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不知名小博物館裡的中國國寶

英國不知名小博物館裡的中國國寶

新一季的國家寶藏中,故宮拿出了珍品「金甌永固」杯,但此杯並非世間唯一,收藏最多的,竟是倫敦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博物館......

很多人也許都去過倫敦,逛過著名的牛津街,但相信極少有人知道在倫敦牛津街著名的Selfriges百貨大樓後不遠處的一棟類似貴族官邸的建築中,竟藏著許多絕世寶貝,它就是華萊士收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幾個街區以外,遠離濃重消費主義氛圍的喧囂,在一個小花園後的別墅令人似乎一下子穿越到了三四百年前歐洲貴族生活的圈子。

華萊士收藏館外景

華萊士收藏館可以說是倫敦最美的小型美術館,收集了17和18世紀的藝術珍品,在華萊士收藏館你可以了解到18世紀英國和法國貴族的生活。館中藏品以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的繪畫作品最為有名,其中又以17和18世紀的法國、荷蘭和弗蘭德斯的經典名作為亮點。布歇為法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所作的肖像畫、弗拉戈納爾的經典之作《鞦韆》、魯本斯的《十字架上的基督》、哈爾斯的《笑臉騎士》等大名頭都藏於此。

華萊士收藏館內景

無論是門口的接待人員,還是台階上的豪華紅毯,以及其他金碧輝煌的各種裝飾,如同置身於法國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無疑顯示著這裡的非同一般。且正是在這個不太被亞洲人知曉、佔地面積不如Selfridge商場十分之一、藏品不過大英博物館萬分之一的小型博物館中,陳列著諸多來自中國的頂級珍寶,就比如對乾隆皇帝意義非凡的——金甌永固杯。

四件「金甌永固」杯

去過北京故宮的人大多都聽過「金甌永固」杯的故事,這個乾隆年制的金杯被認為是北京故宮小型珍品類的鎮館之寶,是「中國乃至世界金銀器史上的巔峰之作」,「難得一見的無價之寶」。其實,這樣的金杯現在存世已知一共有四件。

倫敦華萊士收藏館所藏兩件「金甌永固」杯

據現已找到的檔案、文獻記載,乾隆年間製作了四件「金甌永固」杯,分別是乾隆四年的一件、乾隆五年的兩件、乾隆六十二年(即嘉慶二年)的一件。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甌永固」杯為兩岸故宮金杯各一件,倫敦華萊士收藏館的金杯、鎏金銅杯各一件。可見華萊士收藏館的這兩件「金甌永固」杯著實佔據了此杯的「半壁江山」。

北京故宮藏「金甌永固」杯

先來看看離我們最近的北京故宮的這件。這件「金甌永固」杯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裡,為鑲嵌珠寶的金質三足爵杯。此杯通高12.5厘米、口徑8厘米、足高5厘米。杯以立夔龍為耳,夔龍頭各安珍珠一顆;三象頭頂立、卷鼻為足,金絲象牙圍抱足兩邊;杯身鏨寶相花,以正珠、紅藍寶石做花心,點翠地,口邊刻回紋。杯前正中鐫篆文「金甌永固」四字,後面鐫「乾隆年制」款式。

「金甌永固」

「金甌永固」杯製作情況,在清「內務府活計檔」中記載較詳:「乾隆四年十一月鍍金作,二十八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白玉梅瓣托,配做一蠟扦,上安琺瑯穩瓶,其名『玉燭長調』;再配金杯,其名「金甌永固』,先畫樣呈覽。欽此」。其中透露,和金杯一起做的還有一件名為「玉燭長調」的燭台,這是要幹嘛?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清乾隆,丁觀鵬 郎世寧等繪

我們在清嘉慶帝在丁卯年(1807年)的御制詩中找到了答案。嘉慶帝《元旦試筆》的頭兩句「玉燭金甌祖考貽明窗試筆迓鴻禧」之後,注釋說:「養心殿元旦開筆之典,始於皇祖,而皇考繼行之。予於乙卯宜諭,立為皇太子,即蒙召至養心殿東暖閣明窗,教以先朝留貽例典及開筆御用法物。今敬守遵行,罔或有闕其制,於每歲元旦子刻,即躬御是處,案設金甌一,中注屠蘇·;玉燭一,手引發光。先御硃亳,後染墨翰,其筆管端鐫字曰『萬年青』」。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的「玉燭長調」和「金甌永固」

原來,進入歲末後,乾隆在為來年的「開筆儀式」做準備。開筆儀式始於雍正皇帝,到乾隆皇帝時定為典制,以後歷代皇帝敬守成例。元月一日子時一到,皇帝坐在養心殿東暖閣西南角一個題為「明窗」的小隔間中,他親手點燃名為「玉燭長調」的蠟台,向案上刻「金甌永固」字樣的金杯中注入屠蘇酒,然後用一支管上鐫刻著「萬年青」的毛筆先蘸朱墨書寫幾句諸如「天下太平」、之類的吉祥語。

台北故宮藏 「玉燭長調」和「金甌永固」

馬上到來的新年,乾隆即將年滿三十,在即將而立之年時乾隆一定心中默默許下宏遠,希望大清江山永固萬年。於是便對造「金甌永固」杯之事格外上心,前後下聖旨十餘道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改進:

「金杯足子做象鼻子足子,鑲珠寶,金杯刻『金甌永固乾隆年制』之款,欽此」。

「耳子夔龍上各安大珠子一顆,兩面每面安珠子五顆,中間一顆安大些,花頭要圓的,再樣呈覽,準時再做,欽此」。

乾隆四年,當第一隻金甌永固杯製作成功,所有參與「造寶計劃」的人都封官晉爵。監製者官封六品,工人官封九品。因為這隻杯子,鑄杯師傅被封為"九品工匠",自此以後,"九品工匠"就成為頂級工藝大師的代名詞。可以說,乾隆的這隻金杯改變了許多工匠家族幾代人的命運。

北京故宮藏「金甌永固」杯

乾隆對大清永固的執著一直持續到他當太上皇。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政,嘉慶即位,一七九六年改為嘉慶元年,但乾隆仍然訓政,居住養心殿,在宮內仍繼續用乾隆年號。乾隆六十二年,也就是嘉慶二年,乾隆又下旨做了一件「金甌永固」杯。根據清「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對「金甌永固」杯的製作仍然像之前一樣一絲不苟。f

「乾隆六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御前大臣福面奉諭旨,乾清宮收貯『金甌永固』業經傷損,著交造辦處成造『金甌永固』一件。於本月二十八日為成造『金甌永固』爵杯一件,上嵌安珠子寶石,應領內庫九成金二十兩、正珠大小十一顆、紅寶石大小九塊、藍寶石十二塊......俱各撥得蠟樣並繕寫摺片一併呈覽。奉旨,准向內庫挑用,欽此。」

不僅要領用內庫的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製做之前都要先畫圖樣呈覽,經乾隆過目批准後才能承做。製做過程中又再三修改,直至皇帝十分滿意方可。現在故宮珍寶館陳列的那一件,看來就是乾隆六十二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做的。

「金甌永固」杯,整體呈「鼎」型,象徵社稷江山,寓意基業穩固;正放為國寶金樽,倒放如皇冠,象徵皇家尊貴;左右兩耳是奔騰的夔龍,寓意乾坤在握,基業蒸蒸日上;刻回形紋,象徵基業永續、好運連連、富貴永恆「金甌永固」杯造型別緻,通體珠寶,光燦晶瑩,所以取名「金甌永固」。

北京故宮藏「金甌永固」杯

甌為古代器具之一,《說文》釋其為「小盒也」。所謂金甌,即金制的小盒,珍貴而堅實。古人往往用金甌喻國土的完整、國家的繁榮。按照一般解釋,「金甌」寓義國家政權。如《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這件被賦予了諸多美好願望的「金甌永固」杯,被後來的清朝皇帝一直沿用,可謂是之後歷代皇帝祖傳之寶。可惜,乾隆皇帝的江山並沒有真正的「金甌永固」,他自己心愛的四款杯子日後也飄零四方。

華萊士藏「金甌永固」杯

除北京故宮所藏那見外,華萊士所藏「金甌永固」鎏金銅杯 ,高12.8厘米,口徑7.44厘米、最寬8.06厘米。杯沿兩側的夔龍頂部沒有孔洞或金托以固定珍珠。杯口邊鑄有「金甌永固杯」、「乾隆年 制」篆書,鑲嵌寶石有金綠寶石貓眼、石英貓眼、海水珍珠及弧面切割的紅瑪瑙、綠松石、青金石、尖晶石。

華萊士藏「金甌永固」杯

華萊士所藏另一件「金甌永固」金杯 ,高12.6厘米、口徑7.71厘米、最寬8.18厘米。杯沿兩側的夔龍頂部有小花托,鑲嵌物(應是珍珠)遺失。鑲嵌寶石有藍寶石、弧面切割紅色尖晶石、弧面切割碧璽、淡水珍珠。

台北故宮藏「金甌永固」杯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金質「金甌永固」杯,高約12.5厘米,口徑約8厘米。夔龍頭頂小花托內嵌珍珠各一。鑄「金甌水固」的一面,大、中、小花朵的數量、形狀、布列方式均與華萊士金杯非常接近。大花花心金托內嵌紅寶石一,而非珍珠。杯身下方兩朵中花花心金托內鑲嵌的是紅寶石(一缺嵌)而非碧璽。三象首足小金花托內嵌珍珠、紅寶石各一。與倫敦金杯一樣,夔龍尾部亦遮壓大花各一。

華萊士藏鎏金「金甌永固」杯上的點翠

綜合來看,現存四件「金甌永固」均為三足鼎形、夔龍耳、以象頭為足、杯身點翠。浮雕紋飾、銘文、款式。杯口一面鑄「金甌永固」,另一面鑄「乾隆年制」。北京故宮的金杯因點翠部分大多數已脫落,通體大多呈金色,而華萊士的兩件杯子則是有較完整的點翠。相比較而言,華萊士的兩件保存較為完好。

華萊士藏「金甌永固」杯嵌螺鈿瑪瑙木座

華萊士所藏的那件鎏金杯為乾隆四年制,華萊士所藏金杯和台北的金杯為乾隆五年所制的兩件金杯。而華萊士金杯鑲嵌的寶石種類及布列方式最接近原狀,而且,除了左上方缺一顆藍寶石外,其餘寶石皆完整鑲嵌。此外,華萊士兩件杯子陳列於兩個鑲螺細、染色象牙以及紅瑪瑙的木座上。這與清代宮廷行樂圖中所繪的有木座的金杯相同。據此推斷,北京故宮的金杯原應也有木座,只可惜早已遺失無蹤了。

華萊士藏「金甌永固」杯局部

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的兩件金杯來歷我們不用多說,那華萊士收藏館又是如何得到這兩件珍貴的「金甌永固」杯的?華萊士珍藏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它原本是哈特福德侯爵四世的私人博物館。作為遺贈,這個博物館的藏品和地產,也就是整個哈特福德莊園全贈於侯爵的繼承人Richard Wallace爵士名下。隨著藏品的充實和裝飾的完善,形成了如今可觀的收藏規模。最終,華萊士爵士的遺孀將這一藝術遺產捐贈給國家,並以華萊士爵士的姓氏命名。

華萊士藏「金甌永固」杯局部

雖然「金甌永固」杯的重要性和價值極高,但是仍只是被放在該館較偏的武備廳(Arms and Armour)展出,與一些印度工藝品陳列在一起。而2012年2月之前,似乎更是沒有人對這兩個「金甌永固」杯有過關注。

華萊士藏「金甌永固」杯局部

2012年2月,被名畫《鞦韆》海報吸引的一位中國網友來到華萊士收藏館閑逛,無意中看到了跟故宮一模一樣的「金甌永固」杯,震驚和興奮之餘立即與華萊士收藏館方和北京故宮方面多次聯繫,最終確認這兩個杯子來源於圓明園洗劫,由英國人理查德·華萊士勛爵於1972年在巴黎的一次拍賣會上從一個名家Allegre的收藏家手上購得。而根據當時拍賣會信息顯示,賣家為名叫du Pin的法國軍人。

雖說,乾隆皇帝喜歡在書畫真跡上蓋章、提詩的壞毛病,也有被我們調侃的「農家樂」審美。可這些金甌永固杯的製作工藝與設計,絕對堪稱頂級。只可惜華萊士收藏館的捐贈人曾提出要求,任何藏品不得出館展出或是外借。所以,幾隻金杯在國內「聚首」短期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的,想要一睹藏品的風采,還需親自去倫敦走一趟。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的古人果盒裡裝點啥?
這些老酒拍出天價,你家有嗎?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