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有個這樣說話的媽媽,孩子更容易開掛

有個這樣說話的媽媽,孩子更容易開掛

作者:楊孜(爸媽精讀主筆)

著名兒童文學家郝廣才在演講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媽媽帶著兩個兒子在餐廳吃飯,孩子們因爭玩具吵了起來。

這時,媽媽蠻橫地要求哥哥將玩具讓出來:「因為你比較大,所以要多讓弟弟。」

對於這樣的回答,哥哥顯然難以接受,甚至質問媽媽:「那我這輩子不是完了嗎?將來分財產還要多分弟弟一份。」

聽到這裡,生氣的媽媽為了儘快解決問題,恐嚇兒子說:「再不把汽車給你弟弟,我就叫老闆娘來把你做成人肉包子!」

哥哥嚇得只好乖乖交出汽車,媽媽的恐嚇看似讓孩子老實聽話,問題也因此得到解決,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並不值得提倡。

生活中,很多媽媽跟孩子交談時喜歡擺出家長的「權威」,口氣也比較嚴厲。在她們看來這種溝通方式能夠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意願行事。

然而這種粗暴而又省事的表達方式會讓其幼小的心靈產生什麼影響呢?

有研究表明,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受到打擊的孩子不僅缺乏自信,還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過多的否定會讓他們內心陷入混亂,變得焦慮、恐懼和內向。

今年上半年,杭州15歲男孩兩次跳樓自殺。

從遺書中不難看出媽媽特別嚴厲,平日常掛嘴邊的話就是:「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下次應該考得更好」。

媽媽冰冷的語言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堪重負的他,最終選擇結束生命。

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又叫「隱形精神暴力」,指的是對他人有體系的、持續的使用有害話語或尖刻語調,試圖掌控另一個人。

而語言虐待所帶來的看不見的後果,卻是難以預估的。這就好比在樹上釘釘子,即便日後將釘子全部拔出來,留下的傷口也不會癒合。

通常情況下,媽媽不經意的一句話,猶如尖刀刺在孩子柔軟的心臟上,不僅造成精神傷害,還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哈佛大學的格盧克教授夫婦曾經花了40多年,對監獄中的500名年輕犯人進行了調查,結果在他們父母身上找到了共同點。

這些犯人中,80%以上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母親照管、被母親漠視或者敵意對待。

而那些與母親關係相處得不錯,又時常受到鼓勵的孩子,命運又會有何不同呢?

5歲的美國小女孩凱瑟琳在電視上看到非洲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離世。

她滿臉驚恐地對媽媽說,我們必須為非洲的小朋友做點什麼事!

聽到這裡媽媽並沒有打擊她多管閑事,而是主動上網查到患瘧疾是因為非洲太窮沒錢蚊帳;並建議女兒可以買一頂蚊帳捐到非洲。

後來,要不是老師打電話詢問凱瑟琳為什麼沒交餐費,她還不知道女兒在悄悄省錢,準備給非洲小朋友買蚊帳。

看著如此懂事的孩子,媽媽內心很欣慰,為了表示對女兒的支持,她們一起去超市花10美元買了一個蚊帳,還聯繫到專門送蚊帳去非洲的基金會。

就這樣,凱瑟琳的蚊帳輾轉反側到達了非洲,她也因此成為了最年輕的捐贈者。

為了讓更多小朋友能用上蚊帳,媽媽建議她可以將自己的舊書、舊玩具、舊衣服拿到跳蚤市場義賣。於是,她開始四處募捐,還給比爾蓋茨寫信,獲得300萬美金的捐款。

正是有了媽媽的支持和鼓勵,凱瑟琳成為了蚊帳大使,拯救了非洲的百萬性命。如今,非洲有一個村就叫做「Katherine蚊帳村」。

現實中,有不少媽媽願意適度彎下腰,從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世界;用溫和的語氣認同他們的想法。這些都是孩子日後歸屬感和自信心的重要來源。再遇到挫折時,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他們會坦然面對挑戰,不會逃避退縮。

《園丁與木匠》里有句話:父母不需要按照自己的標準來打造孩子,只需給他們創造一個生態空間,保證土壤肥沃,空間安全,他就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成長。

我曾參加過一次線下讀書會,發起人燕子是家書店的老闆,她在分享時提起一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天回家,她兒子突然說不想讀書。聽到這個想法,她的感受很不好,但迅速調整情緒後,她笑著問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原來,那陣子趕上世界盃,老公每天在家看球,讓孩子萌生了當球員的念頭。

對於兒子的回答,她不僅沒有生氣,反倒堅定地表示支持:「媽媽很贊成你的想法,但是,當球員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跟教練交流,你能做到嗎?」

在她的支持和引導下,孩子為了自己的球員夢,非常認真地學習英語並堅持體育運動。如今,八歲半的小傢伙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僅當上了班級英語課代表,還進入了學校的足球隊。

分享結束時,燕子總結道:育兒過程有無數坎坷與艱難,尤其與孩子意見發生分歧突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當負面情緒來襲,在開口說話前如果能夠靜心想三秒,用這三秒,把導致的結果預演一遍。

也許,憤怒可以通過三個深呼吸而消失,那些因情緒失控造成的傷害也可以有效避免。

不要低估一句話產生的效果,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請時刻提醒自己:愛是連接家人之間的紐帶,因為有愛,所以每一句話都要好好說。

《哈佛才子》里有句話:

當父母學會如何用語言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與接受時,往往就掌握了一項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產生令人驚訝的效果。

懂得好好說話的媽媽不會用咆哮來表達心中的憤怒;也明白吼叫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反倒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遇到分歧或是衝突時,她們不會按照社會標準去要求孩子,而是會用溫和的語言跟孩子溝通,激勵他們用行動去面對成長中的挑戰。

根據真實事改編泰國公益短片《豆芽引發的夢想》,靠賣菜為生的母親聽到女兒想種豆芽的想法後,眼神堅定地鼓勵她:「我們來試試吧!」

雖然媽媽四年級就離開了學校,完全不知道如何種好豆芽,但她依舊鼓勵女兒勇敢嘗試,並且陪著孩子一起研究學習種豆芽的方法。

每一次失敗,母女倆都儘力想辦法去解決,期間,媽媽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們可以試一試」。

經歷過多次失敗後她們終於種出了粗壯鮮嫩的豆芽菜。在媽媽的肯定下,長大後女兒考取了博士學位成為了一名科學家。

失敗了也沒關係,我們可以一直嘗試,直到成功。

短片之所以戳中了觀眾的淚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媽媽在育兒過程中積極正面的教育方式。

在挫敗面前,她不斷激勵女兒重拾信心戰勝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孩子成長過程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其中充滿了很多困惑、失敗和危險,需要不斷補充勇氣和力量,來克服重重困難。

媽媽說話的態度溫和堅定,孩子才會從媽媽的身上學會堅強和努力,才會助力孩子的人生道路更寬廣。

懂得好好說話的媽媽願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鼓勵他們用行動實現夢想的同時,也會給予他們更多成長的力量。在讓孩子感受到信任、尊重、理解的同時,那些激勵的話語能為孩子構建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楊孜,富書專欄作者,一個熱愛生活的80後寶媽,願我們在文字的世界相遇,並肩走向更廣闊的遠方。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父母統一戰線,才是最高級的教育
樂清男孩失聯真相曝光:婚姻里,女人千萬別做這3件傻事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