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一名將,死前幾乎散盡家財,給兒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義的話

唐朝一名將,死前幾乎散盡家財,給兒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義的話

原標題:唐朝一名將,死前幾乎散盡家財,給兒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義的話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很多人對這俗語都非常熟悉,勸誡為人父母者不必日夜操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自古以來,幾乎全天下的父母都不停地拼搏,省吃儉用至死方休,只希望留給孩子更多家產。唐朝有一位名將,他的做法與眾不同,臨死前幾乎散盡家財,並給兒子留下2句非常有意義的話。


此人就是劉弘基,凌煙閣功臣中排在第十一位,單憑這項榮譽就足以證明其能力。俗話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劉弘基運氣挺不錯,父親是隋朝的刺史,所以他的起點比別人高不少。長大之後,劉弘基輕鬆獲得一個官職,讓身邊的好友羨慕不已。


隋煬帝召集大軍征討高句麗,按照朝廷規定,劉弘基需要隨軍出征,由於他害怕一去不復返,就想到一個辦法,把自家的耕牛殺了,並讓人將此事上報給官府。古代耕牛很重要,不能夠隨便把耕牛殺了吃,官府立馬將劉弘基抓起來,這正是他要的結果。



劉弘基被釋放之後,開始混跡於江湖,結識一些漂泊的俠客,雖然沒有落草為寇,卻經常以盜馬為生。幾年後,劉弘基厭倦了這種生活,聽說太原留守李淵正在招募有才之士,連夜前去投奔,從此洗心革面,才能日漸顯露,跟李世民關係非常好。

經歷過一些事情,才會變得更加成熟,劉弘基闖蕩江湖的這些年,變成有勇有謀的將領,作戰中一馬當先,不僅斬殺隋朝守將宋老生,還率先帶兵攻入長安。如此有能力的猛將,李淵自然不會虧待,劉弘基很快當上右驍衛大將軍,並且得到皇帝給他「免死一次」的承諾,等同於手握免死金牌。



功成名就後的劉弘基,並未侍寵若嬌,帶領唐軍繼續征戰四方。有意思的是,劉弘基曾兩次兵敗被俘,第一次是跟征伐薛舉時,第二次是與宋金剛大戰,也許劉弘基命大,敵軍兩次沒有將他處死,最後都被唐軍救出。勝敗乃兵家常事,皇帝沒有因打了敗仗而責罰劉弘基,反而對他更加器重。


雖然劉弘基後來因別人牽連,曾被削去官職,不過很快又被起用,仕途上沒受多大影響,朝廷還封他為夔國公。永徽元年,即唐高宗在位的第一年,六十八歲的劉弘基身患重病,去世後陪葬昭陵。《舊唐書》記載:弘基遺令給諸子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頃,謂所親曰:「若賢,固不藉多財。不賢,守此可以免飢凍。」余財悉以散施。


也就是說,劉弘基沒有把家產都留給兒子,而是只給每人15名奴婢,外加一些田地,把其餘家產都接濟別人。除此之外,他還留下兩句話:「若賢,固不藉多財。不賢,守此可以免飢凍。」在劉弘基看來,如果兒子有能力,可以憑藉才能成功;如果能力欠缺,留下那麼多家產也沒有,此話頗有道理,值得深思。

參考資料:《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007 的精彩文章:

大臣寫文章稱頌皇帝,皇帝看後卻說:你對朕的評價太高了

TAG:史學界的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