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事人員現代化:鍛造人才航母,贏得「智的博弈」

軍事人員現代化:鍛造人才航母,贏得「智的博弈」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這個國家改革開放之後,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包括他們的軍隊。」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軍隊建設的外媒老記者感慨:「與明顯的『換裝』相比,這支軍隊的『換人』是隱性的,但這卻是他們不斷強大的最關鍵原因。」無獨有偶,在國內一家軍事網站最近組織的「改革開放中的人民軍隊」調研中,72%的網民認為「軍人知識結構不斷升級」,是人民軍隊40年來取得巨大成就的主因。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將改革進行到底·軍事人員現代化

鍛造人才航母,贏得「智的博弈」

彭 柯

40年、14600天、35萬多小時、2千多萬分鐘、近13億秒。

「這個國家改革開放之後,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包括他們的軍隊。」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軍隊建設的外媒老記者感慨:「與明顯的『換裝』相比,這支軍隊的『換人』是隱性的,但這卻是他們不斷強大的最關鍵原因。」無獨有偶,在國內一家軍事網站最近組織的「改革開放中的人民軍隊」調研中,72%的網民認為「軍人知識結構不斷升級」,是人民軍隊40年來取得巨大成就的主因。

一位哲人曾說,歷史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恆。40年風雷激蕩,40載波瀾壯闊,在這段歷史裡,人民軍隊將觸摸到怎樣的永恆?回顧40年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史,一個結論格外醒目:「沒有軍事人員現代化,就沒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要打贏明天的戰爭,須打贏今天的人才戰爭。」

「任何社會的進步,都是以人的進步為起點的。」上世紀80年代,文化知識課外班在全軍的普及,讓「很多戰士腦子裡墨水多起來了」;上世紀末,自考、函授在全軍的鋪開,讓部隊「實現現代化的科學基礎進一步厚實」;本世紀初,隨著建設學習型軍營活動在全軍的開展,抓學習、重學習、比學習在全軍蔚然成風。

曾記否,當沈方泉1994年成為我軍第一位碩士連長時,我們還驚訝不已。然而沒過幾年,高學歷幹部在我軍已不是新聞。當柏耀平這個「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兩棲艦長」被媒體報道時,我們還新奇興奮。然而不過數年,「指技合一」「兵種兼通」的指揮員已在我軍比比皆是。可以說,正是全軍官兵文化水平的大提高,才有了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大發展;正是由於規模化辦學、現代化教學、超前性培養和不間斷教育,我軍才爬坡過坎,一路凱歌。

進入新時代,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黨中央、中央軍委以全局化視野進行頂層設計,以整體性思維融合資源創新途徑,在加速人才建設中既採取「非常之舉」,又探索「長治之策」,加快完善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突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和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這個重中之重,使「人才成長系統」更加健全。

「當你離開每一塊營地時,它都應該比你初到時更美麗。」6年倏然過,成績尤喜人:我軍新型軍事人才建設實現由應急式、補缺式培養向全方位、成體系培養轉變,由關注個體成長成才向打造群體方陣轉變,一幅更為恢宏的人才畫卷徐徐展開——一批創新團隊快速崛起,一批新型指揮員百鍊成鋼,一批信息化尖兵開始唱主角。

「舉網提綱,振裘持領」。從「軍隊更要注重抓好人才建設」到「人是現代化的核心」,再到「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縱覽40年來我軍現代化建設進程不難發現,正是因為拎起了人才建設這個「綱」和「領」,才使人才成為帶動戰鬥力整體躍升的「新引擎」,成為戰鬥力建設「彎道超車」「點上發力」的有力支撐。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一個以軍事理論為先導、以軍隊組織形態為保證、以軍事人員為核心、以武器裝備為基礎構成的完整體系和宏大工程。其中,軍事人員是現代化體系中最具活力和支配力、變革力的主體要素,其他要素的實現程度都有賴於主體要素的發揮。全面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的過程,實質上是把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把人的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的過程,是以人才優勢贏得競爭優勢、發展優勢的過程。

軍事人員現代化是一個動態概念。如果說之前達到現代化必須掌握機械化知識,那麼今天達到現代化就必須掌握信息化、智能化知識。未來戰爭,「以量取勝」將被「以質取勝」所更替,「力的格鬥」將被「智的博弈」所取代。在人才建設中,只有及時更新軍事人員現代化信息資料庫,動態進行跟蹤評估,才能促使人才素質與時俱進,從而在鍛造人才航母中贏得「智的博弈」。

(作者單位:96731部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