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玩轉蘇35僅僅用了不到2年!多虧了一種全新的訓練方法

中國玩轉蘇35僅僅用了不到2年!多虧了一種全新的訓練方法

原標題:中國玩轉蘇35僅僅用了不到2年!多虧了一種全新的訓練方法


蘇-35戰鬥機再次頻繁刷屏。前不久媒體曝出,南部軍區的某旅蘇-35戰鬥機已經完成了跨晝夜的飛行訓練,已經具備了夜間作戰能力。而根據已經披露的時間表,2017年,中國的首架蘇-35戰鬥機到貨並開始裝備部隊;2018年2月前後,蘇-35已經執行了南海戰鬥巡航;2018年5月,蘇-35和轟-6K組合完成了繞島飛行。從裝備蘇-35到具備完善的晝夜間戰鬥力,中國的軍隊僅僅用了不到2年。


蘇-35的戰鬥力形成得如此得快,許多人都感到十分驚訝。這除了中國軍隊比較熟悉俄式飛機,已經掌握了蘇-27的特性有關之外,和中國軍隊調整訓練方法有很大關係。



過去,空軍訓練遵循技術訓練-武器使用-戰術運用這個順序,但是如今卻把三者相關的科目結合起來同時進行,目的就是為了應對實戰——拋棄了很多不必要的理論探討,速度就快了,效果反而也更好。比如此前披露,蘇-35戰機從開始研究加油訓練到具體實施,僅僅1個月就能完成。


此外,戰鬥力形成快也和現實需求有關係。當初中國引進蘇-35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滿足中國一線空軍戰鬥機的更新換代需求。因此客觀上要求戰鬥力的形成不得不快。

在蘇-35裝備中國空軍後,關於蘇-35的性能到底如何,還有很多討論。其實,蘇-35的一些設備已經比不上中國了,但中國進口的蘇-35相比之前也做出了不少的改進,對中國空軍仍然是有很多借鑒意義。



前不久,俄羅斯飛行員在社交賬號上發布照片,號稱自己鎖定了F-22。現代空戰中,鎖定的意思是指本機的感測器已經能準確地判斷對方飛機的下一步機動,並已經打開火控將數據送入導彈的導引頭,導彈已經蓄勢待發,能準確追逐對方戰鬥機。而俄飛行員公布的照片與其說是鎖定,不如說是拍攝。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蘇-35戰鬥機的機內座艙顯示分布:上方為HUD顯示屏,下方左側為雷達液晶屏,下方右側為儀錶液晶屏。戰鬥時,左側雷達屏左半部分顯示雷達圖像,右半部分顯示光電感測器圖像。而鎖定狀態只能顯示在HUD顯示屏而不是雷達屏上,因此俄飛行員似乎有偷換概念的嫌疑。



顯示在陣風HUD屏上已經被鎖定的F-22


不過,俄方沒有公布F-22出現在HUD顯示屏上的鎖定照片或許是出於保密,畢竟僅從光電屏幕上都能看到F-22距離很近,蘇-35處於優勢身位,鎖定也不是難事。以此斷定蘇-35沒鎖定F-22,也不客觀。不過,蘇-35作為一款四代半戰鬥機,與F-22遠距離過招沒有勝算,畢竟F-22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雷達隱身效果。但蘇-35的強悍正在於其超強的機動性,雙方進入近距離蘇-35未必沒有勝算。


此前,很多人認為中國引進的蘇-35的目的是雷達和矢量噴口。不過現在來看,這個說法不成立。

首先,雪豹-E本身只是一款無源相控陣雷達。俄方號稱雪豹-E可以探測400km,但這個數據水分很大,一是雷達必須開到最大功率,二是必須處於探測距離最遠的迎頭探測時才能實現。但在追尾條件下,以及為了不讓對方發現的情況下,實際探測距離可能要砍掉一半多。而且這個探測距離還是在REC=3平米的情況下,面對隱身飛機,距離還要更近。



其次,蘇-35的117S發動機的矢量噴口只能在一個平面偏轉,因而採用33度斜角安裝,用兩台發動機實現全向推力矢量。而中國殲-10B的矢量噴口可以全向轉動,而且整體更小巧,壽命更長,可以說是完爆蘇-35的。


而蘇-35之所以被稱之為最強四代機,正在其平衡的配置。單論某一技術,蘇-35不是最強的,但是其成熟的氣動布局和機動性,來自於對氣動性極佳的蘇-27的精心改良,這對借鑒修改殲-16很有幫助。此外,蘇-35戰機間的數據共享系統,小範圍互聯已經具備體系優勢,這對於強化整體空軍實力,都是有意義的。(利刃/WZ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天上沒有掉下「林妹妹」,竟意外的掉下來這個「大傢伙」
坦克中的AK!能適應世界各地戰場,簡單廉價致命就是它的標籤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