建設,但是你也許看過電影《青紅》、《山楂樹之戀》、《二十四城記》。這三部電影的背景,就是三線建設。

《山楂樹之戀》劇照

那究竟什麼是「三線」,三線建設因何而起呢?

根據當時的地理劃分:

「一線」地區指位於邊疆沿海的前線地區;

「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

「三線」地區指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地區。

三線又有大、小之分,中部及沿海各省的偏遠腹地稱為「小三線」,西南、西北地區的川、貴、雲、陝、甘、寧、青稱為「大三線」。

圖中深色區域為「三線地區」覆蓋省市區

為什麼要建設「三線」?還要從上世紀60年代初說起。

當時,隨著國際形勢的演變,我國周邊形勢異常嚴峻。由於當時我國的工業、鐵路等過於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發生戰爭,我國的工業將很快陷入癱瘓,工業布局非常脆弱。

為加強戰備,1964年,中央決定建設第二套完整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體系,將國防、科技、工業、交通等生產資源逐步遷入三線地區。

從1964年到1980年,三線建設歷時15年之久,實現了國家建設的重點由東部向西部的遷移,建成了鞏固的戰略後方;

合計新修8000多公里鐵路線;

完成上千個建設項目;

十堰、六盤水、攀枝花等多個新興工業城市平地而起;

超過400萬人遷移到了三線,涉及了數百萬家庭。

三線建設者從上海、瀋陽等工業重鎮向西部偏僻深山裡轉移,支援「三線」發展,在窮鄉僻壤之地紮下了根。

他們風餐露宿、肩挑背扛,將自己的熱血青春獻給了祖國的三線建設。

攀枝花建設之初,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們在平整土地。

為了建設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在成昆鐵路尚未修通的情況下,幾萬名建設者在人煙稀少和山嶺陡峭的金沙江兩岸展開會戰。

當時,交通部隊從北京、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市,抽調了1500多輛汽車、幾千名駕駛員,同四川、雲南的運輸隊伍一起,組成「鋼鐵運輸線」,將數十萬噸建設物資及時運到工地,保證了攀鋼一號高爐按時出鐵。

貴州六盤水三線建設博物館

貴州六盤水,10多萬人參加的煤炭大會戰,按期拿下了年產近1000萬噸的礦井建設任務。

漢江油田「石油會戰」

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40多萬建設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荒山野嶺,架起一個又一個鑽探井,打出一口又一口產氣井,找到了江漢、南陽兩大油田。

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三線建設」在當時是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字眼,直到80年代建設結束才公開見諸報端,讓更多人知曉。

重慶涪陵區,三線工程之一的816地下核工程,洞體外招貼畫呼籲「不要戰爭,要和平」。

1980年代後,「三線」企業由於位置過於分散、偏僻閉塞而難有發展。在向市場經濟轉型時,部分企業經過「軍轉民,以民養軍」的調整改造實現了鳳凰涅槃,有些成為了新一代大國重器的搖籃。而有些「三線」企業或搬遷、合併,或破產、重組,逐漸從歷史舞台上消失。

東風汽車集團的前身是三線企業十堰第二汽車製造廠。

「嘉陵」摩托車集團前身是重慶兵器工業基地。

西昌衛星城,用長征系列火箭為世界多個國家發射了衛星。

酒泉航天基地,也就是現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現了中國人邀游太空的夢想。

「風帆」蓄電池

很多身邊隨手可見的產品,其實也來自三線。比如「風帆」蓄電池。

您家裡如果有車的話,不妨可以打開車蓋看一下,不管是新能源車,還是電動汽車,躺在裡面的供電設備很有可能就來自「風帆」。而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就是從當年「三線」的保定482廠走出來的,如今則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成飛」乾洗機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簡稱「成飛」)——我國飛機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殲十」、「殲20」都是在這裡誕生的。然而,就是這個如此「高大上」的企業曾經也做過非常之接地氣的民品,就是上面這台乾洗機。

儘管只是一台不起眼的乾洗機,卻也融匯了「鑽研到底」的三線精神,應用先進的航空技術結合國內外用戶對洗滌設備的需求,精心設計研製。

紅陽廠手工敲制的第一台大客車

這台1975年產於湖北遠安的紅陽廠的大客車,沒有現代化的機械工具,沒有生產作業流水線,全靠廠里的人自己動手、一敲一擊獨立完成。到今天,廠里的老人還會說,這台車叫做「爭氣」車,是三線人從「零」到「一」,永不放棄的縮影。

來自軍工基地的電風扇、吸塵器

航天科工061基地,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地空導彈的發源地,也是這一批「風華牌」家用電器的製造商。怎麼樣,看著是不是很親切?

「504」雪糕

504廠,是中國最早建設的核燃料生產基地,曾先後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氫彈、第一艘核潛艇和第一座核電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沒錯,「不生產雪糕的核燃料廠不是好軍工」。知道為什麼「504」雪糕那麼好吃么?有人半開玩笑說:「因為他們的牛奶是用核工業離心機轉出來的(幾萬到十幾萬轉每分鐘),純度很高!」

長虹電視

長虹電視機,可能是所有軍民轉型中最為人熟知的產品,但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長虹」是當年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

像這樣的「三線」基地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民用產品更是數不勝數。

關於「三線」,它絕不僅僅是一段塵封的歷史,那是一段無數人的拼搏歲月,是默默奉獻的家國情懷,是我們現在所有安穩、和平和幸福的基礎。

當你了解的越多,越會發覺它並不遙遠,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鮮為人知:1969年蘇軍壓境北京大疏散
今天的史學為什麼不感人?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