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不食肉糜後還有續集,又逢災年,司馬衷這次說的話更荒誕

何不食肉糜後還有續集,又逢災年,司馬衷這次說的話更荒誕

歡迎閱讀《何不食肉糜後還有續集,又逢災年,司馬衷這次說的話更荒誕》

點擊關注,閱讀全部文章。本文為娘娘說歷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所謂民以食為天,天下蒼生第一重要事便是吃飯。做皇上,第一要務就是應該讓自己國家的百姓吃上一口飽飯。在我國歷史上勵精圖治的皇上不少,數次見到盛世。可是也有一些皇上,不知人間疾苦,鬧出一次又一次笑話出來。

晉惠帝

西晉時期,有一位晉惠帝司馬衷,時逢災年,老百姓們都沒有飯吃,餓殍遍地。臣子們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晉惠帝司馬衷,說百姓沒有糧食吃,都快要餓死了。不成想,司馬衷問他:「何不食肉糜?」這種荒唐的問題。

司馬衷

可要說司馬衷對百姓一點也不在乎也不公平,因為他也會想辦法,只是這辦法比何不食肉糜還要荒誕可笑。清代陳芳的《先憂集》中便記錄了何不食肉糜的續集故事。相傳公元302年,再逢災年,京城的糧商看準百姓的痛處,竟然哄抬糧食價格,導致人們更是無糧可食,紛紛叫苦不迭。

何不食肉糜

有了之前何不食肉糜的教訓之後,司馬衷知道這不是好事,眉頭緊鎖,叫來眾位臣子商量對策。幾位臣子的方法都不和他的意,於是劉景上奏司馬衷:「臣曾在太白山遇到一個隱士,他傳給我濟飢辟穀的方法,如今臣全家上下70多口人都不需要吃飯了,仍舊生活自如,身體康健,和從前吃飯時並無二樣。還請陛下聖裁,將辟穀之法推行出去,讓天下百姓都能得此益法,如果無用,臣甘願一家子都接受刑罰。」

辟穀

司馬衷聽聞此言,思量了一下,覺得比上次自己說的話靠譜,竟然說:「好啊,那就讓百姓們都學習辟穀吧,就不用吃飯了。」隨後就將此法推行了出去。只是可憐了那些百姓們,鬧饑荒的時候,為君者不想著如何排憂解難、開倉放糧,而是將所有希望放在仙方上,教百姓們如何忍飢挨餓,這實在是比之前讓窮苦百姓吃肉糜還要荒謬。

晉朝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講,辟穀只是採用節制進食的方法,將身體機能降低在低營養的狀態,從而減少新陳代謝。道家認為,世界上的萬物萬象,根源都在氣上。所以有人可以不進食,通過服藥、吐納天地之氣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精力充沛。拋開這些理論不說,辟穀的可行性有多少?假設這個理論可行,那麼道法修鍊因人而異,並不適合所有人都修鍊。而那些普羅大眾的百姓,有很多根本就沒有接受過教育,對這種高深的思想理解程度必然不高。他們被官方推廣硬性學習,實在相當無奈啊。

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娘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禹治水13年不回家,真的寂寞嗎?原來他身邊從不缺女人!
他為保皇室血脈,用親子換太子一命,不是趙氏孤兒

TAG:娘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