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家門洞外面有隻眼」孩子的描述讓人害怕,真相很悲哀

「我家門洞外面有隻眼」孩子的描述讓人害怕,真相很悲哀




作者 |

 

打盹的下午茶


來源 | 積木育兒(ID:jingguanyuer)







「有時候客廳燈一熄,我回頭一看,就能發現門洞外頭,有一隻眼睛在盯著我看。」





如此「驚悚」的講述,堪比恐怖大片的開場,讓人瞬間背脊一涼。




真相是:在《少年說》節目第二季某集,初三男生李錦沅在「吐槽」媽媽的監管。






李同學說,天津有個被譽為「天津眼」的地標,而他們家也有一個

「天驚眼」

。小時候,他成績不好,媽媽一嘮叨,他就回房反鎖門。某天,他回家後傻眼了:

門把手被拆除了,只留下一個拳頭大小的門眼,再也反鎖不了門。




自此,媽媽就利用這個門眼,盯著他,「監督」他學習!他說,這就是讓他「天天受到驚嚇」的「天驚眼」。



他渴望能把這門眼堵上,他再也不願意在那個孔里,看到媽媽的眼睛了!




被如此「虎視眈眈」的監視著,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糟糕的體驗:既緊張焦慮,又局促不安,總怕做錯什麼。我相信,沒幾個孩子,在這樣的督促中,能全神貫注、輕鬆自如地做好作業。




幸好,李媽媽也意識到不妥,答應了孩子,不過條件是:不許反鎖門,不在學習時搞小動作。




李同學靦腆一笑,低聲爭辯道:「小動作,都是不存在的。」但看看媽媽,又迅速改口:「肯定沒問題。」至此,這個「天驚眼」總算能「閉」上了,有了一個還算過得去的結尾。




然而,還有多少孩子,也是在被如此「監督」著?




並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有這樣的「反省力」,並不是每一個孩子,在被爸媽密不透風地「盯」著,擔著各種心理壓力的情況下,都能有機會、有勇氣說出心裡的訴求。



此前,河南有位爸爸,為了監督孩子有沒認真對待功課,竟悄悄在家安裝了兩個攝像頭。但是,孩子在偶然間竟發覺了攝像頭的存在,感到父母不尊重他,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心裡難受不堪,和爸媽吵了一架,就負氣離家出走了!




到網上一搜,買攝像頭、裝監控的「天驚眼」爸媽,真多。




這背後,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失當,更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不放心他能自覺做完作業,不放心他能認真看書,不放心……然後,「不放心」變成了「累心」,父母變成了「監工」,孩子變成了「犯人」。




心理講師蘇金剛曾說過:





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沒有基本的信任,那麼他們就可能需要24小時監視和控制孩子,那麼他們就沒有這個親子間隙了,然後孩子的感覺就是被吞噬。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得不到必要的尊重與認同,在成長之路上,會走得很艱難。










不信任孩子,是在給他的未來「挖坑」。




好友小敏打小時起,爸媽總習慣念叨著:「你啊,啥都做不好,太讓人操心了。」




什麼事情,父母都習慣盯著她做,不信她能順利地、獨立地完成。就算她覺得做得差不多了,父母卻總會挑出點小毛病來:「你看,這個還沒弄順當呢,真不放心你。」




小敏念五、六年級時,對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在草稿紙上畫了很多卡通人物,並得空編成了有趣的小故事,在很多同學中傳閱,大家都說她畫得很好。




有一天,老師無意間看到小敏的畫,說她是「小才女「,並安排她負責班級的黑板報。




小敏很激動,就畫得更用心了,憧憬著日後考美術專業,當一個漫畫家。




爸媽得知了她的想法,卻說:

「就憑你這能力、這畫功,也能當畫家?還是算了吧,你沒那個天賦的,不是那塊料,就別做夢了,還是好好學習實際點!」




他們對她的畫熟視無睹,有時更是當成廢紙丟到垃圾桶。




小敏就這樣被擊垮了,

那些信心和熱情,都溺死在父母的「不信任」的評價里。




他們不相信她能行,她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行。




多年來,她性情壓抑、心態自卑,跟「自信」二字總是隔著距離,跟父母,也似乎有著一層隔膜。




知乎上有個700多萬瀏覽量的話題,是說:





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孩子不再願和家長溝通了呢?




有個高贊的回答是:

「失去信任。」




有多少父母,用「不信任」傷著了孩子,給他的成長之路挖了坑,卻不自知?




我們是孩子最能親近、最可倚賴的人,孩子對我們有著與生俱來的依戀,他信任著我們,也渴求著我們的信任與認可。




你不信任他,他也不會信任自己、信任你。愛是相互的,信任也是。




兒童心理教育專家海藍博士說:





父母帶給孩子的最大傷害,不是房子不夠大,有沒有車,有沒有時尚的衣物,最大的傷害是:你對孩子的擔心、貶低和不信任。




沒有了信任與鼓勵,孩子就缺少自信和安全感,感覺很無助,自我價值感會日漸減低,面對父母,會自然地關閉心門;面對整個世界,還會失卻去探索、去冒險的動力與能量。







被父母用信任愛著的孩子,成長自帶光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6個省市做過一項調查:

《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




調查結果表明:

「信任我」

的做法,以

63.5%

的高得票率位居

第一




信任,是一種愛的接納,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很久以前,有位中學生曾經偷竊過東西,名聲不好,屢遭嫌棄。




其實,他早已洗心革面,極其渴望得到大家的信任。




有天,校長竟交給他一個任務——到幾十里去取一筆數額不菲的錢款。




他很驚訝,以為被捉弄了:如果我拿了錢不回來,怎麼辦?校長淡然而真誠地說:

「我相信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中學生很感動,一路細心保管著錢,並順利送達校長手上。




他讓校長再清點一遍,確認數目。校長拒絕了,說:「你數過就行了。」隨手就把那疊錢扔進抽屜。




這個舉動,讓這個孩子銘記一生,這個有愛的校長,是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




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曾在書中寫道: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當受到信任時,他會覺得他的身後有許多人支撐著,他有不負眾望之心,就不會被任何重負壓倒。




早前很「火」的「13歲最年輕CEO」——香港小姑娘葉礽僖,10歲獲得創業大賽冠軍,11歲創辦名為Minor Mynas的APP,12歲成立軟體公司,讓人驚嘆。她說:

「我最想感謝我媽媽,因為她全程都支持我,如果沒有我媽媽的支持,我肯定做不到。」




父母的信任與支持,勝過千言萬語,點燃了孩子內心的火種,綻放出優秀、出色的火焰。










信任,是孩子的成長「助跑器」。




擁有父母的信任,是孩子一生的福氣,更是他成長路上的「助跑器」,能讓他安心、自信而篤定地,跑得更快、更遠。




作為父母,我們要怎樣做,才能養出一個自信滿滿、底氣十足的孩子?




① 給他獨處的「自留地」




在學習之外,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之後,每天都給孩子一個獨處的限定時間,讓他無拘無束做點自己的事情,比如聽歌、看書,或者是體育活動等健康、正向的活動。




在此期間,父母不用過問太多,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讓孩子獨立去面對自己、取悅自己,也慢慢學會約束自己。




② 容許孩子留點「小秘密」




在確保安全的大前提之下,允許孩子有點自己的「小秘密」,我們盡量不用去打擾,而是要相信他的判斷力和選擇力,盡量不去翻查和干涉。




這會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善待、被支持,同時,也對我們充滿信任。




③  適當放手讓孩子「練手」




酌情考慮孩子各階段的能力,讓他適當練習做家務,或者是完成一個父母指派的「任務」。




比如,去買東西、倒垃圾、做個小小「志願者」之類,讓他多「練手」,並及時肯定孩子,給出小小的建議,鼓勵他下回做得更好,而不是說:「你啥都干不好,還是讓我來吧」「我不信你能做好,還不是要我收拾爛攤子」等話來回應孩子。




此外,對於年紀較小,自制力較差的孩子,我們當然要給予適當的督促,但也要同時施以信任,讓他逐步培養自覺、主動的良好習慣。




愛孩子,要給他足夠的愛與信任,那是他蓬勃成長的精神養分,更是他歷練人生的最大底氣!




來源:本文為公眾號「積木育兒」(jingguanyuer)原創文章,轉載已獲授權


註: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嬌媽精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晚上幾點睡, 竟然決定成績的好壞? 家長一定要看!

TAG:教育 |