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99.修行最要緊的,就是精持戒律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99.修行最要緊的,就是精持戒律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修行最要緊的,就是精持戒律

宣化上人 講述

在古來的人,有這麼一回事。有一個老居士去問一個老和尚:

「修道得怎麼修?」

「你要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喔,這還要你講嗎?這三歲的小孩子都知道這兩句話啊!」

「三歲小兒雖知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雖然八十歲的老人知道,他也沒做圓滿「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所以這「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是很重要的。

在禮拜五那天,你們去開會,你沒問問他們,Sangha(僧伽) 究竟要受多少條戒律?光這「十重四十八輕」,他們還不知道呢!那麼他們想要做Sangha?做Sangha 要受多少條戒律,這應該要知道的。如果說是他們別開生面,另立門戶,那就不應該叫「佛教」。為什麼?佛教弟子固有的戒律,固有的規矩,你既然不遵守,那你算一個什麼佛教?說「新佛教」,怎麼樣新法?佛當初可以在天上說法,可以在地獄裡說法,可以在人間說法,可以在龍宮說法;你們現在這個新佛,可以在什麼地方說法?問他們!

說是:「他們都不能去,這都是神話!」你也可以製造一個神話來聽聽啊!不要說旁的神話,不說旁人,就是像現在眼前這個果甲;他若能有果乙這個本事──有果乙這個本事,都不可以改換佛教的,何況他們連果乙的本事都沒有呢!那你憑什麼資格去改變新佛教?你做生意都要有個本錢;你想去政府做官,也要大學畢業了,才可以做大官;那麼你想做一個新佛教的新Sangha,你憑著什麼?

說:「我還講佛的四諦、六度、十二因緣,我照著佛學,還學佛所說的咒,還念佛所講的經。」你既然念佛講的經、念佛說的咒,你什麼地方又是新的?所以這太矛盾了!我希望你們這些美國的青年學者,盡量要糾正這一個錯誤,不然的話,這令佛教就會一天一天沒有了!

這我不是罵他們,簡直地這就是──在釋迦牟尼佛以前也說過,說末法時代,這個魔子魔孫都出世了。就是釋迦牟尼佛降伏諸魔、制諸外道那個時候,這魔王波旬就說過:「現在我沒有辦法你,將來對你這個教,我一定要破壞你的!」釋迦牟尼佛說:「你怎麼破壞呢?」魔王說:「我叫我的子孫到你的宗教裡頭去,吃你的飯,穿你的衣服,向你那個鍋里屙屎屙尿,破壞你的宗教,令沒有人信你!」現在就是這個時候!所以釋迦牟尼佛早就看見有今天這個現象了。啊,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在佛教裡頭,不做佛教的事情!

優波離尊者在佛教裡頭,是持戒律最為第一。在佛教裡頭,有「律師」,就是專門修持戒律的;有「法師」,就是講經說法的。就單「法師」兩個字,有兩個意思:講經說法,「以法施人」,以佛法來布施給人,這叫「法師」;又有一個講法,就是「以法為師」,以佛法為自己的師父,也叫「法師」。還有「教師」,就是研究教理的。又有「禪師」,就是參禪打坐的。律師,佛在世的時候,以佛為師;佛去世之後,比丘就要以戒為師;所以修行最要緊的,要精持戒律。釋迦牟尼佛教優波離尊者,就專門持戒律。

如是乃至三千威儀:怎麼叫「三千威儀」呢?出家人,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律。這二百五十條戒律,行有二百五十條、坐有二百五十條、住有二百五十條、卧有二百五十條。這行、住、坐、卧,叫「四大威儀」;行要有個行的相,坐有坐的相,住有住的相,卧有卧的相。

什麼叫「行的相」呢?行,要「行如風」,這個風,並不是像刮颶風那種風,是輕風徐來,那麼慢慢地,好像那種的微風,慢慢走;走路不是慌裡慌張、冒冒失失地那樣子。住,站到那個地方,一定也要有一個站相。怎麼樣的站相呢?「立如松」,好像一棵松樹,在那兒站得直直地;不是東歪西倒這樣子,站有站相。坐,「坐如鐘」,坐到那個地方,像一座鐘;古來鐘擺在那個地方,它不動彈的。卧,躺到那個地方,「卧如弓」;卧的時候,要吉祥卧。怎麼叫「吉祥卧」呢?就是躺到那地方,右手托腮,左手搭胯,身體像一張弓似的彎著。

那麼「行、住、坐、卧」,各有二百五十條,這合起來叫一千;再加上身、口、意三聚凈戒,身持戒要有一千,口要有一千,意要有一千;身、口、意三業各有一千,所以這叫「三千威儀」。

八萬微細:這個細行,本來是八萬四千;以三千威儀配身口七支,即身三口四──身不殺、盜、淫,口不犯妄語、綺語、惡口、兩舌,三七就是兩萬一千,復配貪、瞋、痴、等分煩惱以論對治。對治貪、瞋、痴,每一個要兩萬一千;貪兩萬一、瞋兩萬一、痴又是兩萬一;再加上一個「等分」,又是兩萬一,這統統就是八萬四千細行。「細行」,是很微細很微細的。我現在說,你們恐怕也都不太了解,慢慢地研究,時間多一點,就明白了!

性業、遮業:怎麼叫「性業」呢?性業,謂所戒之法,它的本體就是罪惡(稱為性罪),不待制止,一犯就成業。因此殺、盜、淫、妄這四根本戒,不論你受戒與否,犯了皆屬犯戒,這叫「性戒」。這四種戒你若犯了,不通懺悔的──不可以改過的。可是講是這樣講,你若犯了,真正痛改前非,生慚愧心,也可以的。所以性戒是針對制止性業所造的罪──就是殺、盜、淫、妄。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88.迦葉法塵悟圓通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89.那律眼根悟圓通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