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Fashion icon轉型雕塑藝術家,時髦外婆的彪悍人生

從Fashion icon轉型雕塑藝術家,時髦外婆的彪悍人生

美國藝術家米婭·芳夏格里芙·索洛是一個能量充沛的人,她曾是60年代的紐約時尚圈寵兒、在巴黎創辦過個人時裝品牌、設計過珠寶,當然現在更惹人注意的身份是藝術家。在那些泛著金屬光澤的雕塑中,已近古稀的米婭將日常感觸化作新的意向與線條。透過藝術,她繼續暢快書寫著自己的生活哲學。

美國藝術家米婭·芳夏格里芙·索洛(Mia Fonssagrives Solow)上一次來中國已經是29年前的事了。1989年,她曾到過「到處是工地」的上海,以至於如今這座城市徹頭徹尾的改變令她稱奇,「高樓拔地而起,這裡有我從未見過的超凡建築,太不可思議了!」2018年初冬,米婭的首次中國個展「閃亮異性」(Bright Wild Things)在上海杜夢堂畫廊舉辦,我們有幸在展覽現場見到了米婭本人——留著帥氣的齊耳銀髮,踏著一雙檸檬黃高跟鞋,身上是反差感強烈的幾何元素。很難想像,這位時髦、率真且精力充沛的米婭已經是11個孩子的祖母,她似乎驗證了時間的確存在某種正向魔力。

展覽開幕現場的Mia

「生活是我創作的出口」

不大的展廳內密布著米婭最近創作的「Bright Wild Things」系列雕塑。它們形似機器人,但如果仔細觀察,能識別出一些男性、女性以及其他動物化的特徵。在由銅、鋁鑄造之後,再經高度拋光,這些大大小小的站立者似乎在宣稱自己來自一個由混合物種構成的奇妙世界。尤其是雕塑表面泛起的強烈金屬質感,不由地叫人聯想起早期好萊塢電影《綠野仙蹤》里的「無心錫人」。

展覽現場

為了在約定的時間內將作品交付給畫廊展出,米婭度過了一個極為忙碌又無比充實的夏天:「今年8月,杜夢堂先生找我為上海的展覽創作35件作品,從那時起我就在不停地創作、到處奔波,來回周旋於5家不同的工廠之間。整個夏天,我去過一次海邊,但沒有下水游泳,因為我當時太激動了,滿腦子只想著創作。而當不工作的時候,我就上縫紉機不停地踏縫紉板,總想著能做些東西。」 米婭瘋狂地熱愛工作,以至於在作品運輸的空檔,她反而因為無所事事而感到緊張。

米婭非常欣賞漢字,在她看來,一筆一划間皆蘊含著某種無法言說的美感。在其中三件雕塑作品裡,她把中文報紙作為創作材料,避開廣告,將報紙大面積地裁剪下來覆蓋在金屬與玻璃瓶之外,在融入漢字的獨特美感的同時她也希望能藉此賦予作品工業感。

「閃亮異形」系列作品

除報紙之外,米婭用到的其他材料也都極為樸素,確切來說是「可回收利用垃圾」:堅果包裝盒、牛奶盒、洗衣液瓶等生活廢品散布其間,它們都來自米婭的日常生活,被造出形狀之後,再被覆以銅、鋁等金屬材料。米婭的兒子上學時是校足球隊的一員,常常需要換洗非常多的衣物,「所以在作品裡,你會看到一些洗衣液桶。我不會故意去垃圾場搜集材料,而是利用生活中產生的廢品,它們彷彿已經成了我創作的出口。如果你只是為了尋找製作材料而有目的地揀一些空塑料瓶,那麼某些重要的意義也便因此丟失了。」

藝術家x生活家

事實上,米婭出生於時尚、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她是知名攝影師費爾南德·芳夏格里芙(Fernand Fonssagrives)和超模麗莎·芳夏格里芙(Lisa Fonssagrives)的女兒,以及時尚攝影師歐文·潘(Irving Penn)的繼女。但她並沒有像其他出身優渥的人一樣,無知任性地對待自己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反而很早就開始探索事業的發展方向,借力發力。

Mia的超模母親Lisa Fonssagrives

1960年代,當米婭還在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讀書時,設計出一系列服裝,並以每件30美元的價格售出,做起了小生意。這在當時引起了導演伍迪·艾倫團隊的注意,由此請她為電影《What』s New, Pussy Cat?》設計戲服,米婭以此賺得第一桶金。沒過多久,她與搭檔Vicky Tiel共同前往法國巴黎,開了一家服飾店,「這有些瘋狂(笑),美國設計師在巴黎把自己的設計賣回給美國人」。所以,米婭最開始是以時裝設計師的身份被外人接納和認可的。

1964年,擔任服裝設計師的Mia(左)與Vicky Tiel(右)頭戴共同設計的禮帽

1965年, Mia(右)與好友Vicky Tiel(左)身著共同設計的服裝

1964年, Mia(左)身著為伍迪·艾倫的首部電影設計的戲服

如今米婭的雕塑作品中流露的那股非洲部落文化和異族情調,在某種程度上同樣與家庭有著不可割裂的關係。米婭的爺爺Jean-Baptist Fonssagrives是將早期非洲藝術品帶入法國的第一人。在那些作品裡,有一件名為King Behazin of Dahomey的雕塑,它曾引起包括畢加索在內的藝術家們的注意。因此,那些奇妙的非洲情愫隱約顯現在米婭的作品中,也並非難以理解。

Mia的美國工作室一角

最想通過作品傳達什麼呢?米婭思索片刻後直言,是「幽默感」。「我的一個朋友買了一件作品系列中的『機器人』放在她的廚房,覺得自己彷彿被機器人踢出了自己忙碌的地盤,自己反倒成了侵入者。」米婭表示很高興自己的作品能夠融入他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家庭成員的形象也時常出現在米婭的創作里,此次展出的「士兵」雕塑便是以她的兒子為原型所創作:「有一次,我因為兒子的事非常生氣,但你不會想要與自己的兒子對峙,如果你有兒子的話。」於是,米婭把怒火轉移到創作中,「第二天一切就雨過天晴了,所有的不快都消失了(笑)」。除此之外,米婭女兒的形象也被挪用到其作品中,和歌手麥當娜一樣,被作為某種強大的女性力量的象徵。而她最近創作的一組兔子形態的小型雕塑也是她11位可愛的孫輩的形象寫照。

米婭透露,最近她正「沉迷」於珠寶設計,同時在創作與「Bright Wild Things」系列截然不同的巨型抽象雕塑。面對歲月,這位精力充沛的藝術家,或者說志趣不竭的生活家,總是保持創造力和發現力,從不止步。

編輯、採訪:Wentin

撰文:阿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我嘗試了一場廢墟Play,差點迷失
從二戰英雄到入主白宮,回顧老布希的黃金履歷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