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上掉下個糧倉給秦國,附贈天然屏障和棧道,秦不崛起也難

天上掉下個糧倉給秦國,附贈天然屏障和棧道,秦不崛起也難

原標題:天上掉下個糧倉給秦國,附贈天然屏障和棧道,秦不崛起也難


「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春秋戰國時期,秦的土地畢竟不過現在陝西一省和甘肅東部,主要產糧區只有關中平原,秦的人力、物力資源都稱不上十分豐富。司馬錯就說秦國尚屬「地小民貧」,其中的「地」即指可耕之田。直到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趁東西兩川地區的巴蜀兩國相攻,遣司馬錯統兵擊滅巴、蜀,「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秦的國勢才如虎添翼,凌駕東方各國之上,如史書所言,「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巴、蜀所在乃是四川盆地,長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狀匯入盆地底部,東流出川;



兼之並蜀之後,秦在巴蜀地區苦心經營,築城邑,興水利,修棧道,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張若做蜀郡守40年,他依照咸陽城的規模布局,建築了成都城。他設置了管理織錦、冶鐵、井鹽的機構,對巴蜀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另一位蜀守李冰則興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工程,灌溉良田千里,使巴蜀之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從此四川盆地便被稱為「天府」。《漢書·地理志》也稱讚巴、蜀、廣漢等地「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實之饒」。另外四川地多鹽井,獲利豐饒。所以到了諸葛亮做隆中對策之時,四川盆地所在的益州已經被認為是「天府之土」「民殷國富」。


秦國佔據了對楚國外交的有利地位


秦國不僅擁有了如此富庶的土地,在軍事地理上凌駕關東諸侯之上的優勢也在取得蜀地後變得更加顯著。巴蜀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岭,層巒疊嶂,防護之厚遠非其他地域可比。四川(及重慶)的西、南兩面地形地勢險惡,在吐蕃、南詔於隋唐之時崛起前外部更無敵寇;只有東、北兩面是其與外界的主要聯繫方向。北面通過千里棧道,巴蜀即與秦的本土連為一體,巴蜀豐富的物質資源可以暢通無阻地運往關中,這對於秦國迅速壯大無疑有重大意義。


秦取巴蜀,不僅增強了國力,且改變了對楚國的戰略態勢



相反秦軍若沿水路向長江下游進軍攻楚卻相當便利,「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正因如此,秦國佔據了對楚國外交的有利地位,「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楚國都)」之類的威脅也每每見諸秦國對楚國的外交恫嚇。至於據有巴蜀對下江政權是不是真的存在巨大的軍事威脅,從三國時期劉備、孫權兩方爭奪荊州之激烈也就可以想見了。

范睢遊說秦昭襄王



「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事實上,取得蜀地之後,秦國已經擁有了今天的陝西、四川、重慶大部和甘肅東部,版圖比「三晉」和齊任何一國都大。秦的地理位置也遠比東方各國有利,攻滅義渠與巴、蜀之後,在匈奴興起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秦國的西、北、南三面都沒有敵國,無論攻守,都只消注意東方。這一面的地形又很險峻,關中四塞(及蜀道艱難),可謂險固,范睢遊說秦昭襄王時就稱讚曰「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日後漢朝的張良也認為,關中「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關中對中原,在地勢上呈高屋建瓴之勢,四面以山河為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這樣的地理條件擁有支撐軍隊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基礎,從而確保秦國在戰國亂世中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沒有這個諸侯國幫忙,戰國之初秦國就滅亡了,還哪有機會統一天下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