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在尼泊爾,巴德崗素有「文化之都」、「虔信之城」的美稱。古城內有許多十分精美的建築、雕刻和繪畫等,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向世人展現了500多年馬拉王朝的繁盛,同時也是尼瓦爾文化的重要載體,儼然一座了解尼泊爾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巴德崗古城,距離加德滿都12公里左右,約1小時車程,由巴德崗杜巴廣場,陶馬迪廣場,打塔卓雅廣場和陶器廣場組成,磚紅色牆體和栗色的木窗是古城的主色調。持中國護照門票僅500RS,儘管買票贈送中文導覽圖,不過還是建議請講解員,人文景觀還是需要了解一些歷史才更有味道。

先聊聊歷史唄

13世紀初,馬拉王朝定都於此,後來到第六代國王育有三個兒子,他便把加德滿都谷底分成三份送給三個兒子,一個是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一個是帕坦杜巴廣場,還有一個就是巴德崗杜巴廣場,三個兒子各自獨立為政,直至18世紀才實現統一。在馬拉王朝的鼎盛時期,巴德崗建有規模宏大的王宮和眾多神廟建築群-172座神廟。而尼瓦爾是尼泊爾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在建築、雕刻等方面頗有造詣,尼瓦爾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宗教儀式等這些活的遺產在巴德崗古城也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的合影

Promise是我們請的講解員,600RS,約2小時的講解服務。在尼泊爾人中,他的英語口語實在好懂太多了,令人驚訝的是他只學了8個月的中文,竟也能講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

巴德崗杜巴廣場

Promise告訴小五爺,作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的精華與寶庫,巴德崗杜巴廣場以其聞名世界的黃金門和精美的55扇窗,於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它也是古城中面積最大的廣場。可是,2015年4月25日,8.1級地震震塌了巴德崗的許多珍貴文物遺迹,其中杜巴廣場的損毀最嚴重,所以遊客的門票大部分是用於損毀建築的修復。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坍塌前後的杜爾迦石廟

杜巴廣場上的神廟主要以印度教為主,其中,方形木檐塔狀是尼泊爾風格的印度教神廟。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尼泊爾風格

類似圓柱體則是印度風格的印度教神廟。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印度風格

進入大門,左側一排白牆建築是舊時王宮的一部分,後被開闢為國家藝術博物館,近看木雕的門窗圖案依舊十分精美,距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卻沒有一點腐朽跡象,但整座牆體受地震影響,外牆至今仍靠木架支撐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國家藝術博物館

緊鄰博物館的黃金門,建成於13世紀的馬拉王朝,是當時的王宮。整扇門由黃金鍍成,頂部四頭十臂的塔萊珠神像栩栩如生,十分精美,堪稱世界金屬工藝的傑作,門口由荷槍實彈的衛兵把守。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黃金門

通往宮內有一小段狹窄通道,這裡的門普遍偏矮,塔萊珠作為王室的保護神,也被供奉在王宮內,門口也有衛兵把守,印度教徒必須拖鞋才能進入,非印度教不得進入,同時也禁止遊客拍照。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宮內的門

再往裡走,就是舊時國王的大浴池了,四周被一條巨大的眼鏡蛇團團護住,浴池的一側則是供國王更衣所用的房間。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黃金門的另一側是建成於1427年的磚木結構的55扇窗宮殿,外牆設有55扇黑漆檀香木木雕花窗,工藝繁雜卻又十分精緻古樸,給莊重威嚴的王宮平添了幾分雅緻。後宮妃嬪深鎖宮中,這55扇窗也是他們看外面世界的主要途徑。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55扇窗宮

55扇窗對面的帕蘇帕提廟,是最受印度教教徒敬拜的神廟之一,檐柱上刻有大量男女交歡、姿勢各異的性愛畫面,可見印度教對生殖的崇拜,因為印度教認為,濕婆與性力女神結合是創造生命的源泉。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帕蘇帕提廟

陶馬迪廣場

陶馬迪廣場,是巴德崗古城的第二大廣場,四周神廟遍布。其中,尼亞塔波拉神廟是最高的一座,始建於1702年,高約30米,又稱五層塔,也是巴德崗古城中的標誌性建築。塔基守護從下到上分別是大力士金剛、大象、獅子、獅鷲、吉祥天女希提拉塔女神,每上一層,法力便成10倍遞增。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尼亞塔波拉神廟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檐柱上刻有吉祥天女的108個不同形象的木雕。

打塔卓雅廣場

打塔卓雅廣場,又稱塔丘帕街舊城廣場,是巴德崗古城中最古老的部分,整個廣場呈矩形狀,四周有神廟和房屋包圍。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打塔卓雅神廟

廣場上講經頌道,當地人圍成一團,很多遊客也被吸引了過去。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熱鬧的廣場

神秘又深邃,喧囂又靜謐的小巷子則圍著廣場四周輻射分布。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廣場附近的小巷

廣場旁邊的小巷裡藏著一扇世界木雕頂級之作,也是令尼瓦爾人最驕傲自豪的—孔雀窗,方格窗欄中,美麗的孔雀栩栩如生,經過幾個世紀的洗禮,依舊精美如故。同時,孔雀窗」也是尼泊爾藝術的標誌性圖形。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孔雀窗

陶器廣場

Promise介紹,制陶手藝已在古城內傳承了上千年,至今仍有許多人靠這門手藝謀生,據說尼泊爾70%的陶器都出自於此。古城裡的人們除了依舊保持千百年來傳統的生活,也依舊堅持用最原始的手工方法制陶:待陶坯成模後,放進燒柴爐火中燒制8小時後,再放置廣場中晾曬。工匠們專註地製作各類形狀各異的陶器,絲毫不受人來人往的遊客打擾。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陶器製作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巴德崗古城的手工風鈴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認真畫唐卡的匠人

寫在後面

儘管地震已過去三年多,但修復工作卻仍進行得十分緩慢。而古樸安靜的小城,也顯得有些許凋敝,但閑適安然的當地人,依舊守著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慢悠悠地生活在這裡。廣場上的人們靜靜地坐著,也能消磨上一整天的時間。難怪英國旅行家鮑威爾說,即使整個尼泊爾都消失掉,只要巴德崗還在,就值得你飛躍大半個地球來看她。小五爺認為,值得你飛來看她的理由再加一個,這裡奶味濃厚的粘稠酸奶實在太好吃了,不愧是「酸奶之王」。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酸奶之王

尼泊爾文化之都-巴德崗古城

在廣場上曬太陽的人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