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的飲食習慣:口味清淡 喜歡喝鯽魚湯

周恩來的飲食習慣:口味清淡 喜歡喝鯽魚湯

原標題:周恩來的飲食習慣:口味清淡 喜歡喝鯽魚湯


安振常,山東泰安人,1969年從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調入西花廳工作,擔任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廚師。1992年鄧穎超去世後,回到人民大會堂,直到1994年退休。


周秉宜,周恩來侄女。為了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周恩來生前的飲食習慣,並把它作為歷史資料保留下來,2012年5月21日,周秉宜專程採訪了安振常。

周秉宜:安師傅,1971年5月我從河北部隊農場勞動鍛煉回北京探親時,到西花廳看望了伯伯和七媽(指鄧穎超——編者注)。記得那是第一次見到您。您是哪年去的西花廳呢?


安振常:我是1969年秋天進西花廳為總理和你七媽服務的。在這之前,給兩位老人做飯的一直是桂師傅(指桂煥雲——編者注),桂師傅是江蘇淮陰人,1949年剛一建國他就進西花廳了。我去了以後,給總理做飯的主要也是他,我更多是負責你七媽的伙食。另外,像取菜、打掃衛生什麼的,做點雜事。我剛去時,對總理和你七媽的生活習慣、各自喜歡吃的東西都不熟悉。後來,跟著桂師傅學習,自己也慢慢地摸索、了解,逐漸地也就熟悉了他們的口味。


周秉宜:您到西花廳工作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


安振常:一個是總理工作實在太忙了,另一個是他吃飯始終沒有規律。那個時候,毛主席習慣通宵工作,總理也跟著通宵整宿地工作。他起床晚,起床後吃早飯就常常和你七媽的午飯趕到一塊兒去了。

周秉宜:我聽張大夫(指張佐良,周恩來保健醫生——編者注)說,70年代他在西花廳工作時,看到伯伯的早餐經常是麥片、黃油麵包和煎雞蛋。有一天他忍不住就問,說總理您的早餐怎麼總是一個樣兒?伯伯說:在黃埔軍校時,每天和蔣介石在一起吃早餐就這樣了。


安振常:通常情況下,總理的早餐是一杯豆漿,或者牛奶麥片。主食是黃油麵包,把麵包片放在電爐子上烤一下,把黃油抹上去後再烤一下,讓黃油滲進麵包里,麵包就酥了。另外,有時煎片火腿,有時煎個雞蛋,調換著吃。不過,也不全是這些,有時我們也給他做蘿蔔糕、南薺糕、江米藕等南方的點心。


周秉宜:您說伯伯的早飯常常在中午,那他的午飯就應該到晚上吃了?


安振常:其實總理的午飯始終沒有規律,要是他能在晚上六點左右吃上飯,能和你七媽的晚飯趕到一塊兒,就很好了。很多時候他出去開會,要到晚上八九點鐘回來,才能吃上飯。總理吃飯特別快,吃完了還得接著去辦事,所以我們一般都要事先把飯蒸好,菜洗乾淨。他隨時回來,我們隨時就能做好了。有時他在外面開會就在外面吃飯,即便這樣,家裡多少也得準備準備,他有時突然有事回來了,如果不準備的話,現弄來不及。


總理的午飯基本上主食是米飯,菜是一葷一素,還有一個湯。米飯除了大米,還經常摻上小米,或者高粱米,或者紅豆,這些調換著吃。老紅軍都喜歡吃點粗糧,他們都有這麼一個傳統。

周秉宜:您剛才說伯伯有時出去開會,要到晚上八九點鐘回來才能吃上午飯。那他的晚飯又要到幾點才吃呢?


安振常:晚飯更沒有規律了,有時是夜裡11點、12點,要是出去開會,經常在夜裡一兩點,甚至兩三點回家都還沒有吃飯呢。我剛去那一陣,都是桂師傅起來給他做飯。過了一兩年,桂師傅歲數大了,我就把這活兒接過來了。


總理的晚飯,一般是麵食,麵條、餛飩或是幾個小包子。總理吃肉包子,你七媽喜歡吃素包子,他們都不怎麼吃豆包。有時也給他們做棒子麵貼餅子和燉一條魚,這是天津的吃法。總理喜歡吃北海仿膳做的肉末燒餅。後來我們就自己做,總理建議我們在肉末里加上點南薺,南薺發脆,沒有南薺就加點冬筍,冬筍也是脆的。人家仿膳做肉末燒餅是不加南薺的,這是總理他自己願意這麼吃。有一次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宴請外賓,他專門叫的仿膳來給外賓做肉末燒餅,仿膳來的師傅,自己帶原料,在大會堂現場製作。


周秉宜:伯伯那麼大歲數了,還在超負荷工作,又不能按時吃飯,你們也很著急吧?


安振常:那當然,保證總理的健康是組織上交給我們的任務。儘管當時的條件不能和現在比,我們還是盡量想辦法讓總理別餓著。每次他出門之前,我們都給他帶點吃的,弄點花生米、核桃,事先烤好了放在一個小盒子里,讓老張(指張樹迎,周恩來副衛士長——編者注)和小高(指高振普,周恩來衛士——編者注)他們帶著,需要時給他吃點。另外他在大會堂或釣魚台開會,趕上飯點兒了,會還沒開完,他吃不上飯,老張他們就會囑咐服務員去後面廚房說一下。廚房馬上就給準備好,一般是煮玉米蔬菜粥,放點肉末,煮好後裝在一個瓷缸子里,把缸子給他送過去,他端起來喝,人家還以為他是在喝茶呢。這都是經常的事兒。

總理在家通宵辦公,我們還給他準備夜宵。比如蒸雞蛋羹、燉蓮子銀耳,或者杏仁茶。事先準備好,放在冰箱里。什麼時候總理有點餓了,夜裡值班的同志就會給他加熱後送過去。


周秉宜:我記得50年代我上小學時,有一次廚房的老王叔叔(指王識書——編者注)拿著一個菜單到客廳來向七媽徵求意見,我就知道了伯伯的菜單是要由七媽看過的。還有一次是,我已經上高中了。有一天早上卞大夫(指卞志強——編者注)過來對七媽說:「這是總理今天的菜單,請大姐看一看。」七媽就和卞大夫到她的書房去談了,是不是伯伯的菜單大夫也要過問?


安振常:總理和你七媽的菜單基本上一直由我們廚房來安排。我們事先將一個禮拜的菜單寫在一張紙上,禮拜一早上給鄧大姐送早點的時候,把紙條夾在放早點的托盤裡一起帶過去。你七媽吃完早點,就看菜單,合適的話,就那樣了,不合適的她就改一下。改好了,我們就按那個菜單準備。如果遇上總理感冒了、不舒服了,就需要臨時調整,改成每天早上根據他當天的身體狀況安排當天的菜譜,給你七媽送去過目,每天一安排,直到他病好為止。你說卞大夫找你七媽商談總理的菜單,那一定是在總理生病的情況下,他來和你七媽商量如何調整菜譜,好配合治療。你七媽不當你的面說這事,是不想讓你知道總理生病了。


周秉宜:小時候在西花廳,後廚房的主廚是老桂叔叔,老王叔叔當時是協助老桂叔叔做事的,比如去買菜、打掃衛生什麼的。您了解這些情況嗎?

安振常:對我沒到西花廳之前,南海服務處(指中央警衛局服務處——編者注)的姚師傅常過來幫忙。自從我來到西花廳,買菜的事就是我去了。我年輕,騎上車去北長街供應科,一會兒就買回來了。菜是一天一買,一般頭一天就把要買的菜打電話告訴供應科,或者寫個條子。每天去買菜時,把條子留在供應科。人家一看這個條子,頭一天就給你準備好了。


總理和你七媽的工資經常用來幫助親友和生活困難的同志。他們自己用錢卻很節省,我們也要幫他們計劃著花錢,避免浪費。每次買菜,東西不能多拿,一樣一點,豬肉或三兩或半斤,夠用就行。買菜是用現錢,從不賒賬。頭一天送去的菜單,第二天取菜時,人家已經把價格算出來了。


周秉宜:我從小不愛吃肉,對肉菜記憶不深,伯伯愛吃的素菜倒記得幾個,有炒絲瓜,有雪菜豆瓣,印象最深的是炒莧菜。因為那個莧菜炒出來的菜湯竟是紅色的,當時北京大街上還沒有這種菜呢。


安振常:絲瓜要用核桃仁炒。院子里種的核桃快熟了,用新鮮核桃剝出仁來,裡面的薄皮也剝了,和絲瓜一起清炒。豆瓣就是嫩蠶豆,嫩蠶豆加點雪裡蕻,炒的時候再放點肉末,或者用鮮蘑炒嫩蠶豆,總理喜歡吃。還有冬筍雪菜,開洋蒲菜,開洋就是海米。這些都是南方菜,北方原來沒有,要去供應處買。另外像芹菜、扁豆、油菜、荷蘭豆、紫菜苔、洋白菜,我們也常做。總的來說,青菜一般應該按季節吃,一是到了季節,菜的品種多,另外季節菜還是好吃。苦瓜、蒜苗總理吃得少,韭菜、生蔥、生蒜他不吃。


總理是江蘇人,他吃飯總的口味是很清淡的,一般淮揚菜他都能吃得來。總理牛肉能少吃一點,主要是吃罐燜牛肉,用小砂鍋做。西式的牛扒,中式的牛肉絲、牛肉片他不太吃。他吃的就老是那幾樣。


總理喜歡喝鯽魚湯、蘿蔔絲湯。鯽魚的中段一般都是紅燒,剩下的頭、尾就用來做湯。還有乾絲湯。乾絲湯是淮揚菜,關鍵在湯上。外面大飯店裡燉湯,要有雞、鴨、骨頭,雞還得是老母雞,燉好以後再清湯,就比較有味。咱們在家裡就買兩小塊排骨或挑兩片裡脊肉就是了。總理在家不吃雞,你七媽不讓他吃,也不讓他喝雞湯,怕他上火。但是總理在外面宴會上還是喝雞湯的。要是總理感冒了,就連魚蝦都不讓他吃了,說雞上火、魚生痰。


周秉宜:您能回憶一下1974年6月伯伯住院後對他的飲食照顧情況嗎?


安振常:可以。當時總理住305醫院,桂師傅也跟著去了305醫院。我留在西花廳了,因為你七媽留在家裡,還得有人給她做飯。桂師傅那邊人手不夠,南海服務處又派了王菊臣來幫忙,不過去供應處買菜還是我的事。你七媽每天吃完早點去醫院後,我就去拿菜,拿了菜先上305醫院,把總理的那一份菜留下,再回西花廳。後來桂師傅年紀大了,體力不如從前,就讓他吃過早飯先回家休息。總理這邊的準備工作就由我和林青來做,到中午11點桂師傅過來炒菜。總理剛入院那一陣,身體還可以,他也還工作。後來總理的身體越來越差,到1975年後半年就不好了,這個時間就給他做點稀的、軟的,肉也就少吃了。總理去世後,桂師傅就回南海服務處了。我一直繼續留在西花廳給你七媽做飯。1992年你七媽去世後,我和高振普、趙煒,司機小孫,還有南海服務處的王燕萍一起給你七媽做的善後處理。直到 1993年3月我又回到我原來的單位人民大會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葡中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訪葡萄牙總統德索薩
電影《平原游擊隊》李向陽原型之一去世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