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六堡茶級別高低和品質有無必然關係?實驗告訴你答案

六堡茶級別高低和品質有無必然關係?實驗告訴你答案

我們二掌柜茶茶經常被茶友問:

「你家的六堡茶怎麼那麼多茶梗?不是說一級茶嗎?」

「茶里這麼多茶梗,讓人怎麼喝?」

「六堡茶都是這麼粗枝大葉嗎?」

其實,對六堡茶而言,茶梗並不是茶葉里的雜物,而是存在價值非常高的一部分。

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茶梗的事。

六堡老茶梗

1、採摘標準

中國茶類豐富多彩,每類茶品質特徵都各具一格,因此對茶葉的採摘標準要求差異很大。對於綠茶來說,一般都是採摘幼嫩芽、初展芽葉,越嫩越好,這些嫩葉中極少有茶梗,而黑茶的採摘標準,則是需要較為成熟的鮮葉,所以六堡茶里茶梗是很正常的存在。

2、工藝需要

我們知道渥堆是六堡茶的關鍵工藝,茶葉在發酵過程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以及氧氣條件才能進行發酵,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堆子內的空隙,保證氧氣充足,有利於六堡茶品質的形成。

若是採用嫩度較高的芽葉發酵,由於果膠和糖分的含量高,當渥堆的溫度上來後,析出的果膠比較粘稠,茶葉很容易就粘在一起,變成解不開的結塊,因此,在六堡茶的工藝中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茶梗來改善這種情況。

3、口感需要

茶梗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和茶多糖,在拼配六堡茶的時候,放入適量茶梗,當陳化一段時間後再拿來沖泡,茶湯滋味甜爽可口,風韻迷人,茶葉也會更耐泡。

4、轉化需要

一定的含梗量對六堡茶的後期陳化有促進作用,若含梗量太低則會因為籮內的茶被壓得過緊影響透氣,不利於茶葉里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也不能有效保障籮內的空氣流通,影響轉化。

國家標準中對六堡茶的含梗量有著明確的規定,從特級到六級,六堡茶的含梗量在3%-10%之間。

國家標準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對茶梗含量的規定

所謂實踐出真知,我們來做個對沖實驗吧,這樣能最直接、最清晰捕捉到茶梗的「特別之處」。

這次選了兩款年份相當的老茶,分別是1982年特級茶、1978年一級茶,採用相同的沖泡方式進行口感的對比。

干茶

兩款茶由於經過長時間的存放,干茶看起來都是比較短碎,而且表面上已經覆蓋了一層白霜。仔細對比著來看,特級茶顯得更細嫩些,看不到太多的茶梗,一級茶的茶條看著比特級茶粗,而且含有細梗。

干茶對比:特級茶(左)、一級茶

湯色

兩款茶的湯色明亮度都比較高,也說明此款茶的用料、存儲都很好,相較之下,特級茶的湯色偏深些。

第一泡湯色對比:特級茶(左)、一級茶

香氣

特級茶最初以參香為主,繼而帶有蜜韻的檳榔香,持久縈繞,聞之,給人一種恬靜淡雅的感覺;一級茶則顯露的是極濃郁的檳榔香,伴隨著木質的陳香,沉靜而長久,讓人感覺到它的清爽與「野性」。

滋味

口感方面兩款茶的表現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茶湯溫和、適口,兼有稠感,香氣變化有層次,回甘和留香都比較深。細細品來,在湯感方面,特級茶會比一級茶更顯得細膩,茶湯入喉的瞬間是輕柔的、綿稠的,相對地,一級茶的水路會略粗些,濃郁的檳榔香含在湯中,入喉剎那清凉爽口;在「甜」的感受上,特級茶的甜是類似蜜糖的甜膩感,一級茶的甜則是近似冰糖的那種清甜。

耐泡度

正如我們前文提到的一樣,茶梗確實會對六堡茶的耐泡度產生影響。特級茶在泡到第8泡後,滋味開始逐漸變淡,需要更多的浸泡時間,12泡以後開始出水味;反觀一級茶,第12泡的時候香氣滋味依舊,直至第15泡方顯出水味。

第九泡湯色對比:特級茶(左)、一級茶

綜合以上對比來看,茶梗的多寡對茶的轉化來說還是有一定差別的,茶梗多的一級茶雖然在外表上不如特級茶有吸引力,但其耐泡度明顯比特級茶高一截,由於茶梗內含豐富的茶多糖,一級茶沖泡出來的茶湯也更甜。

所以說,有茶梗的六堡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適當的茶梗反而能提升茶葉的口感和耐泡度,下次遇到茶梗,就不要再質疑啦,某些時候,好茶是要有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堡茶之家 的精彩文章:

空腹可以喝六堡茶嗎?
如何買茶?請看六堡茶「買茶經」

TAG:六堡茶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