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國軍士兵吃什麼 看完想哭 有的吃得還不如日本軍狗

抗戰時國軍士兵吃什麼 看完想哭 有的吃得還不如日本軍狗

原標題:抗戰時國軍士兵吃什麼 看完想哭 有的吃得還不如日本軍狗


古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說明,自古以來,後勤保障就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近現代戰爭中,後勤保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從某種意義上講,打仗就是打後勤。誰的後勤更給力,就會在戰爭中佔得先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與日本的後勤保障完全不是一個層次。這就使得國軍不但武器落後、缺乏訓練(部分蔣介石嫡系部隊除外),還常常面臨著吃不飽、穿不暖的艱巨問題。


那麼,抗戰時期國軍能夠吃些什麼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份國軍的伙食單。1935年,國民政府軍政部制定了一份陸軍的戰時伙食標準: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乾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


每人每天能吃上1.5斤大米,還有肉有菜,應該說,這樣的伙食標準不算低了。畢竟,在農耕時代的民國時期,大部分農民都還隨時可能填不飽肚子。然而,實際情況是,在抗戰時期,只有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以及黃埔軍校學生,才能勉強達到這種伙食標準。


大部分的地方雜牌軍,一天能吃上兩頓大米飯,就要謝天謝地謝委員長了。


1937年,抗戰爆發後,四川軍閥劉湘響應蔣介石號召,派出了10萬大軍出川抗戰。川軍被派駐山西後,蔣介石讓山西軍閥閻錫山解決他們的給養問題。可閻錫山從心裡就抵觸這些部隊,竟然一毛不拔。這就使得川軍連吃飯都成問題。最後,川軍為了避免餓死,不得不在撤退途中「打劫」了閻錫山的後勤倉庫。



據二戰軍事學家估算,一名普通士兵作戰期間需消耗4000-7000卡能量,每天的口糧不能少於1.5公斤。而實際上,國軍士兵一天僅9兩米,副食基本沒有,大多數情況就是鹽水煮菜泡飯。

電影《三毛從軍記》中描繪過這樣的場景:三毛隨一群國軍士兵盛飯,大伙兒一窩蜂擠上去。三毛個子小,當然擠不過他們。終於輪到他時,只見面前已經是空飯盆了。這樣的場景,在真實生活中其實屢見不鮮。



而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刻,國軍士兵的伙食就更差了。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這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持續了整整三個月。這麼長的時間,國軍士兵都早就耗光了應急口糧。


怎麼辦呢?這就需要伙夫在後方做好飯後,冒著槍林彈雨將飯送到前線。日軍炮火極為猛烈,在白天送飯根本就不可能,只能是在黃昏時送一次飯。所以,國軍士兵一天就只能吃一頓飯。


不過,雖然只能吃一頓飯,國軍士兵仍然心存感激。畢竟,伙夫為了給他們送飯,穿越火線時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相比之下,日軍的伙食就好得太多。1938年4月15日,日本陸軍發布了《軍人戰時給予規則細則改正》,規定日軍基本伙食定量為: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此外,還有砂糖、茶葉等。此外,日軍還為士兵提供香煙。


一份資料顯示,抗戰時期,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成年軍狗,每天的食物標準包括大米150克,麥250克,白菜200克,牛肉350克或沙丁魚400克,鹽10克,還有其它幾種口糧搭配。


這樣看來,有的國軍士兵,吃得還不如日本軍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驕橫無禮 率先挑起衝突 中國6天炮戰打得它服服帖帖
清朝傳了9代的鐵帽子王 後人坐吃山空將王府賣給洋人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