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風華從何家村開始:無極齋分享國博展金銀篇

大唐風華從何家村開始:無極齋分享國博展金銀篇

原標題:大唐風華從何家村開始:無極齋分享國博展金銀篇


大唐風華從何家村開始


無極齋分享國博展金銀篇


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愛好收藏,對古代武備、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獵。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游》,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展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國博「大唐風華展」。


展覽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文武安天下」「皇室的珍寶」「長安多麗人」「騎獵散歌塵」「大唐異鄉客」「學理共歸真」。何家村窖藏和法門寺地宮的部分金銀器是「皇室的珍寶」部分的重要展品。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金銀器


1970年10月發掘的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發現的十分偶然。當時一單位的基建施工人員在挖地基時,突然發現了一個陶瓮和一個提梁銀罐,裡面裝滿了金銀寶物,他們立即將這一發現報告原陝西省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趕至現場,接收了這批珍寶,並對周圍展開鑽探調查, 10月11日探鏟下傳來了清脆的金屬聲,隨後第二瓮珍寶也出土了。兩瓮一罐共計收納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藥物、中外錢幣等文物共計1000多件。


這次考古發現以出土文物數量眾多、種類繁複、工藝精美、保存完好著稱於世,也是二十世紀隋唐考古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這批珍貴文物蘊含信息十分豐富,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風俗、技藝等多角度、多層面地揭示了大唐的時代生活。這批寶物的主人是誰?因何埋藏於地下,至今還是學術界探討研究的問題。


鎏金蔓草鴛鴦紋銀羽觴


唐代 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高3.2厘米,長徑10.6厘米,短徑7.7厘米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羽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亦稱其為「耳杯」。羽觴出現於戰國時期,盛行於漢代。唐代羽觴主要仿自漢代漆器,唐以後罕見羽觴。這件羽觴在工藝上採用鎏金鏨花的方法製成,花紋裝飾自然、流暢、活潑。器底的花層較多,內壁的折枝花枝蔓流暢,花繁葉茂,並與花鳥紋有機結合在一起。此件羽觴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為國家一級文物。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




雙獅紋銀碗






「丹砂」通常被人們稱為「硃砂」、「真朱」、「貢砂」,為天然的辰砂礦石,是唐代煉丹的常用藥物,丹家認為將煉丹原料盛放於金銀器皿中,會沾染金銀之氣,能鞏固和提高藥效,因此何家村出土的丹砂均盛放於有墨書標記的銀盒內。唐代質量上乘的丹砂是很難得到的。而何家村出土丹砂不僅質量好,而且數量多,總重達兩百餘兩。












何家村窖藏出土伎樂紋八棱金杯


伎樂紋八棱金杯


唐代,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高6.4厘米,口徑7.2厘米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伎樂紋八棱金杯具有明顯的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風格。杯為八棱形,八條棱分隔出的每一面上都有一位高浮雕的胡人舞伎形象,他們都身著短衣,寬褲曳地,頭戴卷檐尖帽或瓦棱帽,他們手中持有拍板、小鐃、洞簫、曲頸琵琶等中外樂器,諸樂器隋唐時期屬西涼、龜茲、高麗樂器種類,而樂伎的服飾和髮式則具有當時粟特特色。有的還正在翩翩起舞。杯柄和杯底、八棱都作聯珠紋,這也是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的典型做法。杯柄上還裝飾一對相背的側面胡人形象。




其他來源之大唐金銀器















標識為「(唐)鎏金銅天王像」 的銅鎏金造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 藏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從寒山拾得到迦陵頻迦:錫博西夏文物展造型藝術上篇
國博《大唐風華》展法門寺精華篇:無極齋分享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