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時尚到底是什麼?來聽聽這幾位知名人士的解說

時尚到底是什麼?來聽聽這幾位知名人士的解說

繼「忘了跡」上篇(「皮相」上的時尚真的是你想去追逐的嗎?)關於時尚內涵的話嘮,這篇以分享訪談錄的方式講述時尚的本質,還有它又是如何被分成人類的不同文化與身份的象徵呢?人類從遠古用草木花卉遮身開始,歷經百萬年不斷推陳出新,演變成如今各種各樣的時尚裝扮,亮麗的服飾、刺眼的紋身、遮瑕的妝容或其他藝術表示形式的人體彩繪等。這些都是對人類身體的添彩、修飾、或裝飾。時尚與人的一切、人與身體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都產生了文化關係。這種文化表現的需求正如挪威哲學家拉斯·斯文森(Lars Svendsen)著作《時尚:哲學》里的一段時尚邏輯所說「自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時尚就是文明中具有影響力的現象之一,它征服了越來越多現代人的活動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第二自然體「,甚至侵佔了藝術、政治與科學領域,一種靠近現代世界的現象。」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W·巴克(Kurt W.Back)在他的「現代主義與時尚」文章里說道「時尚是西方文明的輝煌成就之一,不然消費者們也不會盲目對這些微不足道和縹緲的文化如痴如醉。它要麼成為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形成個性與文化,能夠很好地表達出人們內心感受和人格表現;要麼成為剝削人的「犯罪」意識,迫使人們超負荷地工作然後去揮霍。「

一種時尚一旦被上層社會人認可,它將成為主導,是風向標、一種流行文化、眾人都在追隨、推崇、所仰慕。下面分享一篇來自時尚媒體採訪在業界從事不同時尚角色的知名人士訪談關於」時尚究竟影響了人類的文化的什麼?「

一個是世界名模Claudia Schiffer(克勞迪婭·希弗),目前世界上收入最高的模特之一,是最多出現在雜誌封面的模特,國際各大名牌青睞的模特,是許多人的時尚偶像,同時她也是一位女商人。第二位是時尚界為數不多的時尚批判家Robin Givhan(羅賓-吉夫漢),她算不上是時尚達人,也不是時裝設計師,但卻一針見血地批判出許多人說不出的觀點,曾獲得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普利策獎。最後一位是Dov Charney(多佛-查尼),American Apparel(AA美國服飾)的創始人。

Claudia Schiffer(克勞迪婭·希弗)

什麼是時尚?

Claudia:它已經成為服裝的代名詞,在任何特定場所基本上是一種文化中流行的東西。

Robin:我覺得時尚是在公共場所上展示我們自己的方式。不管我們是否會選擇走上潮流,對那些時尚對立者來說,他們非常堅定在對這話題上宣誓不感興趣。這也說明了時尚的力量與影響力,有人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它作出反應,你只會表示對它不感興趣,但卻不是討厭它。人類從洞穴里走出來的那刻開始,衣服就已經有了社會的重要性。我不覺得曾有一段時間,襯衫它只是一件襯衫而以!一直以來服裝都會與某個社會部落產生關聯來識別我們的願景,描繪我們在社會的階層,甚至炫耀我們的地位與成就。無論是封建時代的宮廷,還是叛逆音樂出現的時代(比如說朋克風與嘻哈風),這一切都被時尚所圍繞。我記得嘻哈音樂時代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挪用了許多上流階級(WASPY)服裝,把它們倒穿,成為嘻哈風的紀念碑。於是這群人擠進了主流文化中!這是時尚最有趣的事實之一它取決於你的擁護者或者有著各種趣味的環境因素。

(附註:WASPY是指美國當權的精英群體及其文化、習俗和道德行為標準,現在可以泛指信奉新教的歐裔美國人。此群體擁有龐大的經濟、政治勢力,構成美國上流社會和中上階層的絕大部分。儘管美國社會日益多元化,但他們的文化、道德觀和價值取向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美國的發展。)

Dov: 時尚具有主題性,但同時又顯得膚淺。它是有意為之,也是對許多事物的表態。一種是人們用於保護自己某種原理的表現形式,第二種是表達一個人希望被視為異常的感覺,他們可能想被看作是一個騎士、一個工人、一個憤怒的人、一個無憂無慮的人、一個嚴謹的人等等。還有出於地位的考慮,比如說出於特殊的原因,有人想降低自己高地位的身份,那他可能會想到裝扮成農夫或是漁民又或其他普通人,這一切都會涉及到服裝的裝飾。第三種時尚的動力是性別感知。某個人可能希望被認為神秘的性取向...有可能是作強悍的男人..或是..這些總是通過著裝的方式表現出來。總結起來,時尚圍繞這三個辭彙--掩護(武裝)、地位、表態。

時尚是怎麼關聯於我們的認同感?

Claudia:每個人都不同。通常在我們青少年時期,你可能會想成為某個團體的一員,這時你會受你朋友的影響、或者受你追捧的音樂歌星、某部影片、你的文化背景等。隨著你成長變得成熟,你將不再受他人影響,你會為自己而穿,會去養成你自己的風格,你明白什麼適合你。作為個體,我們是複雜的,而且時尚滿足了我們所有不同的需求。這也是時尚最佳之處,它最終總會是你想要的。

時尚是如何與更廣泛的文化連接上?

Robin:在現代時尚中,去看設計師們如何受視覺藝術與音樂的啟發,這很有真趣。YSL先生(伊夫·聖洛朗)會受到了藝術世界的啟發,像蒙德里安,還有芭蕾等之類的事物。這是一種極具創造性和趣味性地表達風格與設計的方式。我認為任何一個設計師都會受到更廣泛的文化影響,所有的一切都被纏繞在一起。在某些方面我認為這是極佳的,它使時尚的景象變得更加令人感興趣。

八年還是九年前,設計師高提耶曾經在巴黎看到非洲僑民,由此得到了啟發,將看到的東西以一種非常美麗與高貴的方式在他的腦子裡翻來覆去,最後創造出一場相當美麗的發布秀。有時我會困擾於設計師是否可以借用人們談論被某個人特定的某種文化。我認為沒有人擁有文化,它是釋放出來的,這是易被抓取的!問題是你是否對它尊重。我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真正的時尚。我曾經採訪過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她說」如果你不明白一些文化的東西,你應該學習它。「人們都會以這種觀念採納每種的主題文化,但當談及時尚時,又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這是要與生俱來的風格感才可,不然你無法學習或研究它。時尚可以極其寶貴,尤其對女性來說,因為她們能駕馭起時尚,時尚給女性提供了很多選擇來塑造她們想要的公眾形象。它可以讓她們在15秒內讓觀者作出反應。如果你能夠領會時尚,它是非常強大的。

Dov:在電影中,戲服是非常重要的,它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故事。我們看到電影角色里的穿著,它讓導演去表達主角故事裡的一些東西。在政治角色上的著裝也很重要。比如說英國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或女王,時尚讓她們在政治中發揮了作用。在音樂界也是至關重要,他們希望穿不同款式的演出服來發表一個聲明,音樂界熱愛時尚,音樂家需要用時尚來表達自己。時尚無處不在,每個人都穿衣服,從剛出生的嬰兒開始,服裝就一直伴隨著我們。時尚是相互作用於必要對不要,作為保護自己的必需品,同時也在裝飾著自己。

美學哲理與時尚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Claudia:它們是內在聯繫的,因為美與時尚是完全主觀的。

Robin:我不認為時尚必須美麗。事實上,最吸引人的時尚是那些真正偏離我們對古典美的觀念。傳統的美之所以成為傳統,是因為我們曾經看到過它,並理解它,對它極為熟悉。當像設計師瑞克·歐文斯 (Rick Owens) 傳遞些令人注目的美學時,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迷惑我們或者讓我們吃驚。我認為提出有問題的人是在挑釁。他們在強迫我們去偏執於我們的文化,我們應該看重什麼,為什麼要看重。 我們都有對自己所理解的美作出反應。所以說去探索所有類型的美很重要,如果不去探索,有些人的實際價值就會被限制被貶低,似乎偏離於」傳統「美,就不會得到中肯。

Dov:美與時尚之間有一種關係,它可以是積極,也可以是消極的。有時候,人們想要一種被視為與美相反的東西,可能會想著穿得非常邋遢,幾乎與美搭不上邊。還有些只是想展示他們的個性美,一種紡織品或形式上的美。即使是一件簡單的t恤有時也會非常漂亮。衣服本身就是美麗的東西,或者是被展現在人體上。

」Icon偶像"在時尚界是什麼作用?

Claudia:在時尚界不斷變化的風貌中,Icon是一盞永恆的指明燈。

Robin:"Icon"這個詞亂用的現象太多了,導致它的本義也掉下了不少。「Icon偶像」這個詞代表的是不可改變的東西,是極少數人,特別是時尚界的人。時尚關乎著改變。也就是說在時尚史上,有些人已建立了自己的台柱,而且他們也被留名,助於書寫每個人都在使用的內涵。就比如說像可可香奈兒女士,繆西婭·普拉達等。

可可香奈兒

政治和經濟時代是如何影響時尚?

Robin:我還記得在幾年前與包括范思哲(Gianni Versace)在內的一些人及一些主要品牌零售商的負責人針對世界各地的時尚差異進行了交談。讓我驚訝地是在中東,想不到一些極度亮麗與強裝飾的服飾是最受歡迎的。你會從中發現些故事,女性們與她們的女性朋友穿著它們共進午餐與晚宴,在她們的布卡(伊斯蘭國家婦女穿的蒙面長袍)與面紗下是多彩的!這暗示了當你征服了某個環境的要求,人就會有一種自然傾向,以某種方式表達一種冒險、愉悅及喜樂的感覺。許多零售商們都在說在經濟衰退期間,人們不是更依賴於基本需求而是從講究上追求更多,他們想從一種無法抗拒的物件中能夠使他們感到激動。可以追溯到二戰一些事迹,在戰爭中,像口紅與香水這些小東西是治癒悲傷的重要物,還有音樂、藝術等樂趣。這些都是戰爭的細微跡象,是人們戰後為之去奮鬥的表現。可能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物質的東西,一條裙子怎麼可能會是喜樂的表達。但是一件漂亮的服裝卻具有一種讓人產生振奮的動力、美妙、討人喜歡,這就好比有人去看棒球賽一樣,會得到難以置信的快樂感。

時尚有能力左右我們的心情與情緒?

Robin:那是絕對!你去問一個女人,如果她需要一點提神,她會怎麼做?很可能她們會說「一雙新鞋」或「一支新口紅」。這體現了一個事實-如果人們感覺自己看起來不錯的話,那他們的自我感覺會更好,心情也就變得好。就比如那些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她們想到是能讓她們改頭換面的東西,假髮滿足了她們的需求。所以說即使在這種困境下,時尚也有強大的能量-振奮人心。在時裝發布秀上,也有這種震撼的感覺。有些情緒過於敏感的時尚編輯,對他們看過感動或是迷醉等高調的時裝秀,他們會有潸然淚下的感覺。雖然我從來沒有在時裝秀上有過潸然,但在某些特定場合,體驗到設計師通過音樂、背景設計、模特表現及他們的收藏品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就會有種詩情畫意的感覺湧上心頭,讓閱覽者能夠覺得他們在最美好的一天穿上這些服飾會是什麼感覺。當人們說他們看到這場秀會產生他們想要表達的某種情緒時,說明設計師已經借用服飾與秀場布景給人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時尚需要道德規範嗎?

Robin:品牌與他們的客戶是一體的。慣性買一件10美元(約69元人民幣)T恤衫的客戶能簽署他們想要更好需求的願景。但如果他們不願意花20美元(約138元)買這件T恤衫呢?你要做的就是讓一家公司破產,然後躲在暗地裡咆哮。因此,有些「負擔」要落肩客戶身上,他們必須心甘情願為此花更多的錢,這得需要以正確財政方式更仔細地探索並用心生產可用的產品。公司雖不是慈善組織或是非政府組織,以盈利為商業的目的。但我認為他們有責任尊重他們進入的任何社區,尊重他們的員工,成為優秀的企業公民。也有些人認為他們應該像看護者一樣行事。

Dov:任何有聲望的時尚品牌,一旦他們達到特定的規模,往往會說「我們想支持這一事件...","我們想支持某個慈善機構...""買下這個產品,我們將會把這筆收款捐贈給這個或那個..."問題是時裝行業的競爭太激烈了,服裝比幾百年前要便宜好多。當我們將時尚轉為批量機器生產時,人們一直持續不斷地追求著更加便宜的製作成本,以便時尚更便宜、讓眾多人更容易獲得等等。介於此點,時裝製造業已發現自己在謀取國際上不平等與低勞動成本,他們在一個國家製造,然後運往另一國家銷售。我是個無神論的猶太人,但我從猶太文化中的確吸取了一些東西。其中之一就是猶太教中的仁愛文化。一個更高層次的慈善幫助了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獲得了地位,而不是僅僅賦予他們一份禮物。與其給一個無家可歸的人10美元,為什麼不讓他們去工作呢?

互聯網和全球化對時尚產生了什麼影響?

Claudia:它將時尚向更多人開放了,創造了更大的需求,提高了人們的覺悟,擴大了奢侈品的市場,展出了更大的時尚混合文化。互聯網拓寬了信息的普及,時尚也變得更民主化了。製造業的曝光率被加大了,普遍說來時尚減少了精華的傑作,尤其社交媒體的影響,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提出批評。

Dov:全球化更增加了商品的競爭力。你可能在波蘭有一家還不錯的小型服裝公司,但現在卻被國際巨頭擠兌了。或你可能有一家小鞋業公司,在文化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現在卻消失了。全球化將這樣的生產物推向世界其他地區,並按市場需求剔除了某些細節,移除了一些傳統文化的公司,但同時也浮出一些新的公司和文化。

互聯網在獲取信息上也占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貧困中的孩子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學習到更廣泛的見識,同時他們也看到了時尚,比如說看到了迪奧的時裝設計。但倒退50年前,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里,許多貧困的人們不可能見識到像迪奧這樣高端的時裝或者時尚雜誌等。

(以上的訪談錄有刪減或添加,但總體大義是類同的,也是值得讓從事時尚與愛好時尚人所借鑒的信息。)

總之--時尚關乎著」我們是誰,或者說我們不是誰。」 社會學家Jukka Gronow在分析喬治·西美爾George Simmel《時尚哲學》時,提到」時尚是一種社會形態,總是將兩種對立的力量結合在一起。一種社會上可接受的且保障性地區分自己與他人,同時也滿足了個人對社會的適應及模仿的需要。時尚有助於暫時解決生活哲理的核心問題。它教導了現代人在不失個性的情況下,如何成為一個社體中的同類人,或既能堅持個人的品味風格,又能期望其他人認同自己的個性風格並分享這種風格。「

本文由「忘了跡」編寫,請經許可轉載並標明出處!

寧是時尚知曉者,也不做時尚迷糊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了跡 的精彩文章:

TAG:忘了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